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倍受关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度过产业酝酿期和导入期,2014年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成长期.本文对国内外的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倍受关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度过产业酝酿期和导入期,2014年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成长期.本文对国内外的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在讨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技术路径选择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技术路径选择思路,为汽车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及进行技术选择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1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分析(1)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从2009年开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以来,在国家及地区政策中,“新能源汽车”这一词汇频繁出现。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优势,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我国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之一,节能减排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面临的挑战。同时中国要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不可逆的。本文通过分析补贴退坡及外资股比放开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影响,阐述了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从人才端,基础设施端等方面着手,为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日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次科博会中汽车产业是重点展出内容,在4号馆设立了汽车科技展.汽车产业是一个开放、兼容的产业,中国汽车产业近些年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物联网、新能源、卫星导航、云计算、新材料等高尖端技术都将支撑整个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未来的汽车将是一台移动在城市物联网中的智能计算机,本次科博会上展示了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雏形.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已经回归理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在冷静思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新能源汽车"降温"不代表国家已经放弃了新能源汽车,在本次科博会上可以发现新能源依然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很多企业在不断摸索创新,虽然新能源汽车不可能短时间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研发中很多新技术却反哺了常规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在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总结主要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天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快推动天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思路。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天津作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示范推广城市,应该把握发展机遇,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部门分工,尽快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久英 《时代汽车》2014,(11):50-53
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既关系到研发生产,又涉及市场营销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11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新能源汽车峰会暨展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决策者会议联合主办)上,来自政府、企业及相关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就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和分析,涉及行业趋势、产业发展、动力电池与动力能源供应模式,以及各类型商业运营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的压力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四川汽车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四川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国家战略为主要出发点,界定新能源汽车国际化的特殊内涵及战略意义,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和国情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以历史纵深视角对汽车产业国际化战略进行梳理、回顾及分析,总结发达国家不同企业、不同模式国际化战略经验与启示,研判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的发展态势、机遇及风险,研究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总体战略构想,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中国品牌的思路、路径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