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中简要介绍了C80EF型通用敞车基础制动装置的结构。结合C80EF型通用敞车基础制动装置运用检修实际,从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ST2-250型闸瓦间隙调整器(简称“闸调器”,下同)关键参数等方面对轮瓦磨耗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了轮瓦磨耗量与支点、下拉杆及闸调器参数间的关系。根据C80EF型通用敞车车轮磨耗调研数据,制定出适合该车型的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孔位调整规则,并适当验证了其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刘振民 《铁道车辆》2007,45(2):36-39
针对转K6型转向架组装完成后基础制动装置动作不灵活的现象,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转K6型转向架的基础制动装置在设计上存在不妥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第6次大提速的顺利实施,解决车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有代表性的车辆进行了列车缓解性能试验及现场运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装用转8A,还是转K2、转K6型转向架的车辆,当实施制动缓解后,闸瓦都贴靠车轮,没有间隙.列车起动时没有听到摩擦声,运行几百米后,闸瓦与车轮踏面之间都会出现间隙,现场观测结果也一样,说明装用转K2、转K6型转向架的各型铁路货车基础制动装置的缓解性能能够满足运用和检修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转K2型转向架在运用和试验中发现的制动梁裂纹、车轮轮缘偏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变制动装置中固定杠杆支点连接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装用转K2型转向架铁路货车的车轮偏磨和制动梁缓解不良等问题相对突出,通过故障统计及对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结构、受力情况的分析比对,从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结构方面指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植强  曾小星  顾飚  李拯 《铁道车辆》2011,49(4):35-38,48
对厂修货车转向架调整中(下)拉杆孔距以适应制动缸活塞行程问题进行了统计、计算和分析,发现转K2型和转K6型转向架基础制动存在调整盲区,特别是将要进入厂修期的转K6型转向架存在较大的调整盲区,影响到制动缸活塞行程的调整,因此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交叉杆杆体压型处出现擦伤对铁路运输安全危害极大,交叉支撑装置报废更换也提高了检修成本,且更换工艺复杂,质量控制要求高.建议转K6型转向架厂修、段修时要按QCZ133JX-20-01图样焊装防止制动粱脱出挡块,并确保制动粱滑槽磨耗板边缘与挡块根部距离为(75±1)mm;转K2型转向架厂修、段修时应参照QCZ133JX-20-01图样焊装防止制动粱脱出挡块,并使制动梁滑槽磨耗板边缘与挡块根部距离为(35±1) mm.  相似文献   

8.
王树银 《铁道车辆》2006,44(9):19-21
对俄罗斯粘油罐车及其转向架主要技术参数与我国转K6型转向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经过现场实际测量,确认俄罗斯粘油罐车换装转K6型转向架在我国境内进行原油运输完全可行,但需对心盘连接部分、上下旁承、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等进行必要的改造。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货车轮缘磨耗超限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查找车轮轮缘发生异常磨耗的原因和规律,通过对C70型敞车的基础制动装置结构和制动梁受力进行分析,找出轮缘异常磨耗与基础制动装置结构的关系,提出控制制动梁偏移量、降低轮缘异常磨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影响转K6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2个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力学仿真分析和线路动力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一系橡胶垫定位刚度对转K6型转向架运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线路动力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侧立柱磨耗板与斜楔摩擦副的匹配对配装转K6型转向架车辆垂向振动加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转K6型转向架每轴箱橡胶垫的纵、横向刚度应分别在14 MN/m1、2 MN/m以上时方能满足转K6型转向架最高商业运营速度的要求。装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主摩擦板的ADI组合式斜楔与T10钢立柱磨耗板摩擦副具有较优的摩擦磨损性能,较理想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建议转K6型转向架摩擦减振装置的摩擦副采用装配高分子复合材料主摩擦板的ADI组合式斜楔对T10钢立柱磨耗板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200 km/h等级机车驱动、制动装置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几种电机悬挂和驱动、制动机构的基础上,从原理和功能出发,主张充分利用交流牵引电机的优点,将驱动制动装置纳入转向架系统设计,以实现200km/h等级机车驱动、制动装置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轨道交通制动系统设计原则出发,分别介绍了车控制动系统和架控制动系统的技术特点。分析制动系统故障类别不同对不同编组列车运营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限速建议和制动系统控制策略。从技术层面给出了选用制动系统模式的合理化建议:4节及以上编组列车可任意采用车控制动系统或架控制动系统,3节及以下编组列车优先选用架控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第6届国际机车车辆转向架大会概况及世界各国转向架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着重介绍轮轨接触与磨耗、机车车辆系统仿真、强度及可靠性、高速及重载技术、径向转向架、悬挂及制动系统等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重庆地铁车辆的配置以及不同于一般地铁车辆的技术特点,包括车地配合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系统、轻快型无摇枕空气弹簧转向架、轴盘加踏面的基础制动配置、全列车交叉混合制动、第四代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等。实践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考验,这些新技术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日本铁道车辆为实例 ,介绍了转向架的基本知识、结构、轮轨关系和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阐述了与转向架密切相关的空气弹簧、基础制动装置、驱动电机的悬挂安装及传动方式、踏面形状等的演变情况和新技术在转向架上的应用以及转向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车辆段通过TCDS的车载子系统、地面分析子系统发现、排除了25T型客车制动、转向架系统等重大故障的案例,并总结、扩展了TCDS在车辆段的具体使用方法,最后提出了TCDS使用中的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国内外机车车体和转向架模态分析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评价方法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现有的车体和转向架为例,对其在整备状态下的模态进行分析,其中重点研究在对车体和转向架进行模态分析时模型的建立问题。通过对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所得到的模态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对车体和转向架模态分析有关模型的处理及评判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制动系统的性能对列车安全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EP2002制动系统气动阀单元(PVU)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搭建列车动力学模型,并编写防滑控制逻辑,与AMESim气动阀模型进行联合仿真,验证防滑逻辑的有效性。从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仿真结果可以得出,所搭建的EP2002的PVU与真实系统的反应一致,验证了PVU模型的正确性。从防滑控制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所设计的防滑控制逻辑能够达到控制要求,在发生连续滑行时能够达到稳定的防滑效果,为实际列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故障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转向架构架作为铁路客车的重要承载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行车安全。介绍了转向架构架横梁、侧梁、构架的组焊工艺,针对各工序间累计公差传递问题,提出横梁、侧梁、构架组焊工艺基准的优化方案,该优化方案可有效降低由制造误差以及人为操作带来的累计公差传递,进而达到提升构架尺寸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