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逐步投入商用,TD网络进入全面建设阶段。TD网络在地铁人流集散场所内建设时,应考虑到地铁特殊的物理环境和TD用户在地铁内的行为特征。基于TD-SCDMA技术特点,首先对地铁隧道、站厅内信号链路进行预算,分析可行的信号覆盖模型;然后通过TD用户出入地铁车站、乘坐行驶在隧道内列车上通话时的信号切换分析,探讨TD信号可行的覆盖方案,从而形成TD-SCDMA信号引入地铁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既有铁路的450 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改造时,需要同步对传统的数字调度通信系统进行改造。以鹰厦线的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改造为例,对传统车站FAS交换机方案、共用车站FAS交换机方案、共用备份车站FAS交换机方案等3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选,推荐采用共用车站FAS交换机方案,极大程度降低了工程投资,同时研究了FAS编号等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对其他既有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改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无线信号覆盖方案,解决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车地通信弱场覆盖的问题。利用低噪声放大技术、窄带滤波技术、光电转换技术、无线电移频技术,结合站场实际条件,研制移频光纤直放站,实现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延展,已应用于多个车站。对在用设备车地通信记录分析表明,30天内未发生车地通信中断事件,满足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对车地通信的性能要求。移频光纤直放站的建设能够解决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车地通信弱场覆盖的难题,改善系统车地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4.
地铁建设中民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民用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寻呼、公共移动电话和公共(有线)电话)引入地铁建设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着重对移动电话系统的引入技术和工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典型车站民用通信系统的设备组成和组网方式进行了探讨.地铁工程中必须对民用通信系统的引入作适当的预留.  相似文献   

5.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在地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4G牌照对各运营商的发放,运营商移动网络的不断建设,网络覆盖的日益完善,移动用户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将4G引入地铁已经势在必行.介绍了地铁内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方式、链路预算及系统间干扰分析.结合地铁的特点,4G系统可在2G、3G的基础上共用一套天馈系统,既节约投资又减少了工程难度;在场强设计时,应结合信号的覆盖方式及特点采取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铁机电施工过程中地铁站内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无法进行通信这一问题,提出使用基于干扰抵消技术的无线直放站来部署地铁民用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地铁站内的2G网络信号的覆盖。阐述了该方案的理论基础、组网架构、测试方案以及试验结果,并证明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地铁内移动通信信号的分析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满足地铁内移动通信用户的需求,需将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到地铁内乘客通过的区域,但由于地铁内空间狭小,形状不规则,使移动通信信号产生折射和反射,存在信号覆盖盲区,无法通话。为解决这一问题,从理论上研究地铁站厅内电磁波场强的覆盖形式,提出解决覆盖盲区的办法,为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地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论:通过对自由空间电磁波传输理论分析和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折射和反射波引出的多径效应,论述了在地铁车站内移动通信信号的场强分布,绘出了场强分布曲线,由此可计算出信号覆盖的盲区,并提出只有采用多付天线才能保证使信号覆盖区域达到99%,满足移动通信用户的需要。如果几家移动通信供应商将各自的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地铁,则每个系统不能单独组网,需采取多网合一的组网方式组网,达到优化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广州地铁二号线移动电话引入系统的要求、构成及技术指标,并从车站无线基站信号的引入、区间无线信号的辐射方式、车站内无线信号辐射方式、干扰问题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该方案的特点,对系统扩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乘客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轨道交通行业市场的深度产业升级正驱动行业无线专网迈向宽带化,需要在高速条件下实时进行移动宽带接人。LTE凭借其覆盖距离广、带宽高、并发用户数多、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等特点,正在成为轨道交通行业无线专网发展新技术的选择。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LTE在地铁乘客信息系统无线传输中的应用,对地铁设计施工中遇见的类似问题起到参考作用。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1)建议地铁乘客信息系统的无线网络子系统采用TD-LTE技术,使用频率为1795~1 805 MHz,系统包括设置在控制中心的交换设备、设置在车站的基带设备(BBU)、设置在区间的远端设备(RRU)和合路设备、车载的无线设备和发射天线以及区间隧道内敷设的光缆等;(2)长距离地下隧道建议采用RRU级联进行延伸覆盖,建议系统采用小区合并方式,减少小区数目,降低切换发生的次数;(3)提出的系统方案可对今后城市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铁站及地铁运行的隧道区间具有无线信号传播特征明显、用户集中且数据业务需求大的特点,是LTE网络需要重点覆盖的区域。通过分析地铁站及地铁车辆运行隧道区间的无线传播环境、覆盖特点,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1期工程民用通信系统为例,提出了基于LTE MIMO 2×2技术的具体覆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既有铁路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及主要功能,总结铁路公安无线通信主要业务需求,分析确定铁路公安无线通信系统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了3种新型铁路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备选技术方案,推荐铁路公安无线通信系统采用350 MHz的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制式.研究结论可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简述一种防淹门和信号系统接口的技术方案和软件处理需求。详细说明信号系统与防淹门系统的接口技术要求;然后阐述硬件接口设计;最后根据各子系统的功能,对防淹门的处理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国内迎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潮,地铁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在快速创新和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综合国内轨道交通发展的现今状况,其主要发展趋势有:信号系统技术及管理模式向着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方向发展;地铁车-地通信方式向着TD-LTE(时分-长期演进)技术搭建的CBTC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方向发展;同一城市地铁的CBTC信号系统向着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地铁各类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及所用技术制式,详细列出了各系统使用的频率;依据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运用需求,提出了多条漏泄电缆合并共享的建设方案;明确漏泄电缆的安装位置要求;对隧道中存在的频率干扰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广州地铁线路建设过程中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覆盖方式,重点分析在隧道区间面对车载电台与手持电台信号覆盖的取舍问题、直放站的同频干扰问题,并分析地铁无线集群覆盖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铁CBTC信号系统车-地无线通信方案有WLAN和LTE 2种.本文针对这2种不同的车-地通信方案,从无线系统架构、无线设备分布、数据吞吐量、支持的最高列车速度、无线传输性能、抗干扰性能、无线系统的复杂程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新建地铁线路及既有采用WLAN方案的线路延伸线的车-地无线通信方案进行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铁综合无线分布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角度对地铁内综合无线分布系统进行多信号频率研究及干扰分析,通过对系统核心器件综合合路平台、高功率线性功放的研究,实现系统最佳覆盖效果,并通过地铁1、2号线GSM、CDMA覆盖工程实例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公安无线通信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地铁公安无线通信引入系统设计考虑因素及地铁公安无线通信引入系统主流方案。  相似文献   

19.
宁高城际禄高段为南京地铁首条采用LTE系统实现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线路,也是全国首条在120 km/h高速下采用该技术综合承载信号CBTC、PIS、车载CCTV、车辆状态信息等业务的线路。分析宁高城际禄高段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综合业务承载技术方案,对LTE综合承载业务、无线资源配置情况及宁高线LTE系统网络架构进行论述;并从系统网络优化、区段运行、干扰风险、网络单点可靠性及综合承载网络性能5个方面对应用方案进行测试,有效验证LTE综合业务承载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宁高城际禄高段所积累的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轨交通CBTC车-地无线通信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车-地无线通信应用需求、目前的解决方案和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是LTE(长期演进)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目前CBTC车-地无线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城轨交通CBTC车-地无线通信须选用专用频段通用体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并结合目前LTE技术的发展现状、城轨交通CBTC车-地无线通信特点,对在专用频段采用TD—LTE(时分长期演进)技术的可行性、必要行、技术方案、频段频点规划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