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提升高速列车制动盘螺栓预紧力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研究了高速动车组轮装制动盘的紧固原理,以VDI2230高强度螺栓连接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轮装制动盘的紧固连接计算模型,明确了紧固螺栓的目标预紧力;通过扭拉试验,研究了紧固件的扭拉特性和初步的扭矩—转角工艺参数,提出了以试验为基础的工艺参数修正方法;通过工厂组装试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扭矩系数稳定剂的特性及作用,通过试验分析了扭力系数稳定剂涂抹工艺要求和对螺栓紧固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螺栓连接使用扭矩系数稳定剂的范围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高强度螺栓新型水基薄膜润滑剂,通过该润滑剂对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表面进行润滑处理,处理后的螺栓连接副,与磷皂化工艺处理的螺栓连接副相比,其扭矩系数(或紧固轴力)受温度的影响明显减小,在0℃~60℃的温度区间内,扭矩系数(或紧固轴力)均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车辆结构关键部位螺栓连接复拧技术,依据螺栓拧紧相关理论,进行两种螺栓复拧技术试验研究。试验以地铁车辆门机构安装螺栓为对象,选用扭矩法拧紧螺栓,利用螺栓内置应变片测量螺栓内部应变,按照螺栓应变和预紧力关系计算得出螺栓预紧力。基于静态与动态两种试验工况下的结果数据,分析两种螺栓复拧技术对螺栓预紧力衰减率的影响,说明不同螺栓复拧技术的螺栓连接紧固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锚固螺栓不同紧固扭矩对弹性分开式扣件板下弹性垫板静刚度的影响,以我国地铁常用的DZIII型扣件为研究对象,计算锚固螺栓在不同紧固扭矩作用下对板下弹性垫板的初始预压力,并对TPEE和橡胶类板下弹性垫板在不同初始预压力作用下的静刚度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锚固螺栓紧固扭矩为150,200,250 N·m时,板下弹性垫板的初始预压力为69.94,93.24,116.54 k N;板下弹性垫板静刚度测试结果同静刚度测试荷载取值范围密切相关,且同初始预压力呈正相关关系;板下弹性垫板静刚度应根据扣件系统正常服役状态下锚固螺栓紧固扭矩引起的初始预压力进行测试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主轴承螺栓预紧力不足、失效,影响柴油机的可靠性.针对紧固主轴承螺栓的2种常用方法扭矩法和拉伸法,分析影响扭矩法和拉伸法预紧力的因素.指出采用扭矩法紧固主轴承螺栓,由于影响扭矩的因素较多且不确定,可能出现扭矩达到规定要求,但预紧力不达标的现象,导致主轴瓦碾瓦.采用拉伸法,通过控制伸长量就可以比较精确地控制预紧力,适...  相似文献   

7.
螺栓作为轴装制动盘中关键的传力零件,在制动过程中将盘体上的制动力和制动扭矩传递至盘毂和车轴上,且频繁承受热负荷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其疲劳性能和防松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文章在对螺栓连接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轴装制动盘的服役工况和载荷进行分析和计算,结合VDI2230标准提出了轴装制动盘螺栓进行正向设计和校核的方法,对制动盘紧固件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车组轮装制动盘螺栓的安装目标是保证安装后螺栓内部存在规定的预紧载荷。传统的安装方法是人工扭矩安装法,即通过人工施加一定的扭矩来间接保证规定预紧载荷的实现,缺点是准确性和一致性由于受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很难保证。针对轮装制动盘螺栓的安装提出了机器扭矩转角法代替目前的人工扭矩法。为证明新安装工艺的可行性,通过试验研究和有限元仿真,针对轮装制动盘螺栓的载荷情况、安装效果和运用状态等进行了两种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人工扭矩法而言,机器扭矩转角法既能极大改进安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证产品运用状态的稳定、减少潜在故障的发生,可推广并代替传统的人工扭矩法。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中管片连接螺栓是个重要的结构受力构件,施加于螺栓上的预紧力使管片缝间防水密封垫形成接触压应力而具有防水能力,同时,螺栓还承受着接缝面上水土压力或地震作用而产生的拉应力,现有设计规范对管片连接螺栓的设计配置无明确规定,造成设计和施工中的无章可循。文章就管片连接横向螺栓、纵向螺栓、螺栓预加力和螺栓安装扭矩等设计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抗扭拧紧机在紧固螺栓过程中出现刺耳噪声、抗扭传感器损坏等现象,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在紧固过程中出现了粘滑效应。分析确定产生粘滑效应的主要原因有接触面粗糙、拧紧转速快、载荷变化大,以及机械系统发生共振等。提出采用改善接触面状况、降低拧紧速度、保持过程扭矩值、采用刚性强的固定方式等措施预防粘滑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潘永杰 《铁道建筑》2020,(4):115-119
针对高强度螺栓现行施工工序繁杂、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研发了由数控定扭矩电动扳手和应用系统2部分组成的螺栓连接施工管理系统。系统的实施减少了班前班后标定,实现了对螺栓施工全过程和"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有效管控,构建了新的施拧流程;工程部、试验室和物资部的任务分工基于系统进行了精准定位,形成了基于业务流程的协同管理机制;升级了螺栓连接施工的管理模式;明确了螺栓连接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组成;给出了施工和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施工原因引起运营期螺栓断裂的发生概率。本文结合算例对施拧流程的施工期成本和运营期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成本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为控制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断裂脱落造成的铁路运营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螺栓断裂脱落监测方法。从螺栓断裂脱落监测和防护2方面入手,设计了针对联结节点螺栓群的防护装置,避免断裂螺栓脱落侵入线路。以断裂螺栓部件冲击防护装置产生的应变作为脱落损伤标识量,利用布置于钢桁梁上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应变,根据应变的变化确定螺栓断裂脱落情况。通过制作钢桥横联联结节点模型开展了螺栓断裂脱落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监测螺栓断裂脱落的时间、数量及位置信息,初步验证了应用于螺栓断裂脱落监测的可行性,为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摩擦型多排高强度螺栓连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摩擦型多排高强度螺栓连接传力性能、接头折减系数和极限状态,通过模型试验、接触单元有限元计算和理论分析进行相关的研究。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型多排高强度螺栓连接各栓传力特性取决于外荷载、接触面状况、等效截面刚度等因素,多排螺栓连接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以首尾两排螺栓处芯板与拼接板接触面上滑移量达螺栓与栓孔间的设计空隙值、头排螺栓承剪孔壁承压作为判定指标;长列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头尾排螺栓传力比最大;实桥栓接节点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HXD1型机车牵引座的螺栓连接方式中的特殊点及其机理,并通过受力计算说明了衬套对螺栓使用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析HXD1型机车牵引座的螺栓连接方式中的特殊点及其机理,并通过受力计算说明了衬套对螺栓使用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力机车转向架受拉预紧螺栓连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力机车转向架上连接螺栓出现断裂的现象,对预紧状态下受拉螺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一种考虑螺栓连接板刚度影响的承载能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为转向架上受拉预紧螺栓连接结构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螺栓连接结构中存在很多接触面,接触面的特性是影响结构整体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探究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刚度为目标,通过建立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提取特殊接触面间的接触刚度;建立带有实际螺纹结构的螺栓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螺母施加不同的扭矩来模拟螺栓预紧力的变化;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螺栓拧紧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预紧力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预紧力下防松垫圈与被连接件这种特殊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刚度,结果表明接触刚度呈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黄土地区高陡斜坡溜坍下滑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黄土高陡斜坡溜坍下滑的现状、特点、地质情况等,应用预应力锚索锚固桩预加固坡脚,通过检算各级边坡的最不利圆弧滑动面,设置锚索格梁、十字形锚杆格梁加固防护各级边坡,可有效治理高陡斜坡的溜坍下滑。研究阐明本项目的边坡设计参数、设计检算与工程设置情况,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重庆地铁6号线冉家坝车站明挖基坑的设计实例,利用F-SPW6.0软件对该基坑围护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包括板肋与锚杆、排桩与锚索的计算;通过当地岩土工程专家的专题论证以及施工中监控量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基坑设计可靠、安全,其设计方案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大型、复杂超深基坑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传统基坑工程钢支撑活络头和不同接触面处理(无滚花、直纹滚花、网纹滚花)的新型抱箍式活络头刚度特性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室内原型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位移、应变、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抱箍式活络头整体刚度高于单缸千斤顶支顶活络头,在荷载为2 000 k N时,单缸千斤顶支顶活络头位移约是抱箍式活络头的1.5~4倍;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试件可重复使用;在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抱箍式活络头发生微小脆性滑移破坏,滑移之后可继续承载;由于底部螺栓的夹持作用,抱箍式活络头调节长度短时,即接触面积大时,承载力反而减小;在轴向压力作用下,抱箍式活络头螺栓预拉力基本不变。总体上看,抱箍式活络头具有良好力学特性,有助于提高基坑工程内支撑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