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运输系统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分析了智能运输系统(ITS)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建立了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以成本效益分析法为基础,综合成本效果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ITS项目社会经济影响均一和非均一评价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交通运输部门深入了解ITS项目潜在的社会经济影响,并制定相关投资政策提供定量支持。  相似文献   

2.
开发和评价ITS的微观交通流仿真模型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从智能运输系统 ( ITS)的开发、评价和优化的角度 ,对交通流微观仿真模型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 ,并对现已存在的微观仿真工具的一体化环境特点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现有模型在理论依据及一体化环境设计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重庆ITS示范工程对道路交通安全作用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运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行车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为了评价重庆ITS示范工程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作用,选取了ITS示范工程对道路交通安全作用的评价指标,利用二级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重庆ITS示范工程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ITS工程能够极大地改善重庆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4.
张云龙 《交通标准化》2005,(10):156-159
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是现代物流高级化、系统化的重要标志.在综合比较现有物流园区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对智能运输系统(ITS)和交通规划的评价方法,提出物流园区社会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判定的新评价模型,并在模型中对权重进行均衡性处理,有助于对物流园区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吴宪  史其信 《ITS通讯》2005,7(2):36-38
将多智能体系(MAS)引进交通仿真模型中,是交通系统建模的新思路,符合ITS的发展趋势,在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MAS)的一些基本概念后,本文还列举出了MAS在实际ITS交通模型上的两个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山江  史其信 《ITS通讯》2005,7(1):39-41
本在研究行人交通流基本理论和元胞自动机建模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阐明了元胞自动机行人模型在行人交通流研究和ITS紧急事件管理子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介绍了CA-Ped模型的主要建模思路和模型的特点,并对其在中国ITS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可变信息标志(VMS)是ITS信息提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在VMS项目评价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已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VMS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给出了计算模型;并在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来评价VMS的社会经济影响.本文提出对高速公路VMS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应首先分析VMS项目的控制策略,然后进行VMS技术评价,因为这两个环节是VMS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设计基拙和技术基拙,VMS的社会效益是通过它的技术实施效果体现出来的.将VMS置于交通网络系统环境下识别其影响和社会效益,尤其是综合评价VMS与ITS信息提供系统中其他组成部分的合成效果,将是未来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论述了在我国开展智能运输系统(ITS)评价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内外ITS评价 研究现状综述,然后作者指出在ITS评价中仅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是不足的,进而提出了一种用于ITS评价的新方法,即多目标(多准则)决策方法,之后重点展示了一种最常用的多目标 (多准则)决策方法即层次分析法(AHP)用于ITS评价的流程和实例。  相似文献   

9.
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地对交通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分析了目前交通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指出应在现有交通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影响后评价。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关联矩阵法相结合,对交通影响后评价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思想和原理、模型及其应用步骤,选择了合理的交通影响后评价指标,建立两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交通影响程度二级模糊评价模型,将此方法应用于乌鲁木齐市某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工作中,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影响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道路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影响的评价模型,从道路交通噪声的客观实测量和噪声引起的居民主观反应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将道路交通噪声级、主观烦恼度和噪声对居民睡眠、思考、语言的干扰程度作为评价因素,从而全面反映道路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实际影响程度,并通过实例对评价模型的运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区域交通拥堵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地评价城市交通运行状态,为交通控制提供决策支持,是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的迫切需求.旨在通过建立城市区域交通优化仿真模型,从模型构成、参数标定、指标评价等方面对城市区域交通进行分析.最后以上海市五角场核心区域为例,在交通仿真软件Synchro中对五角场核心区域道路网进行模型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该研究对于城市区域交通优化改善评价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教学评价中难以量化的指标赋予加权值,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实例运用该模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对已有交通影响评价(TIA)中城市道路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交叉口综合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方法,并采取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在确定各指标权重上采取AHP的方法,最终以综合评价的方式对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在案例分析中应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具体交叉口进行建模与交通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输出与评价,将评价的结果与建立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交叉口综合服务水平,评价的结果与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对TIA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选取路面损坏状况指数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作为路面状态的表征指标,速度标准差系数作为交通流表征指标间接反映交通安全状态。在考虑交通量影响的情况下,仿真模拟实际路段沿线交通流速度标准差系数的变化情况,结合已有的路面检测数据,建立高速公路路面状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评价模型,并提出了影响分级标准。基于提出的模型,开发了一套评价软件,以沪宁高速公路为应用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关系模型可准确评价高速公路路面状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智能交通系统(ITS)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是ITS建设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由于ITS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是非参数化数据,因此本文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ITS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结合交通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特性,本文提出了ITS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框架;接着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要求及相关数据的可采集性,从初始指标体系框架中选择关键指标构建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数据,验证了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指出北京市ITS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强ITS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改进方案评价的复杂性,建立了交叉口改进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评价模型与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并对北京市交大东路和学院南路平面交叉口的改进优选方案进行了实例分析, 并采用 VISSIM 微观动态仿真软件,对该改进优选方案进行了模拟仿真评价验证。  相似文献   

17.
�й����ܽ�ͨϵͳ���۷����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分析了ITS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差异,指出在我国研究ITS 评价的必要性;进一步基于ITS 及其项目评价的特点与难点分析研究,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构筑了ITS评价的三维框架,提出了面向对象的ITS评价方法,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各自的实用性。最后分析了ITS 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实验交通工程学在ITS 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公交系统发车时间可靠性,途中运行时间可靠性及出行者出行时刻、等待时间、途中乘运时间、到达终点的时间调查入手,通过对出行过程的分析,建立出行者在运行时间可靠性水平不同的3条公交线路之间的出行时间分布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出行者在3条公交线路之间的换乘过程中,多种不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对出行者的影响进行仿真。对公交系统运行时间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套基于Matlab仿真技术的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时间可靠性分析和评价方法,并应用所建模型进行公交系统运行时间的可靠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非饱和土体的抗剪强度理论及土水特征曲线,建立了非饱和土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线性评价和非线性评价两种模型。通过计算,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两种评价方法对土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工神经网络在变量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针对综合评价建模过程中变量选取方法的局限性,应用神经网络原理对输出值各影响因素进行贡献分析,进而剔除影响不显著或不重要的因素,为模型建立,综合评价和决策过程中选取合适指标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