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涎流冰的勘察要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公路涎流冰勘察要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涎流冰的防治工程措施,对指导涎流冰地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提高涎流冰地区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述涎流冰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涎流冰的防治处理措施,为保证冬季寒冷山区公路安全运营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藏公路涎流冰基本特征与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在西藏地区冬春季节集中出现,而且分布较广,在东部山区尤其严重。从涎流冰的形成及成因中不难发现,西藏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决定了西藏公路涎流冰具有全地域性、病害规模大等基本特征。涎流冰在路面上形成几十米以至数百米的冰面,形成交通安全的黑点,而且经过多次冻融又对路面和构造物形成冻融性破坏,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文章针对西藏公路涎流冰的基本特征与危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寒冷山区高等级公路涎流冰形成条件的分析,阐明了形成公路涎流冰病害的主要因素及其危害,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经济,合理有效地防治公路涎流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马磊 《广东公路交通》2006,(Z1):207-208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工程地质病害,它导致路基冻胀、失稳,毁坏路面,破坏桥涵构造物,造成交通事故,危害很大.总结了新疆公路涎流冰治理的经验,并提出防治涎流冰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国新 《公路》1994,(5):39-41
1前言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特殊地理现象,它不分山区或平原,每到冬季诞流冰漫淹公路,轻则阻车,重则翻车,直接危及公路的行车安全,是寒冷地区较典型的公路病害之一。所谓诞流冰就是地下水、涎层水、地表水流露出地面冻结而成的冰流或冰坎。2涎流冰形成的原因及分类涎流冰的产生是由于公路上测土壤中的各种水或沟溪中的水,在下移过程中,水流被下降的气温冻结,同时,通过日照消融、夜晚又冻结而层层诞流结冰。将其归纳,可分为泉水涎流冰、潜水诞流冰和溪(沟)水涎流冰三种类型。在勘测时,必须作全面细致的水文、地质、地理调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北部边疆大兴安岭修建的某公路工程中,不少地段遇到了涎流冰,给施工和养护带来了很大困难。经几年的施工实践,对涎流冰产生的原因、变化规律以及对公路的危害有了初步认识,经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一、涎流冰的形成涎流冰多产生在高寒地区,对交通运输妨碍极大。高寒地区夏季短暂,冬季漫长,一般结冰期长达半年。每当进入冰冻期,由于地下水不冻结以及植物覆盖层下的层间水冻结期晚,因而在地下水及层间水露头的地  相似文献   

8.
涎流冰是川藏交通廊道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灾害。通过卫星图像判识和现场调查表明,川藏公路涎流冰以坡面溢流型为主。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地形、透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及渗透性等对涎流冰形成的影响。试验分析表明,负温条件下当地下水出露或地下水浅埋(一般地下水位小于冻深)时涎流冰就会形成。负地形因利于地下水汇集而更易于形成涎流冰。涎流冰形成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冻结过程中冻结层逐渐封闭为整体,孔隙水压力呈先线性增长、后增长速率逐渐变缓直至稳定。地下水位越深,冻结形成涎流冰的时间越长;孔隙水压力越大,间接说明涎流冰的形成与冻深有关。含水层渗透性越好,相同条件下形成涎流冰的时间越短,形成的涎流冰规模越大,地下水孔隙水压力越高。含水层厚度越大,涎流冰规模也越大,但地下水孔隙水压力相对降低。试验结果表明,负地形、地下水浅埋、含水层厚且渗透性好,是形成大规模涎流冰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高原地区的分布及其公路建设情况,研究低气压条件、低温条件、紫外线辐射条件对公路机电设备的密闭结构、设备部件温升、空气绝缘、固体绝缘等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讨论机电设备在低气压条件、低温条件、紫外线辐射条件下的检测技术,对高原地区的标准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寒地区公路施工,阐述了“冰包”(涎流冰)形成的机理,并结合长期治理“冰包”的实践方法,提出了治理“冰包”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青海、西藏等高原地区,生态很脆弱,在红土层地区,公路边坡时常发生滑坡。本文以青海省某国道红土层山体边坡滑坡为例,分析了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滑坡的成因,根据高原地区的特点,提出了滑坡的处治设计原则和相应的处治措施,为之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建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长期存在的冻土会对公路路基施工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提高高原地区的路基施工质量,减少冻土等对公路路基质量的影响,是高原地区路基施工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以四川G318巴塘-芒康路段施工为例,阐述了影响高原地区路基施工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对相似路段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严寒,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公路快速建设,西部地区道路的冻胀翻浆等病害愈显突出。本文结合某高寒高原地区的地质与气候特点,通过将高强泡沫隔温材料用于路面基层,对防止道路的冻胀翻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丰富了我国道路翻浆的防治措施,为类似地区的公路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新疆、内蒙以及东北等寒冷地区流涎冰病害广泛分布,这也是寒冷地区道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它会造成水毁、塌陷、裂缝、板块破坏、边坡塌陷、滑坡、剥落、路基失稳等道路病害,对道路安全及畅通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某道路涎流冰病害进行调查,对本道路存在的涎流冰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类似的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蒋雨屏 《公路交通技术》2008,(6):I0001-I0001
我们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Mountainous Area),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9.24%;在山区修建的公路称为山区公路(Road in Mountainous Area)。山区公路工程技术(Technology on Road in Mountainous Area)是指在山地(山脉)、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地区修建公路时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是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包括复杂地形与地质灾害等),使山区公路的建设与交通达到安全、快捷、节约、环保。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7,(8)
通过饱水粗粒土与饱水细粒土的冻结试验,得出饱水粗粒土的冻结是形成公路涎流冰的内部条件,三层体中形成的密闭体系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的结论。根据病害形成原理和成因分析,借鉴传统防治措施,针对路堑边坡提出蓄冰沟与渗井结合的新型防治措施,并使用Midas/GTS软件对蓄冰沟与渗井措施进行应力与渗流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采取新型防治措施(工后)坡面的水头、孔隙水压、渗流速度以及位移和未采取新型防治措施(工前)相比都明显减小,现场观测到坡面夏季渗水量和冬季涎流冰体积大幅减小,工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藏北高原冻土工程地质特性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高原冻土的成因、特性,探讨其对公路路基、路面及结构物的影响,提出判别及处治措施。指导高原地区公路的勘察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至保吉乡公路改建工程中K11+700~K14+200段越岭线回头曲线布设为例,结合现行规范中对回头曲线布设指标的规定,对高原地区公路设计中路线方案确定因素,回头曲线设置原因、设置方式、设置标准选用及设计过程进行分析,供类似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和气象环境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以2010~2015年云南高原地区发生的6 261起公路交通事故原始数据处理与分析为例,结合云南高原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分析高原地区公路交通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通过对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的界定并结合公路交通风险指标作用情况,利用N-K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度模型构建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模型,并分别计算单、双风险因素耦合模型的各构成要素间的耦合度,量化各类耦合的危险程度,最后分析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值与各风险构成要素的关联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耦合会使风险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最终造成风险量的急剧增大或耦合突变后变成以新的风险形态在系统内部传导和蔓延;云南高原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急弯"与其他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气象环境构成要素中"雨天"和"雾天"与其他要素耦合度较高,应加强高原地区公路最小转弯半径以及雨天与雾天情况下的行车限速、载重与车距保持等方面的地方规范和标准建设;随着时间推移,双因素耦合形式由2012~2014年的10种强耦合降为2015年的7种,各类耦合度明显减小,表明2015年较之前3年因地质与气象风险要素耦合所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危险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由国内领先的公路物流行业平台运营商传化物流集团投资建设的重庆传化智能公路港项目,在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物流展"首次亮相,以全新的姿态展示了公路港物流O2O全新生态,为在重庆市场落地生根打下坚实的基础。据了解,该项目是传化物流集团致力于构建"中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通过"互联网物流平台网络"和"公路港共享平台网络"的互联互通,系统性解决中国公路物流短板问题,提升公路物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