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盾构近距离穿越建筑物,为了研究盾构穿越对地层和地面建筑的影响,并能够更好地减少盾构穿越过程中对建筑物的施工扰动影响,通过数值软件计算分析以下三种情况:①不考虑地面上建筑物的情况;②考虑地面上建筑物无隔离桩的情况;③考虑地面上建筑物有隔离桩的情况。比较各种工况下地面沉降和建筑物倾斜,以确定建筑物的加固方案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围岩-隧道衬砌结构体系的减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隔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减震新技术,对地面建筑效果显著。本文在分析了地面结构隔震原理的基础上,以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从隔震角度出发,提出了地下结构减震模式的基本构思。根据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的结果,论述了这一构思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其结果可供地震区隧道和地下工程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三维轨道—隧道—土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用移动荷载模拟地铁列车运行,研究了石家庄地铁1号线北宋站至谈固区间的列车振动传播规律,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振动预测,评价其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双线运行对岩土及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区别不大。(2)地铁振动传播主要以垂直方向为主,该方向上传播衰减较快,加速度变化程度最大。(3)列车无论单双线运行时,附近地面建筑物处产生的最大噪声均大于我国标准要求的65dB,建议采取一定措施减振降噪。  相似文献   

4.
杨浦滨江南段是上海市历史工业遗存的重点区域。随着滨江的进一步贯通,如何处理城市开发建设与工业遗产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城市建设者们关注的焦点。安浦路项目通过对历史建筑核心价值的甄别和评估,优化了规划道路线形,选取了利于建筑保护的断面形式,并结合道路、历史建筑和滨江区位特点,从延续工业风貌出发,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对沿线街道精细化设计,达到了对道路、历史建筑、空间和景观的融合,打造了有风貌特色的全新滨水空间,对类似项目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围岩—隧道衬砌结构体系的减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减震新技术,对地面建筑效果显著。本文在分析了地面结构隔震原理的基础上,以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从隔震角度出发,提出了地下结构减震模式的基本构思。根据模型和数值分析的结果,论述了这一构思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其结果可供地震区隧道和地下工程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尚德申 《交通标准化》2014,(24):111-115
在城市核心区建设地下道路被广泛认为是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缓解区域停车难题的有效方法。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中环地下道路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的规划特点,总结地下道路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炼出规划建设阶段需重点考虑和解决的系统建设标准、通行能力匹配、与建筑开发相协调及市政管线相协调等问题,同时考虑地下道路规划要素人性化和运营管理节能化,可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不断上马,轨道交通及大型民用建筑中电子信息系统设备越来越多,2000年国家对《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进行补充,2004年又颁布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使得防雷设计更易于操作.对于轨道交通项目的地面站和高架站完全可以按上述规范进行设计.但由于地铁建筑主体位于地下,处于大地的保护之下,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地铁建筑的防雷设计远不象地面建筑那样给予应有的重视,并非所有地铁建筑均采取了防直击雷措施,部分项目根据规范设置了浪涌保护,但目前的规范一般都是以地面建筑为例进行叙述的,如果不领会规范的精神、不研究地铁项目的特点、死搬硬套,显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地铁建筑是投资巨大、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通信、信号、FAS、BAS、AFC、SCADA等电子信息类设备系统众多且构成复杂,这些系统是维系地铁正常运营的中枢神经,一旦遭受雷击或雷电波侵入,将危及地铁正常的运输秩序,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雷击如果引起地铁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地铁建筑并不是完全位于地下,仍存在雷害的威胁,因此很有必要对地铁项目雷害评估模型进行探讨,并研究适合地铁项目的综合防雷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确保路基填前原地面处理质量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原地面按照规范要求认真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原地面杂草、树根和建筑垃圾要彻底清理干净,清理后整平碾压,压实度必须达到合同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不断上马,轨道交通及大型民用建筑中电子信息系统设备越来越多,2000年国家对<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进行补充,2004年又颁布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使得防雷设计更易于操作.对于轨道交通项目的地面站和高架站完全可以按上述规范进行设计.但由于地铁建筑主体位于地下,处于大地的保护之下,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地铁建筑的防雷设计远不象地面建筑那样给予应有的重视,并非所有地铁建筑均采取了防直击雷措施,部分项目根据规范设置了浪涌保护,但目前的规范一般都是以地面建筑为例进行叙述的,如果不领会规范的精神、不研究地铁项目的特点、死搬硬套,显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地铁建筑是投资巨大、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通信、信号、FAS、BAS、AFC、SCADA等电子信息类设备系统众多且构成复杂,这些系统是维系地铁正常运营的中枢神经,一旦遭受雷击或雷电波侵入,将危及地铁正常的运输秩序,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雷击如果引起地铁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地铁建筑并不是完全位于地下,仍存在雷害的威胁,因此很有必要对地铁项目雷害评估模型进行探讨,并研究适合地铁项目的综合防雷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任绯时纪念馆的规划与设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纪念馆设计中建筑与场所的关系,建筑空间秩序的设计,以及建筑语言表达中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地裂缝是近些年被国内外专业人士所认识的对于城市建设发展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种地质灾害。对于正在大力兴修地铁的西安来讲,所面临的是目前世界上地裂缝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大的世界性难题。本文详述了地裂缝的成因与西安地铁建设过程中对于地裂缝的处理措施,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铁九号线军事博物馆站下穿一号线区间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为此,先进行超前支护,再采用多分部的CRD法施工,大刚度和强度初支进行支护,并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分析了车站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多项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既有结构的沉降和新建隧道结构受力都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保证了既有隧道的正常和新建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站风道风井的合理设置对于车站施工工法、地面风井规划、车站规模及工程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大连地铁风道风井设置及环控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14.
地铁施工中,监控量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信息化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中,应通过对监控量测数据的及时回归分析、处理和信息反馈,适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围岩、隧道结构、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地铁施工中,监控量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信息化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中,应通过对监控量测数据的及时回归分析、处理和信息反馈,适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围岩、隧道结构、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桩基托换施工及监控量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广州地铁一号线桩基托换施工的方案和顺序,详细叙述了施工全过程监测的目的、项目、测点布置、控制标准和监测频率,对沉降位移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的建设有多种施工方法,因受周围环境的限制,采用暗挖法施工大跨车站时,NTR工法在结构防水、地面沉降及施工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沈阳地铁二号线新乐遗址站引进使用NTR工法,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8.
如何对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根据反映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主要指标,采用物元综合评判法,应用关联函数,建立了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对某地铁工程进行了实例说明,证明了物元模型在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索了城市交通在地铁施工期间的演化机理,分析地铁施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深入分析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所需的基础条件和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地铁施工期间地面交通管理与组织的一般技术路线和措施,对城市在地铁施工期间进行交通管理与组织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管棚法的设计多依赖于经验和工程类比,常用的设计理论多用于定性分析。数值模拟可以对管棚法设计进行量化分析。鉴于此,结合软土地区某浅埋地下通道工程,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管棚和格栅在CRD法施工中的内力和弯矩,并提出针对危险工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