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开发过程中电磁阀控制参数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压共轨式燃油系统喷油器电磁阀动态响应的仿真计算,确定了激励电压、PWM的频率和占空比、释放回路电阻的大小及控制方式等对电磁阀动态响应的影响,为电磁阀驱动电路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依据,为电磁阀动态响应初步试验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作为彻底改变喷油系统日趋复杂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日本电装公司成功研制出第4代共轨喷油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前景,并探讨了满足柴油机未来需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现在和未来的排放法规限值,先进的燃烧过程对喷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osch公司开发出一种具有压电直接控制式喷油器和CP4高压泵的200MPa喷射压力共轨喷油系统,为柴油机开发新型燃烧过程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发动机制造商提供了达到排放法规限值并进一步降低燃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共轨喷油系统是一种具有许多影响参数的复杂系统,其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为实现多次喷射必须严格保持极小的喷油量公差,而出于降低成本的原因,零件的公差只能限制到必要的程度。在这方面,必须分清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参数,而数值模拟对此具有决定性的优势。介绍了Regensburg大学与Continental公司合作研发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2001年,芬兰wartsila公司和德国L’Orange公司将第1款重油共轨喷油系统配装在芬兰Wfirtsilti—W32船用柴油机上推向市场。与当今量产的高速船用柴油机用的共轨喷油系统相比,这种共轨喷油系统非常复杂,且工作频率相当缓慢,而第2代重油共轨喷油系统在性能、价格、使用寿命和维修方便性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日益收紧的排放法规要求,柴油机管理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仅尺寸越来越大,而且其价格也日趋昂贵。研究的目的是在将柴油机优势最大化的前提下,开发一种简单且价格低廉的发动机管理系统。为此,提出了结合“动力”与“智能”的开发理念。“动力”意味着可以提供250~300MPa极高喷油压力的喷油系统;而“智能”意为领先的的闭环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利用集成在喷油器内部的压力传感器获得压力信号,自动修正喷油特性,即智能精准修正技术。这一技术将为柴油机创造出空前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7.
T.  Hasegawa日  T.  Kuno日  K.  Kita日  A.  Kai日  Y.  Takemura日  O.  Yoshii日  T.  Okazaki日  H.  Miyazaki日  孙丹红译 《国外内燃机》2014,(1):44-47
近年来,由于对工业用发动机运行平顺性和低燃油耗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要求农业、园林及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用发动机具有高功率、低燃油耗和低噪声的特点。此外,即使是小型发动机,其电子控制装置的发展趋势也需保持一致。基于这些背景,开发了采用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新型非道路用直喷式柴油机,以满足上述要求。评述了在小排量非道路用柴油机上采用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以及优化燃烧系统和喷油特性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产业界都在致力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汽车行业也在付出极大的努力,以满足包括氮氧化物和颗粒限值在内的各项排放法规,同时,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及节能的角度出发,还必须满足降低二氧化碳(CO2)排放的要求。有鉴于此,具有极大CO2减排潜力的柴油机受到了极大关注。为了提高柴油机降低CO2排放的能力,同时解决其本身仍存在的问题,即“缓慢、肮脏、噪声大”的问题,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电装公司开发了先进的第3代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具有在每个燃烧循环中最多喷油9次的能力,且喷油压力达200MPa。介绍了这一先进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4000系列柴油机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4000系列柴油机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中小及到了全新开发的技术,并首次在此种功率等级柴油机上批量采用,此系统的开发是腓德烈斯哈芬的MTU公司合作完成的。用此新的燃油喷射系统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方案固有缺点,从而可以任意选择喷射定时,喷射量以及喷射压力特性曲线,另外,通过液压控制的针阀关闭达到极迅速的喷射终止,不需要大的花费可提高预喷射。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共轨喷射系统将广泛替代今天仍在商用车柴油机和中、高速柴油机上使用的泵-喷嘴和泵-管-嘴喷油系统。采用共轨系统可使最高喷射压力大幅提升。2011年,该压力值可从现在的210MPa上升至240MPa。据透露,2005年就已着手开发最高压力达300MPa的共轨系统。关于可能的上市时间,该公司显得有些谨慎,因为最终必须在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保证非常小的制造加工误差,而这一误差范围只有几个微米。  相似文献   

11.
独立旋转车轮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旋转车轮的结构型式与传统轮对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在直线和曲线上的轮轨接触动力学性能也有明显差异。独立旋转车轮理论上不存在纵向蠕滑,具有较高的临界速度和较低的轮轨磨耗,其直线对中性能和曲线导向性能较差。利用计算机仿真,对独立旋转车轮和传统轮对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嵌入式测控系统CompactRIO 9068和c系列数据采集卡NI 9237、NI 9234等系列硬件设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 VIEW开发了道岔动力特性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同时对轮轨力和振动加速度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实时显示等功能。通过在某城市轨道交通线上的试验验证了本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地铁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计算各种限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仿真的地铁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在地铁限界的计算中结合车辆动力学仿真,能更加科学可靠地校验地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也能制定出更加安全经济的地铁限界。  相似文献   

14.
高速道岔区动力响应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道岔区动力响应的仿真方法,着重考虑道岔区几何尺寸与钢轨踏面的变化,对轮轨接触采用了离散点精确描述与线性插值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建立了全车模型,分析了高速条件下18号道岔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5.
隧道管片整环试验加载装置用于模拟管片在土体中的受力,所施加荷载通常采用静态加载,均不考虑因管片变形而产生的被动土压力。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工况,在原有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被动土压力模拟系统。试验中通过激光传感器实时测量管片形变量,并依据该形变量在液压闭环系统中完成试验荷载的实时调整,以模拟管片变形后产生的动土压力对管片结构受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很好的模拟出管片变形后对土体挤压产生的被动土压力,在本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下,试验所需的加载压力稳态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五,更精确地反应出管片的实际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曲线线路车线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建立高速铁路曲线线路车线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对曲线线路在高速行车条件下的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研究时速300 km等级高速动车组作用下曲线线路安全与平稳性指标,曲线线路轨道结构各部分的振动响应、列车速度与曲线半径和超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动车组以350 km·h-1的速度通过半径为5 500,7 000和9 000 m的曲线线路时,动车组的垂向和横向振动加速度以及平稳性能均满足舒适度要求,而且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也能满足列车运行安全性要求;钢轨支点的横向力表现为过超高时内轨侧大、外轨侧小,欠超高时外轨侧大、内轨侧小;钢轨、轨枕的垂向和横向加速度随速度增加明显增大,而道床和路基的垂向加速度变化不大;钢轨和轨枕的横向动位移和动态轨距扩大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速度下,曲线半径小的轨道振动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的高速列车制动系统气动仿真平台.该平台具有自定义专用元件库、仿真结果处理及分析、模型优化、元件加密、CAE共仿真、硬件在环仿真等功能,已在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研发设计中应用.压力变换阀和直通式电空制动系统的仿真案例表明,利用气动仿真平台既能缩短制动系统的开发周期,又能提高设计的准...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电气化铁道采用固定无功补偿装置牵引变电所平均功率因数仍然较低的需求出发,对不脱网式高压动态跟踪无功补偿系统的构成、功能特点、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应用实例做了分析,验证采用该系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铁路列车用单元式空调机组的设计与房间空调器不同,必须考虑其工作条件的特殊性。采用现代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计算机仿真手段对制冷工质为R410A的新型单元式空调机组进行变工况下动态模拟及性能预测,以期部分替代真实物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R410A制冷剂应用于列车空调系统,应注意其工作压力高、系统匹配改进等问题。仿真过程中制冷压缩机转数或者外界温度改变时,列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项热力参数及COP均变化明显,可以为机组的合理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