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内燃机发电机组的发展和出口情况,介绍主要出口国及地区的市场准入制度,为我国内燃机发电机组企业出口提供技术指导,以应对国际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国内燃机发电机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是汽车内燃机的三个主要特性。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不尽相同,现分别从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效率以及内燃机的结构,运转工况等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分析、探讨了影响这三个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测功机与内燃机匹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功机与内燃机匹配与否,直接影响到内燃机台架试验时的精度和稳定性。对内燃机与测功机的能量平衡、内燃机与测功机运行时的稳定条件及内燃机与测功机运行过程中的波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给出了4种内燃机扭矩特性和5种测功机扭矩特性及其dM/dn的大致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4.
在弈科0301发动机试验控制系统基础上开发了内燃机性能参数实时分析与处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用、组成及试验方案的实现方法。通过对4100QB柴油机调整特性曲线与4100QBZ柴油机万有特性曲线的分析,可以看出该系统可实现内燃机台架试验、测试及特性曲线处理的自动化,提高了内燃机性能综合测试和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5.
驾驶循环对车辆能量经济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俊智  卢青春  王丽芳 《汽车工程》2000,22(5):320-323,349
本文依据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驾驶循环对一实际的内燃机汽车和一构思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内燃机和电机的运行工况分布,并利用内燃机的万有特性图和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等效率曲线以及各驾驶循环的相关特性分析了产不同结果的原因。最后对内燃机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经济性受驾驶循环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碳中和目标,除了采用电驱系统和燃料电池发动机,还需要开发零碳或低碳燃料内燃机,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氨作为零碳燃料和富氢载体,在碳中和时代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热点。在总结氨及氨与其他燃料组成的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和燃烧机理基础上,分析氨在内燃机上应用的可行性,及与化石燃料内燃机相比氨内燃机显现的新特点,提出未来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现有研究表明:氨燃料与其他高活性燃料组合,采用高活性燃料引燃是内燃机上比较可行的技术方案。内燃机可采用汽油、天然气、氢气引燃,与传统汽油机相比,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情况下,气态氨使内燃机动力性能降低,同时NOx和未燃NH3排放增加。压燃内燃机可采用低自燃温度燃料如柴油、二甲醚等引燃。与纯柴油或二甲醚内燃机相比,氨内燃机动力性能降低,排放与燃料混合比例相关。在所有引燃燃料中,采用氢燃料引燃燃烧改善效果最大,且为零碳排放,因而氨氢融合内燃机是碳中和时代非常有竞争力的零碳动力。未来,实现氨氢融合燃料内燃机应用也需要解决一些研发课题,包括专用氨喷射系统研发、合适的后处理系统研发和车载氨裂解系统研发等。  相似文献   

7.
内燃机万有特性试验曲线的绘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文辉 《汽车技术》1994,(12):28-36
使用同一组数据,由不同的试验人员绘制内燃机的万有特性曲线时,将使曲线的形状存在着差异。为尽量减小这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提高试验精度,介绍了一种绘制内燃机万有特性曲线的方法。提出了原始特性曲线的概念,并分析了它对万有特性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内燃机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作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发动机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以及内燃机的负荷特性和燃油经济性,并全面介绍了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内燃机振动控制中,整机振动控制非常重要。为了在各工况下达到比较理想的减振效果,以内燃机振动速度为控制目标,采用了闭环主动减振控制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内燃机整机振动特性,提高内燃机工作效率和整车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梯度功能材料在绿色内燃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绿色内燃机运动摩擦副上采用自蔓延技术,从而形成陶瓷—金属梯度功能材料。通过对比研究,分析陶瓷—金属梯度功能材料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从机理上对比其外特性。结果表明,绿色内燃机的动力性、燃油消耗率和耐久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可显著改进绿色内燃机的耐磨性、润滑性和密封性,从而明显降低内燃机的摩擦损失、漏气损失和漏气量。材料结构所具有的优良的减磨性、缓热性对内燃机功率、扭矩的提高,油耗的下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