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宁莞(宁波—东莞)高速公路粤闽界至潮州古巷段工程为实例,在前期路线方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区域路网变化情况,提出了3条路线走廊方案,并从公路沿线地形、工程地质情况、特长隧道的实施条件、与地方路网的衔接及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互通立交的布设条件等方面对路线方案进行了比选分析,最终确定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洋勉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实际,介绍了路线区域的工程地质概况对路基,桥涵设计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纳六晴高速穿越珙桐自然保护区时,路线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问题,研究了降低设计标高,增长保护区内隧道段落长度的路线方案1及完全绕避珙桐保护区的路线方案2,并从与野生动植物的关系、路线走向顺直程度、工程投资、地方政府诉求等方面,结合地质情况,对2个路线方案进行深入比选,结果表明穿越珙桐保护区的路线方...  相似文献   

4.
中梁山扩容隧道穿越岩溶富水地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极为复杂,超前地质预报的成功与否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点,介绍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中梁山扩容隧道修建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大地电磁(AMT)法和TRT物探法探测出的不良地质区域,对不良地质区域的分析预判,并采用超前水平钻孔验证和钻孔释放高压富水,成功地防止了隧道穿越岩溶富水区发生涌水的安全事故,保证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公路设计选线涉及到地形地貌、环境保护、工程地质等多种因素,在长大干线和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地质选线尤为重要。以山西省东大公路初步设计为例,工程地质人员的前期参与,使得路线成功地绕避了滑坡群和不良地质病害等地质环境,减少地质勘察工作投入,避免了后期改线,也规避了运营风险和治理资金浪费,降低了安全隐患,达到了预期效果。从而体现了地质环境在前期工作中的重要性,得出了一些针对工程地质在前期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结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隧道穿越岩溶区难以避免,尤其是岩溶发育强烈且复杂的地区,公路隧道的岩溶病害将更加突出。深入认识隧址区岩溶发育规律,有效规避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云南晋宁-红塔高速公路的光山4号特长隧道为例,通过大量调查、物探、钻探、水文试验、分析论证,基本查明了隧址区域岩溶发育的主要特征和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等规律,分析了隧道开挖与地下暗河的相互影响关系,探讨了路线如何有效避让或减轻大型岩溶洼地、溶洞和槽谷等发育地段工程地质问题。综合工程勘察与研究结果确定,设计隧道主体处于岩溶水的水平径流区,平面上大角度与九龙池暗河相交,并高于暗河100m以上,与暗河间没有直接影响,隧道施工出现涌突水风险小。九龙池泉水的出流量主要受降雨量控制,开挖对出流量影响有限且施工污染泉水风险小。因此,根据岩溶水文地质勘测研究结果设计的公路隧道路线方案合理可行。本文成果对岩溶区公路隧道工程选线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叙毕铁路斑竹林隧道穿越云贵高原北部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影响,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工程地质调绘,结合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隧区三大构造体系成生及复合关系,并重点研究各构造体系所属的褶皱、断裂发育特征,基本查明了隧区的地质构造,为隧道勘察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疆省道316线蜂场至则克台段项目加朗普特滑坡群,对该段滑坡群及堰塞湖、堰塞体进行了原因分析,对滑坡代表性段落、堰塞体进行了稳定性的计算,通过各路线工程地质比选最终确定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9.
李仁民  方磊  滕玉明 《公路》2007,(10):139-144
煤矿采空区是建设中的某高速公路绕城西段主要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和关键制约因素。为了掌握其沿线采矿塌陷区的分布及扩展规律,选用TM87、TM94、ETM2000遥感图像作为信息源,发挥遥感技术的快速、准确、周期性强的特点,在GIS支持下提取煤矿区积水塌陷区动态变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采矿塌陷区的分布及扩展情况,为该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评价和选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践证明,遥感技术易于发现恶劣环境中常规地质方法难以发现的地质现象。成果具有较高的客观真实性,特别适合公路工程的预可和工可阶段的路线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路线方案比选工作,提高路线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同时对后期的工程施工及竣工后的潜在病害预防均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2)
隧道工程在穿越不良工程地质区域时易诱发各类不良工程灾害问题,其中隧道二衬结构开裂作为其中典型工程问题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区隧道处于云母片岩地层覆盖区域,在施工过程中多条隧道曾出现过二衬开裂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为有效控制和预防二衬开裂问题,结合谷竹高速公路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调研、病害检测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二衬开裂类型、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分析结果对偏压、空洞、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素作用下的二衬开裂特征进行了数值计算,揭示不同成因下二衬结构开裂特征及规律,研究成果为确保谷竹高速公路片岩隧道及类似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察尔汗盐湖区工程地质情况,依托察格高速公路工程,采用地质勘察、土工试验等手段,提出了该区域工程地质分区:以区域地貌作为工程分区的主要依据,盐湖区分为湖相及化学沉积区、湖相沉积区、滨湖相沉积区3个区;依据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在工程地质分区的基础上划分出工程地质亚区。根据工程实践,介绍了察格高速公路路基阻盐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经乌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前人地质选线思路的分析,总结研究了沿线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特征制定地质选线原则,针对各线路的实际特点从多角度对路线方案进行地质选线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卢瀚  于彬 《路基工程》2021,(6):219-223
以张家口旅游铁路二郎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调绘,结合钻探、物探及原位测试等综合勘察资料,分析二郎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结果表明:围岩失稳、涌水突泥以及危岩落石是二郎山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华蓥山地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对特长隧道通过岩溶、采空区、煤矿等复杂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工可阶段路线选择的原则,地质因素是确定路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地的整体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对本项目建设的需求,综合规划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投资、行洪影响、工程地质等方面对路线方案进行比选论证,以确定合理线位。  相似文献   

16.
山岭区复杂地质高速公路地质选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涛  雷刚  李永红 《公路》2012,(5):32-35
地质选线是山岭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重庆酉阳~黔江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永段、重庆秀松高速公路、重庆涪丰石高速公路、四川遂资眉高速公路、四川成德南高速公路等项目工程地质选线实践,分析了山岭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的工作方法及重点,提出了“八宜八不宜”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对类似工程路线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健儒 《隧道建设》2017,37(Z2):188-191
泥水盾构在穿越软弱不良工程地质及有高压涌水风险的地层施工过程中,确保泥浆系统高效运转、达到盾构快速掘进是当前泥水盾构施工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介绍狮子洋隧道泥浆管理过程中泥浆配制、泥浆循环及泥水处理技术,并对盾构穿越特殊地层的泥浆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1)泥浆材料种类繁多,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及地层条件,合理选择泥浆配置主要材料及外加剂;2)泥水盾构穿越复杂地层时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根据地层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3)进一步开展泥浆黏粒含量、失水量及胶体率等参数现场快速测定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穿过采空区路段,会给选线带来诸多制约。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实例,介绍了同时存在铅锌矿、石灰岩矿及煤矿等采空区的工程地质选线,通过分析研究采空区地质、地层及开采情况,追索出各地质界线、矿产界线和开采现状,探讨了影响方案通行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穿越采空区路段的选线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穿越城市必将影响城市发展,为合理选择高速公路过境路线,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高速公路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对比分析高速公路绕行和内部穿越两种过境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高速公路穿越城市线路选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李汉江 《路基工程》2009,(2):179-181
通过分析石吉高速公路设计中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从稳定路线方案的角度,提出了处理措施.特别是对地质复杂的路段提出了地质比选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