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温福铁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DXZ32/900型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DXZ32/900型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2组模架梁支承,对混凝土桥梁进行逐孔整跨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可浇筑24~32 m简支或先简支后连续、小于900 t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整孔箱梁。该移动模架造桥设计方案在温福铁路桥梁工程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八盘峡黄河特大桥的施工条件,结合桥梁移动模架的施工特点,采用DSZ32 m/900t型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原位整孔浇筑制梁,对该原位整孔浇制梁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武广客运专线现浇梁移动模架堆载预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载预压试验对于掌握移动模架性能,保证现浇梁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以武广客运专线MZ900S型上行式梁移动模架造桥机为研究对象,对其预压试验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模拟混凝土梁自重的方法.对主梁等各部位的变形量进行了量测,试验结果可以为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秦沈客运专线MZ32移动模架造桥机研究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MZ3 2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 ,利用 2组模架梁支承 ,对混凝土桥梁进行逐孔整跨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可浇筑 2 0~ 3 2 m简支或连续、重达 70 0 t的 PC梁。该移动模架造桥机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论证 ,将在秦沈客运专线桥梁工程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根据沈丹客运专线沿线桥梁桥址所处自然环境条件,对于部分特殊地段桥梁,需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际计算验证MZ900S型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设计和制造质量,同时准确掌握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模架造桥机各工况下的实际挠度和刚度,以确保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正常工作.研究结论:(1)计算及堆载试验表明移动模架强度、刚度、加工质量和拼装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按y=0.121 3x2-30.1设置预拱度是合理性的;(2)具有结构受力明确,适应能力强,功能完备,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3)可满足24 m箱梁、曲线桥梁、双向、32 m整孔节段拼装箱梁架设工艺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6.
32m跨双线铁路桥梁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温福铁路客运专线点头特大桥的施工条件,结合桥梁移动模架的施工特点,采用自行研制的MZ900SB型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原位整孔浇筑制梁。理论分析和预压试验研究表明,MZ900SB型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移动模架造桥机(下承式)的组成,主要由模架支承系统、主梁桁架系统、模型系统和液压系统组成;以及模架施工、内模施工、模架脱模和模架移至下一孔等施工工艺,针对施工的难点提出了对应措施;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前支点一般设于桥墩牛腿或临时支墩上,而后支点根据施工条件不同有不同的形式,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铁道工程学报》2007,(9):106-106
本次会议征文近300篇,最终入选111篇。现将代表各专业层面最新技术的优秀论文要目预告如下:中铁武桥900 t运梁车国产化研制特色铁路客运专线900 t箱梁提运架设备研究石太客运专线TLJ900型架桥机过隧道架梁施工技术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施工质量控制铁路客运专线900 t级双线预制箱梁液压内模的研究华县制梁场001号梁体混凝土质量检测与研究客运专线上行式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技术自行式移动模架法现浇客运专线40.6 m简支箱梁施工技术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施工整体吊装移动模架设计铁路客运专线桥梁原位现浇简支箱梁国产化设备DSZ900 t/32 m上承自行式…  相似文献   

9.
介绍在武广客运专线XXTJIV标邓家湾特大桥32 m现浇箱梁施工中对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纵移机构的改造,阐述过孔液压系统的设计理念以及实现原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武广客运专线水桶坝特大桥采用移动模架跨越京广线进行现浇梁施工,阐述在不封锁线路的情况下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和移动模架自身安全的技术措施,对移动模架及其他类型造桥机跨越既有线进行作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石太客运专线采用移动模架现浇32m双线整孔简支箱梁的工程实践,介绍了下行式移动模架的设计、拼装、预压、混凝土浇筑施工、预应力张拉、过孔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创新、自主设计研制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性能超过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以及全寿命使用费用低的900 t运梁车。研究结果:与进口的900 t轮胎式运梁车相比,MBEC900C型轮胎式运梁车综合技术指标更优,尤其在自重、最大转向角、自动跟踪精度和空车行驶速度等主要技术参数较进口产品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天津某封闭式路堑U型槽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根据本公铁立交工程中道路以下钻方式通过地下水路堑的特点,对封闭式路堑U型槽结构的设计与计算进行研究,以解决地下水渗流和渗透问题。研究方法:针对本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结合国内研究成果及多项成功的工程实例,对封闭式路堑U型槽结构形式的选型、边墙及底板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研究结果:通过对封闭式路堑U型槽结构的有关理论、工艺问题的探讨,探索出一套成功的设计计算方法,为进一步推广这一结构提供了设计实例参考和实践经验。研究结论:封闭式路堑U型槽结构是一种较新的结构形式,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地下水渗透系数较大的含水地层及某些特殊原因不允许降低地下水的路堑。  相似文献   

14.
自行式移动模架法现浇客运专线40.6m简支箱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解决自行式移动模架法现浇客运专线铁路大跨度、大吨位箱梁的关键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以适应客运专线桥梁的快速施工。研究结果:通过武汉天兴洲大桥移动模架法现浇箱梁施工,形成的自行式移动模架法现浇客运专线40.6 m简支箱梁施工技术可应用于公路、铁路尤其是客运专线铁路40 m及以下跨度的现浇箱梁施工,且特别适用于水上、滩涂区软弱地基及桥墩高等困难条件下的现浇箱梁施工。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隧道断面方案研究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其断面选型和结构设计无成熟经验可以参考,原设计的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有不足之处。为满足客运专线隧道建设的需要,需要对客运专线隧道断面形式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研究方法:广泛调研国外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方案和施工经验,从隧道结构受力条件、排水系统布设及工程量大小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研究结果:合理选定了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形式,进一步优化了衬砌结构设计。研究结论:通过客运专线隧道断面研究和优化设计工作,克服了原设计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衬砌断面的缺点。优化后的隧道衬砌断面具有受力更加合理、救援通道的使用更加方便、减少了隧道断面工程数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组合支护形式在地铁车站围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介绍近年来对地铁车站围护结构组合的应用研究与实际应用经验,探讨和创新设计理念,以期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研究方法:通过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情况,对地铁车站围护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阐述,并将单一的围护桩支护形式和土钉墙与围护桩组合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基坑开挖过程及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基坑围护经历了时间和恶劣天气的考验。通过对基坑的监控量测,基坑位移及地面沉降等各项数据都在控制值范围之内,充分验证了基坑的安全性。研究结论:在地质及周边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基坑围护采用上部放坡土钉支护、下部排桩 内支撑或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有利于土方挖运,提高了机械利用率,施工进度快,且节约了成本;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场地土的性质,根据理论分析、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监控量测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德铁路线路技术标准的对比分析,认识到合理选取线路技术指标的重要性。特别对线路设计参数的选取分析,明确了我国与德国在线路设计参数方面的差异,可为我国线路技术标准的修编提供参考。研究结论:我国的线路设计标准相对于德国标准比较高,而且线路设计参数值选择范围比较大,证明我国铁路的行驶舒适性较好,且有发展的空间,符合发展方向。但个别设计参数还需要进一步试验优化取值。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层中的盾构隧道施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岩溶地层中采用盾构法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盾构掘进中可能发生盾构机栽头、陷落,地层大量失水、坍塌,严重差异沉降而致隧道结构破坏等事故。对溶洞的空间分布、大小及充填情况,溶洞处理,盾构掘进技术措施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研究方法:采用多种勘查手段分析岩溶地层,充分注重盾构机及盾构施工的特点,比选、优化设计施工方案。研究结果:顺利完成岩溶段盾构隧道施工,验证了勘查及加固方案,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研究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探测方法对探明溶洞的分布很有成效;根据盾构施工特点制定地层加固方案并有效实施以及对盾构机设计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并采取相应的掘进技术措施都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国内各道路勘察设计企业中,数字横断面的地质填绘工作成为制约勘察设计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项目通过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调研,研究适合横断面地质填绘特点的解决方案,开发相应的软件,以全面打通勘察设计的数据流通环节。研究方法:首先进行市场调研,选定适宜进行横断面地质填绘工作的硬件设备,然后在配套的软件环境下开发出相应的数字横断面地质填绘软件。研究结果:利用平板电脑和自主开发的“横断面地质填绘系统”成功实现野外作业与内业数据管理。研究结论: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象横断面地质填绘这类以往难以实现数字化处理的工作,也可以通过新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地铁3.4 m线间距单渡线总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建设项目利用既有双线隧道工程,由于限界限制,线间距只有3.4 m,如此小的线间距设置单渡线,国内外工程实例尚无,设置3.4m线间距单渡线可直接利用既有隧道工程,对盘活国有资产降低工程造价,有着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研究道岔设计参数的制定原则,分析我国铁路道岔、城轨交通道岔设计参数的选用情况,确定合理的单渡线设计参数,进而对单渡线作安全性检算并选择合理的结构。研究结论:地铁采用3.4 m线间距单渡线。道岔选用的设计参数值,不低于两端单开道岔设计参数值,经过安全性检算,其容许通过速度为30 km/h时,地铁车辆行驶在单渡线时能保证行车安全及旅客舒适度。单渡线连接部分结构方案是合理的,给设计3.4 m线间距单渡线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