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上海建设集装箱转运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麒栋 《水运管理》2003,(11):8-11,19
一、国际集装箱转运市场高速发展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很快,其中集装箱转运市场发展尤为迅速。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干线化和联盟化的发展趋势,大型集装箱干线船为追求运营的经济性,要求尽可能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尽可能满载。因此,国际集装箱主干线班轮船舶只停靠一些大型高效的枢纽港,再由这些枢纽港向周边地区的港口辐射。根据Drewry航运咨询公司的统计和预测,全世界港口转运吞吐量的比重1980年为11.4%,1996年达到23%,预计到2005年将增长到26.5%。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加快集装箱转运中心的…  相似文献   

2.
常思 《中国港口》2006,(11):38-41
党中央、国务院1996年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通过6年的研究论证,国务院于2002年正式批准立项。建设洋山深水港的宗旨就是迎接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挑战,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参与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的竞争。迄今,洋山深水港建成投产业经1年,已引起国内外港口的关注,并有各种评论和批评。笔者在对长三角港口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集装箱转运市场研究分析,对洋山港建设集装箱转运中心提出自己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很快,其中集装箱转运市场发展尤为迅速,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加快集装箱转运中心的建设,建设和形成上海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并以此带动长三角经济的发展,促进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一、国际集装箱转运市场的高速发展 集装箱港口的发展首先是为了满足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干线化和联盟化的发展趋势,大型集装箱干线船为追求运营的经济性,要求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信息     
《集装箱化》1993,(4):37-40,F003
《国际港口开发》杂志对1995年十大集装箱港的预测,世界三大集装箱航线1991年运力增长情况,世纪之交集装箱船进一步大型化,英国完成第五代集装箱船的基本设计,英国总统轮船公司将建设超级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5.
香港——亚太地区的物流和航运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科技》2006,(8):21-21
香港是亚洲首要的国际转运和物流中心,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集装箱港口。2005年,香港港创造了又一个集装箱吞吐量的记录,达到了2243.0万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e)。仅次于新加坡港的2319万TEU,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二。当年,接靠、离港的各类船舶达到460000艘次,装卸货物吞吐量2.28亿吨,排名世界港口第八位,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我国华南地区的集装箱高达76%通过香港港装运。  相似文献   

6.
《水运工程》2006,(6):29-29
为适应海南海运业发展要求,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形成港口整体优势,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海南省交通厅和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了《海口港总体布局规划》。该规划对海口港规划的指导思想赋予了新的理念,即海口港是海南省综合运输网的中心,对外交通的主要口岸,能源、原材料的转运中心,是陆岛海峡运输的客货集散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发临海工业的重要依托,而且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和我国沿海的主枢纽港之一。  相似文献   

7.
徐剑华  陈良 《中国航海》2006,(3):77-81,94
由于缺少集装箱深水港,每年我国沿海都有大量的集装箱从釜山港、高雄港等转运。上海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将打破这个格局。随着洋山深水港区投入营运,将能保证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全天候进出。凭借经济腹地优势和箱源优势,上海港将成为亚洲最重要的集装箱航线交汇港。随着上海港的发展,吸引韩国釜山、日本的货物从上海港中转将成为可能。因此,上海港可以像新加坡和香港一样发展成为东北亚轴辐式转运中心和航运交汇式转运中心。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6日,“湘长沙机0451”船装运的59只集装箱的烟花爆竹在张家港永嘉集装箱码头进行了转运装卸作业,这也是张家港港建港以来的首次烟花爆竹集装箱装卸作业。该批烟花爆竹从武汉阳逻港装运至张家港,准备通过船一船的方式过驳至“向丹”轮,转运至上海洋山港后出口国外。  相似文献   

9.
孟愈 《中国港口》2009,(5):44-47
一、两岸直航对福建省港航物流的影响 1.大三通前福建省与台湾集装箱航运状况 从1997年1月起两岸直接贸易到2009年第一季度,福建厦门港和福州港对台集装箱吞吐量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水运文献信息》2005,(10):17-17,18
鹿特丹港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集装箱货运吞吐量最高的港口之一,鹿特丹港到周边地区的公路,水路和铁路的交通运输非常繁忙。1998年,鹿特丹港的转运货物总量是31500万吨。雄心勃勃的鹿特丹市政府港务管理局希望到2010年,鹿特丹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1100万TEU,年货运量达到393007万吨,预计到2020年鹿特丹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7607万TEU。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的新建集装箱码头将于今年底投入运营,届时中远将成为首家通过该码头转运亚洲货物的集装箱班轮公司。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随着社会对航运中心建设关注度的持续升温,国内外港口城市纷纷将集装箱货物的中转业务作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几乎中国的主要港口都毫无保留地表露出其想要提高国际中转箱量的想法,各大枢纽港都将争相以促进集装箱中转业务发展作为现阶段的主要战略。目前,全球转运量过百万TEU的港口约33个,其中新加坡和香港港中转量均过千万TEU,已成为世界级中转枢纽港。从布局看,转运  相似文献   

13.
世界港口     
《港口科技动态》2006,(5):43-44
《国际集装箱化》杂志排定2005年世界三十大集装箱港,日本五大港连续3年创外贸箱吞吐量新高,勒阿弗尔港大型集装箱码头“法国码头”投产,西雅图港将邮轮码头改建为集装箱码头,马赛港出租船舶修理设施,  相似文献   

14.
《水运工程》2006,(4):8-8
江苏港口建设2006年起全面提速,计划投资70亿元,重点建设七大重点港口工程。2006年,江苏省港口工作总体目标为:提升五大沿江、沿海国家主要港口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初步形成集装箱、矿石、煤炭、原油四大重点货种专业化布局,逐步完善海运直达、江海转运和长江中上游中转联运三大运输体系,加快苏州港太仓港区和连云港港两个集装箱干线港发展。为此,江苏省港口建设今年计划投资70亿元,新增万吨级泊位38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7700万t,港口吞吐量达到8亿t,其中沿江、沿海港口吞吐量5.6亿t,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20万TEU。江苏确定的七大重点港口工程为:连云港港墟沟港区5万t级航道扩建工程,苏州港太仓港区二、三期工程,南京港龙潭港区二、三期工程,镇江港大港区三期工程,连云港港庙岭港区三期突堤工程,连云港港东港区25万t级矿石码头工程,南通港洋口港区陆岛通道工程。与此同时,江苏还要进一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发挥港口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香港和记黄埔、新加坡港务集团在我国投资建港的概况,同莳通过介绍招商国际参与经营集装箱码头的事例,论述了投资集装箱码头的风险与机遇并存,以及新建集装箱码头应注意规避的风险,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05,(9):38-39
中国主要港口2005年上半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高雄港建设第6个集装箱码头,洛杉矶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减少1%,长滩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置增长24%,西雅图港因马特松转移码头增加国际箱吞吐能力20万TEU。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转运中心,去年,该港的货物处理量达到2710万TEU,其中85%是转运箱量。去年货物处理量增长了13%,其中转运的新增汽车量就达到100万辆。目前该港仍在谋求新的发展。新加坡港口共有四个集装箱码头,一条新的增加到六道的高速道可以保证集装箱能够在四个码头之间快速运转。新的泊位和吊架也在修建之中,深水泊位能允许超巴拿马型船停靠,新的吊架能够快速处理新一代万箱船,远程控制系统还能允许一个操作员同时处理六台装卸设备。  相似文献   

18.
《航海》2008,(2):21-21
3月9日,汕头港一条具有真正意义的国际集装箱航线,汕头港-地中海国际集装箱班轮首航仪式在广澳港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主要港口1.科伦坡港科伦坡港主要从事集装箱货物装卸处理,集装箱处理能力远远超过该区域其他港口,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集装箱转运枢纽。此外,该港还装卸普通杂货、干散货以及油品。科伦坡港吞吐量近几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科伦坡港吞吐量为3943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08万TEU。2020年科伦坡港预计需要中转980万TEU。在斯里兰卡港口战略发展中,科伦坡港定位为集装箱枢纽港。因此科伦坡港计划把一些普通货物泊位转换成集装箱支线泊位。  相似文献   

20.
黄竞 《中国港口》2003,(6):45-46
马来西亚的两大集装箱港口-巴生和丹戎帕拉帕斯近几年货量迅速增长,正在实现长期以来期望成为区域转运中心的梦想,成为其近邻新加坡港的真正竞争对手,并对其它亚洲港口形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