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2015,(2)
<正>2015年3月16日,"远望22"号火箭运输船缓缓停靠码头,标志着历时3个月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合练任务圆满完成。这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首次亮相,也是长征七号火箭首次通过海运,在非内陆发射场执行任务。它的凯旋拉开了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决战决胜阶段的序幕。此次合练任务验证了各大系统间接口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匹配性,包括火箭与运输船、发射场等各大系统间的接口验证,相关接口得到了非常好的确认。  相似文献   

2.
火箭自导深弹作战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自导深弹是一种新型的近程反潜武器,具有浅水性能优越、反应迅速、成本低廉等优点,对其作战效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先进的德国"海矛"火箭自导深弹为原型,根据公开报道的参数和一般性假设,建立了火箭自导深弹的攻潜仿真模型。通过蒙特卡罗仿真,着重探讨典型条件下采用目标提前点射击时,其主要战技指标对命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火箭自导深弹在溅落点散布误差小于100 m,舷侧阵自导作用距离大于300m,舷侧阵自导垂直扇面角小于5°,水下弹航速大于16 kn时,具有较高的攻潜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3.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7,(10):30-33
今年铁矿石运输价格火箭般飙升,让中国损失惨重。因为中国铁矿石运输在海上"失权",直接导致了中国航运业和钢铁业双双受伤。  相似文献   

4.
《船舶》2020,(2):115-115
"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南造船建造,于2008年4月12日正式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远望6号"采用当今船舶建造、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总体造型、航行性能、船体强度与刚度、居住性能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测控能力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能够完成对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航天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控任务。  相似文献   

5.
《船艇》1989,(2)
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低值过载测量仪,在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进入太阳同步轨道的长征号运载火箭上装机试验,获得成功,首次采集到了火箭弹道轨迹的完整数据,为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世  相似文献   

6.
水下火箭的推进原理为军用水下航行体(如导弹)的应用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技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牢固性、调制性、可靠性和耐用性的要求都是相当严格的。火箭发动机不仅能用于各种水下导弹的发射、助推和主发动机工作阶段,而且还是满足特殊推进要求的一种可行的选择办法。本文给出了水下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实例和点火试验结果,还提供了包括固体火箭和水下冲击式喷气发动机在内的水下火箭的设计理论数据。火箭发动机工人时产生的水下噪声问题以及对声纳工作的干扰程度问题,在本文中也有所提及。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海上火箭回收过程中,船舶在火箭冲击载荷、锚泊力及波浪力耦合作用下的运动响应问题,基于有限体积法在时域计算火箭回落过程中甲板受到燃气射流冲击载荷的时历曲线。之后使用耦合算法将冲击载荷模型与船舶运动相结合,实现回收船舶动力耦合分析计算模型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沿船长及船宽分布的不同落点对船舶横摇、纵摇及垂荡运动的影响。得出火箭落点偏心距离的增加会增大船舶运动幅值的结论。部分结果可为海上火箭回收姿态调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火箭发动机水下分离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大型压力水筒中研究了火箭发动机的水下分离特性.实验采用了锥型喷管,测量了火箭发动机在水下过膨胀条件下燃烧室压强和喷管扩张段不同截面处的压力.研究表明,与在空气中工作相比,火箭发动机在水下更容易产生气流分离.  相似文献   

9.
科海拾贝     
《航海》1995,(3)
美海军计划于1995年内进行一种超高速水下导弹系统试验。试验地区选定为美海军水下武器中心。 超高速水下导弹系统由高速火箭、发射装置和瞄准装置三部分组成。 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是降低空泡阻力。如空泡产生在水下火箭顶部,空泡将包围着整个火箭  相似文献   

10.
正海洋领域取得的如此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应该赢得公众更多热情的掌声。2016年对中国航天事业而言绝对说得上是一个丰收年。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一举跨入全球"最强壮"火箭行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起飞,神舟十一号与天  相似文献   

11.
提起火箭,恐怕你立刻会想到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军事上的火箭武器等。但你可知道,在从十九世纪初到本世纪中叶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火箭曾被各国用作海上营救的工具。“埃恩森号”的悲剧 1807年12月29日,大西洋上狂风怒号,波涛汹  相似文献   

12.
舰载火箭武器是我国近海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作为鱼雷反潜盲区的补充,如何提高舰载火箭弹的射击效率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舰载火箭发射系统是多刚柔体耦合系统。通过多体系统矩阵传递法,求出系统中每一个组成构件的传递方程,并通过传递矩阵的传递性质最终确定系统的传递总方程,为下一步求系统的动力响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火箭助飞鱼雷入水点散布误差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助飞鱼雷的入水点散布误差是影响其射击效率的重要因素.根据火箭助飞鱼雷空中弹道的特点,从干扰因素的不同来源出发,分析了火箭助飞鱼雷入水点散布的主要误差源,讨论了其影响火箭助飞鱼雷射击效率的内外因素及作用规律,并据此对相关系统的改进或进行误差补偿提出了建议,对实际使用武器时有效地减小入水点散布误差,提高火箭助飞鱼雷的射击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舰载火箭炮实施海上攻击时,命中概率是衡量火箭炮射击效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舰载火箭子母弹对海射击为例,在分析了射击误差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发火箭子母弹命中概率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的欧洲军界不仅见证了康格里夫火箭的兴衰,同样也目睹了几位杰出的发明家将意大利人乔阿内斯·德·丰塔那有关火箭鱼雷的设想付诸实现的努力。严格说来,丰塔那并不是最先提出这种想法的人。早在1410年,简·弗鲁瓦萨尔的编年史就粗略描述过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出现的一种从发射管发射的军用火箭的设计,不过这只是文字记录。在丰塔那完成于1420年的军用火箭写生集《战争器械之书》中,第一次出现了这种火箭的设计草图。当然,以15世纪时的科技水平而言,这样的设计就像达·芬奇的很多天才设想一样,只是无法实现的梦想。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飞跃,丰塔那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滘尾角灯塔伫立在广东省徐闻县角尾乡的一个岬角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5′,北纬20°13′。远远望去,灯塔似一座欲拔而射的火箭,直冲天际。走近灯塔,夺目而入的"中国大陆最南端"七个遒劲的大字熠熠生辉,使灯塔显得格外巍峨壮丽。灯塔前世徐闻,地处在中国大陆最南端,以"地通海,涛声震荡,徐徐而闻"而得名。徐闻港是中国最早的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深弹武器的新动向。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海军所有的驱逐舰、护卫舰都把火箭深弹作为主要攻潜武器系统。这些火箭深弹安装在舰只的艏甲板,这样布置的好处是能够获得开阔的射界并容易操作指向,且与安装在艏部球鼻罩内的舰壳声呐探测范围相吻合。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能够较好地与声呐系统舷角进行随动,做到快速开火。此外,在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尾部甲板布置了深水炸弹发射炮,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海上火箭发射的安全,应用BP神经网络对火箭发射船加以优化。按照海上发射在设备布局方面要求进行总布置设计,建立火箭-发射船刚性连接端的弯矩模型,以方形系数、船长和船宽为优化变量,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母型船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得到的船型弯矩比母型船减少了19.41%;对部分优异样本点进行再建模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差不到1%,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研究为海上发射船设计优化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为海上火箭发射是否存在风险提供了一种预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下厂设计性能指标超过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货船和70年代与江南厂三结合设计发展我国远程火箭所需的重点工程“718“三型船,以及80年代联系在厂建造首批出口船而结下的情谊.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问题时,关键是要确定作为其战斗部的声自导鱼雷落水位置对射击效率的影响,从而得出能最大发挥其作战效能的射击方法。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声自导鱼雷对目标的检测模型,进而建立了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射击效率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了火箭助飞鱼雷的最优落水区。对进一步研究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战效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