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商用车领域中国式合资风起云涌 2009年是中国商用车的合资年与风云年,所发生的一系列可载入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史里程碑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陈吉欧 《商用汽车》2005,(12):62-64
进入2003年以来,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布局的基本完成,在商用车领域特别是重卡领域又出现了一波合资合作高潮。本文试图描述这些合资合作所呈现出的产业特征,分析重卡合资合作背后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试图解释在商用车合资合作上不同于乘用车领域的特点、背景以及历史成因,同时分析这些合资合作目前在中国市场表现不如预期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对海外商用车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相比欧美市场,今年不断走强的中国商用车市场显然更有吸引力。随着依维柯、沃尔沃、戴姆勒、雷诺、日野、MAN公司纷纷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在商用车领域,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联手争夺中国市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从单纯引进新车型,到引进资金、技术并发展自主品牌,在这新一轮合资浪潮中,北汽福田和中国重汽分别与戴姆勒和曼的合资合作堪称典范,在业界也最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2009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商用车合资合作的风云年。随着依维柯、沃尔沃、奔驰、雷诺、日野、MAN公司纷纷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入合作,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联手争夺中国市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与此同时,合资的模式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使用国外品牌、生产国外车型发展到中外双方共同经营中方品牌,联手进军国际市场。本期“东方时评”将解读商用车合资大潮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赵欢 《时代汽车》2012,(11):24-32
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乘用车合资"市场换不来技术"的失败、前些年商用车合资的诸多失败案例之后,主流商用车企业近年对外合资合作的水平大大提高,鉴于自身实力的话语权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商用车的合资可谓在经历尝试与成长之后,进入"大学"时代。  相似文献   

6.
辛木 《重型汽车》2009,(2):19-20
今年农历新年刚刚过去三天的1月29日,在德国柏林,北汽福田与戴姆勒共同签订了《商用车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中国成立一家中/重卡合资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此举对未来中国商用车产业格局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依维柯、沃尔沃、戴姆勒、雷诺、日野、MAN公司纷纷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在商用车领域,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联手争夺中国市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北汽福田和中国重汽公司分别与戴姆勒和曼公司的合资合作备受业界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这4家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福田·戴姆勒与重汽·曼公司的合资合作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北汽福田与中国重汽公司合资后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今年农历新年刚刚过去三天的1月29日,在德国柏林,北汽福田与戴姆勒共同签订了《商用车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中国成立一家中/重卡合资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此举对未来中国商用车产业格局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商用车市场遇到了近10年的低谷:中国商用车销售330万辆,同比下降31.2%。商用车市场可谓经历着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然而2023年璞跃中国移动出行依然把创新的目光坚定地投入到商用车市场,原因为何?商用车的创新在路上到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12,(39):10-10
可以这么说,因受一个跨国车企只能在中国建立两个合资企业的限制,除小众车型之外,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版图中,几乎已经没有新合资项目的落脚之地。 过了轿车合资热之后,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20%~25%份额的商用车似乎也出现了合资的趋势。其实这块总量也是蛮大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市场     
正依维柯和上汽集团合资业务重组2016年12月16日,依维柯商用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声明称,为了应对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双方将基于相互了解和信任对其在华合资企业进行重组。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原为上汽集团和依维柯50:50合资成立的上汽依维柯商用车投资有限公司持股67%,  相似文献   

12.
王威 《时代汽车》2010,(1):76-78
2009年的中国重卡市场分外热闹。虽然金融危机之下的市场在年初有些萎靡,但中外商用车企业之间连续的合资事件却让这个市场看起来有些喧嚣。随着市场的迅速崛起,萎靡注定只是一个暂时。  相似文献   

13.
东风与日产合资快两年了。在东风传统的优势主营业务——商用车制造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这宗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资案例,给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带来哪些启示?日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兼制造总部总部长黄刚,欣然接受媒体记者专访,陈述自己的观点,讲述变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司康 《重型汽车》2010,(2):32-3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全国总计销售汽车461.06万辆,同比增长71.78%。其中,乘用车销售352.39万辆,同比增长76.34%;商用车销售108.67万辆,同比增长58.50%。商用车中的卡车销售99.17万辆,同比增长60.38%(2010年一季度卡车细分市场销售态势参见图表1、图表2),客车销售9.49万辆,同比增长41.19%。特别是卡车市场3月份销售高达43.53万辆,再创历史新高。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卡车市场如此火爆呢?下半年这一走势还能延续吗?  相似文献   

15.
慧聪 《时代汽车》2009,(6):98-100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一段时间陆续浮出水面的商用车合资合作项目中,外资曾经坚持的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合资企业从使用洋品牌、生产洋车型发展到中外双方共同经营中方品牌,联手进军国际市场。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在以往的合资合作中,跨国巨头又有哪些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用车出口效益明显提升 2007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6月份商用车市场销量累计1289185辆,同比增长25.89%。相比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继续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汽车国际贸易再呈活跃,“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中国商用车市场出口市场增长率“显高”;  相似文献   

17.
司康 《汽车情报》2007,(21):8-11
1.商用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从商用车(尤指载货车,因按新分类方法客车占商用车的份额不足15%)起家,2004年以前,商用车曾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驱动主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如图1),1998年到2004年7年间,国内商用车市场年均增速达15.22%,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依维柯、沃尔沃、戴姆勒、雷诺、日野、MAN公司纷纷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在商用车领域,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联手争夺中国市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北汽福田和中国重汽公司分别与戴姆勒和曼公司的合资合作备受业界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这4家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福田.戴姆勒与重汽.曼公司的合资合作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北汽福田与中国重汽公司合资后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毅 《汽车杂志》2006,(11):62-62
2003年和日产合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迄今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合作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有人批评“三大”在创新和自主品牌方面不积极,但东风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东风一直坚持自主发展,特别在商用车和军车领域;在合资公司中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清洁能源汽车领域不断自主创新。就此话题,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该公司最权威的发言人范仲先生接受了《汽车杂志》的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表现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为1.7万辆,其中,纯电动商用车1.6万辆。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第九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显示,入选的车型251款,其中纯电动产品235款,在目录中占很大比例。市场火爆的同时,也有不少于七八家车企投巨资布局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项目落户即墨生产电动卡车;吉利商用车成立合资公司,抢占新能源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