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路路线测设中常常遇到长大平曲线,通过318国道长兴县公路改建工程的测量,总结了长大平曲线采用分段测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使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测设城市高架道路时,非线性加宽段测设数据计算的方法,并基于单元线型推导了较为实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结合北黑公路第七标段工程测量实际,阐述了山区公路测量工作的特殊性,详细介绍了水准高程测设和中线测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割线法测设曲线比规范规定的偏角法,切线支距法,长弦偏角法和极坐标法具有简单易于,应用灵活,设备简单的特点,它适合于新建铁路,公路曲线测设和铁路既有曲线测量。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高速公路路段初步设计测设过程,详细介绍了测设前期准备,控制测量,外业调查,内业计算,地质勘测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在公路路线测设中利用leicaTC1610全站仪进行测角,中桩敷设与高程的联合测量,并将外业测量数据存 ,内业设计时将REC模块中的测量数据直接转换为纵断面地面线资料的全新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路线测设过程中,平曲线交点视线受阻或丈量困难时的测设方法——导线法,及导线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本从计算机图形学的观点,阐述了利用公路测设数据建立三维模型,在微机上将公路三维模型转向可视化的实现原理。  相似文献   

9.
高等级公路平面测设中需用的计算公式繁多,且需反复试算,才得到要采用的某组数据,提出利用CASIOfx-4500P型程控计算器(1103步)编一套完整的程序应用于外业工作,该程序基本上满足了高等级公路平面测设需要,并经多年实践证明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CPIII的产生是高铁时代到来的一个标志,线上工程CPIII的测设是基于CPI/CPII的约束平差之下得到的成果,为了让大家对高铁CPIII测量有个全方位整体性的了解,浅谈了CPIII测设方法、区段连接、影响因素及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1.
缓和曲线的逆向研究解决了切线支距法的逆向测设问题,突破了以往单向测设的限制,并导出了缓和曲线逆向坐标系计算公式,使该曲线的理论与测设方法更成熟和完善,同时也为解决其它类型过渡曲线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如何使公路边缘线平顺,美观以及缓和曲线段上的护墙,边沟,路缘中和混凝土路面边缘等线形平行于中线,提出有3种缓和曲线段边缘线的测设方法,方法一计算量大,可用编程序计算器来解决计算繁琐这一问题,方法二计算简便,准确和便于施工测量放样,如果中线的缓和曲线平移后起点和终点附近有障碍物时,则采用第三种方法测设,此法测得的曲线长度尚准确,但横向有误差,可用于路堤扩脚墙及路堤边坡放样。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五公路一小桥为实例,详细介绍了曲线上直线桥的简捷测设方法,在公路桥梁施工测量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曲线测设是公路、铁路、管线等线状工程技术设计、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工程测量人员日常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曲线放样数据计算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讨论曲线放样数据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并比较其特点及各自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测设公路平曲线中,传统的详细测设方法,往往是将仪器安置在已测设好的平曲线要素桩上,采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进行测设,这种方法,受到地形,地物限制比较大,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而且有时精度难以达到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采用全站式电子速测仪,借助PC-1600(或PC-1600)袖珍机相配合编写一套测设程序及测设方法,通过几条公路的测设应用表明,不但灵活性大,而且劳动强度大大地降低,速度地相应地加快,精度远远地超过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解缓和曲线的原理,使之运用到高速公路建设的测量计算中,解决复杂的复曲线测设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高速公路中线测设的主要工作,包括:经纬仪导线复测,中线控制点测设,中线复测和调整,中线的固定等,介绍了各项工作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解缓和曲线的原理,使之运用到高速公路建设的测量计算中,解决复杂的复曲线测设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光电测距仪进行公路曲线测设的误差大小作了分析,并结合公路曲线测设的允许误差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控制置镜点到测点的距离以达到测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旧路改建中平曲线测设常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解决办法 ,按此方法能够简捷准确地确定原有道路平曲线各要素 ,快速完成平曲线外业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