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6年前3季度,我国出口客车9589辆,出口金额达3.065亿美元;2005年同期,客车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4552辆和1.305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客车出口已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出口对客车行业的重要意义我国客车出口的高增长态势对客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客车出口较大地促进了客  相似文献   

2.
探讨我国客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客车出口战略的目标以及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季光 《汽车技术》1989,(5):16-21
阐述了我国大、中型客车造型设计的现状,国外客车造型设计的特点,客车造型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客车前围、侧围、乘客门和安全出口以及后围部分设计的探讨,对我国客车造型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开启了一个"共赢主义"时代,也带来了我国向沿线国家客车出口市场大发展的新契机。面对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客车企业应认真分析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重大举措,实现客车出口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契合,推动我国客车产业走出去的战略升级,共同打造我国客车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5.
大中型客车出口的总体形势 近几年,伴随国内客车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客车出口形势日新月异,在出口数量连年翻番的同时,出口单价自2004年以来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6.
客车出口形势回顾 2003-2007年,我国客车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从数量上来看:2004年我国已向7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客车4 784辆,比2003年增加近1倍:2005年,我国客车行业共出口5 756辆大、中、轻型客车,同比增长逾20%;2006年被称为中国客车出口"元年";2007年的增长势头更为迅猛.在出口金额方面,从2004年的9.52万美元到2007年的93.23万美元,3年时间出口金额增长近10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客车出口情况,详细介绍欧洲、美国以及海湾地区的柴油机排放标准体系情况,分析比较各标准体系的差异和特点,指出我国客车及发动机企业应根据出口目的地的要求进行产品研发,从而促进客车出口产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所开展的客车出口认证电磁兼容测试实践,阐述客车出口认证中涉及电磁兼容性能的标准法规,分析客车出口认证检测中的宽带辐射发射、窄带辐射发射和电磁辐射抗扰度的电磁兼容测试内容,提出客车出口认证试验中常见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2007年1-5月客车出口综述 2007年初以来,随着客车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客车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出口数量迅速增加;但是,产品结构与2006年相比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是平均单价相对较低的中型客车出口增多,因此,出口金额的增幅远远小于出口数量的增幅.  相似文献   

10.
2.客车 在客车方面由于非洲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陆路交通,炎热的气候和交通状况,让许多非洲人不能像中国人一样骑自行车出行。而受到收入条件限制,拥有私家车的人毕竟是少数。很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客车。因此客车市场容量较大。我国客车技术相对也是比较成熟,在非洲出口市场竞争力比较强,大型客车增长快,以汽油车为主的小型客车业也在不断增加。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客车出口非洲1800辆。其中,柴油客车主导着客车出口市场,汽油客车相对出口较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出口战略的角度对当前国际客车市场形势和中国客车出口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国内客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客车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产客车开始远销海外。如何使我国客车造型更具民族文化特点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欧、日客车造型的民族化特点,提出我国客车造型设计民族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客车倾翻试验出口认证法规进行介绍;结合丰富的出口认证检测经验,为客车厂家进行倾翻试验提供参考;提出客车倾翻试验仿真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客车行业的形势,阐述我国客车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比欧、美、日汽车法规和标准,特别是ECE法规和EC指令,结合我国客车行业现状,根据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提出我国客车标准化体系的整体框架。通过对客车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较完整的客车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览会是反映欧洲与全球巴士与客车产业的一面镜子。从中国制造商参加2009年第20届展会的情况来分析,大致可了解中国巴士与客车在欧洲市场上的现状,以及与全球巴士与客车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对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客车座椅标准中的动态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为出口认证的国内客车座椅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