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公共关系引入我国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工商业、旅游服务行业及对外事务中,应用很广,发展很快,使之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职业,但在铁路企业还鲜为人知,发展却很缓慢,本文通过公共关系发展史上两上与铁路有关的公共案例。并结合我国铁路目前的实际情况,阐明了铁路需公共关系;文章又在分析我国铁路公关发展缓慢的原因,即铁路公关的困难和阻力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铁路公共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SWOT分析法的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WOT分析法时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内部优势与弱势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互匹配,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包括改革铁路管理机制、科技兴路、发展铁路现代物流和开发货运新产品等铁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的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就必须扩大资金投入,加速路网建设,增加运能,改变当前运力紧张的情况.分析了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现状,根据国内外铁路改革发展的经验,从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建立立法监管制度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我国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加快铁路运输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论述了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介绍了“九五”期间我国铁路的建设任务,组 织铁路建设会战建设项目的完成与路网规模扩展情况,铁路建设依靠科技铁路工程水平的提 高,铁路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运行观范”的铁路有形建设市场,创造公开、公证、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完善了系统管理规章。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了世界高速铁路的钢轨焊接技术及我国铁路钢轨焊接技术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钢轨焊接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6.
铁路无缝线路钢轨焊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各国铁路无缝线路的钢轨焊接技术,介绍了我国铁路钢轨无缝线路焊接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列出钢轨焊接接头几何偏差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跨越式发展条件下铁路融资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铁道部结合铁路发展现状,提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探讨了铁路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渠道,对结构化融资的成本与风险以及不同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结构化融资是铁路实现低成本扩张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铁路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铁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铁路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回顾了近10年机器学习方法在铁路列车调度调整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将列车调度调整问题分为列车晚点状态分析与评估、列车晚点传播预测和列车运行调整智能化决策三个方面,分别总结和分析了机器学习方法在上述三方面的应用情况.在列车晚点状态分析与...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我国铁路6次提速历程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我国铁路提速取得的成果.通过实施铁路提速战略,我国铁路首创了既有线快速度、高密度、重载并举的运输组织方式,缓解了铁路运输运能紧张的局面;铁路市场化进程加速,运输产品多样化;实现了铁路运输的统一指挥,初步形成了动车组行车组织方法体系;优化车流径路、直达化运输等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的发展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既有线客货分线的运输模式为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提供了借鉴;城际旅客运输的发展强化了铁路的竞争优势,促进了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铁路运输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德辉 《交通标准化》2013,(23):118-121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挤的问题,克服因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高昂费用而使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难题,可以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分析目前我国既有铁路未能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原因,并根据目前我国铁路枢纽内部部分既有铁路运输能力富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分析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大规模建设并投入运营,在提升铁路路网规模与质量、缓解运输能力紧张、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全面总结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对铁路网络结构与规模、运输服务能力、快速客货运网络、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方面的提升效果,系统阐述了高速铁路建设对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夜间列车运输组织方法、动车组运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理论与方法构建等行车组织方法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动车组制造及控制技术等铁路建设与装备水平持续提升的促进作用,揭示了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实施我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ٿ���ר����Ϣϵͳ�������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铁路信息化现状,根据铁路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管理的需求,按照综合调度智能化、客运营销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三方面进行考虑,研究提出了铁路高速客运专线信息系统总体框架.指出了该系统设计原则,以及各子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方案,对于该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价格策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结合铁路旅客运输市场实际 ,讨论了铁路旅客运输市场价格策略的仿真模型和逻辑结构设计 ,并对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utility function about choosing behavior of passenger, and makes an improvement on the traditional Logit model. Through constructing a competition model of expressway and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Shijiazhuang-Taiyuan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Shi-Tai P-D railway) in China. Taking speed and fare as the crucial Perturbation variables, this paper doe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about the competition of Shi-Tai P-D railway. The conclusion is helpful for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making the appropriate transport scheme to the Shijiazhuang-Taiyuan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相似文献   

15.
���ۺ�����ϵͳ�н����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铁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过去中国铁路存在的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不协调,以及与城市建设不协调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铁路、公路以及城市交通在规划建设中加强协调,做好相互街接,在客运与货运中实现快速、高效、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6.
���������뽻ͨ������ʩ�Ľ����뷢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拟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本文阐述了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必要性,强调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适度超前。分析了铁路客运与货运的发展方向,提出铁路发展的重点是客运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结合我国国情,论述了大力建设高速客运专线并形成快速客运网络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提出了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种运输方式自系统的优化和完善,也应考虑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最后,分析了铁路政企分开的利弊,指出把握市场化进程中的公益性是交通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新一代高铁枢纽的陆续建成,简单的站前广场换乘模式逐渐让位于全天候、无障碍、人车分行的换乘空间接驳模式。新型枢纽的空间特征、核心价值与局限性亟待总结。基于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历史与背景的研究,将铁路客运枢纽按照空间特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铁路客运站、铁路交通综合体和客站城市综合体。从客流需求变化、城市发展背景、运营管理差异三方面详细分析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空间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高铁建设机制的变迁,提出未来中国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方向:大城市高铁枢纽应强化与城市空间的衔接,加强与城市商业功能的有机结合,由铁路交通综合体向客站城市综合体转型;中小城市高铁枢纽应采取更加灵活、集约、经济的形式,谋求特色产业与枢纽交通功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公铁客运格局的变化和演进趋势表明,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使其客运规模经济效应出现顶峰;铁路建设也一样,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才能发挥铁路客运的网络效应,故需要同步推进铁路网络、铁路客运枢纽、铁路与其他交通网络系统衔接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铁客运格局的变化和演进趋势表明,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使其客运规模经济效应出现顶峰;铁路建设也一样,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才能发挥铁路客运的网络效应,故需要同步推进铁路网络、铁路客运枢纽、铁路与其他交通网络系统衔接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