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甲状腺结节6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已知病理诊断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因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5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9.45%)。其中30例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囊性变或腺瘤样增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8.82%),甲状腺髓样癌1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均为查体发现。7例恶性肿瘤B超均为低回声实性单结节,6例扫描冷结节。其余病例分别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舌管囊肿、桥本氏病。结论本组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例以良性疾病,尤其结节性甲状腺肿占多数。B超为低回声实性单发结节且扫描为冷结节者恶性可能性大。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病例,临床应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以减少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情况,探讨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搜集我院体检部4 527名体检者的资料,按超声结果将体检者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非甲状腺结节组,采集两组人群的病史、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检测TT3、TT4、TSH、TGAB、TPOAB以评估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 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1.8%,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8.4%vs.27.1%,χ2=64.44,P<0.00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9.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1.4%vs.5.9%,χ2=40.39,P<0.001)。2与非甲状腺结节者相比,甲状腺结节患者仅TT3明显升高(t=6.04,P<0.001),而TT4、TSH、TGAB、TPOAB的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结节者年龄、收缩压、TG、LDL-C及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甲状腺结节者(P<0.001)。结论西安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收缩压、血脂异常及高尿酸水平均与甲状腺结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此类人群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及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74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判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分析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漏诊及误诊的常见原因.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48例(占65%),恶性肿瘤22例(占30%),良性肿瘤4例(占5%).细胞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分别为96%和94%.15例诊断不符合病例主要来自于滤泡性肿瘤诊断组,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学诊断错误及腺瘤性结甲和滤泡性肿瘤间重叠的细胞学特征.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准确性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3例患者二维超声检出的150个甲状腺结节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对其进行弹性分级;0级为良性,ⅢⅡ级为良性,Ⅲ级为恶性。结果 1123例(15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20例,其中15个(15/20,75%)弹性分级为Ⅲ、Ⅳ级;良性103例,其中110个(110/130,84.6%)为0Ⅳ级为恶性。结果 1123例(15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20例,其中15个(15/20,75%)弹性分级为Ⅲ、Ⅳ级;良性103例,其中110个(110/130,84.6%)为0级。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15/20)、84.61%(110/130)、83.3%(125/150)。3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对本组123例甲状腺结节的弹性分级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弹性分级Ⅲ级诊断恶性结节时ROC曲线下面积0.884,诊断准确性83.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综合常规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细针穿刺(FNAB)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间的差异,并探求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甲状腺手术病例中组织病理诊断的HT和HT合并其他甲状腺病病例119例,其中25例(27份)术前曾行FNAB检查,对比分析FNAB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异同。结果①86例(72.3%)组织病理诊断为单纯HT,33例(27.7%)诊断为HT合并其他甲状腺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病中良性病变22例(66.7%),恶性病变11例(33.3%)。②行术前FNAB检查的25例(27份)中,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单纯HT17例,而FNAB诊断为11例,FNAB符合率64.7%;组织病理诊断HT合并其他甲状腺病8例(10份)中,FNAB可发现85.7%合并恶性病变。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足量的细胞学标本以及对HT的细胞病理学表现的深刻认识是提高FNAB诊断HT准确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滤泡癌是滤泡细胞衍生的一种甲状腺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其发病率仅次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第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甲状腺滤泡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0%~15%。其死亡率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部分患者初治时已经发现骨或肺的转移。早期诊治和密切随访是改善预后、延长术后生存期的主要手段。甲状腺滤泡癌常以临床病理血管、包膜浸润为诊断依据,有时因未见明确的浸润灶或取材不足而漏诊,超声及细针穿刺诊断困难,而细胞学标记物检测目前并不成熟。本文总结目前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及治疗的热点,旨在提高我们对甲状腺滤泡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技术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前景。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153例甲状腺单发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RFA术的病例,收集相关资料。行RFA术后第1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第1、3、6个月超声下观察结节变化,计算甲状腺结节体积改变及病灶缩小率,分析RFA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超声引导下RFA术,术后随访153例,结节最大径和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症状亦明显改善,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RFA技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确切等明显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 ,更好地观察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形态、血流分布等。方法 用彩超观察了 2 0例正常人和 1 0 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形态 ,与其同位素甲状腺扫描进行对比 ,测定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13 1I摄碘率 ,行甲状腺病理检查。结果 表明彩超可清晰地显示甲状腺大小、形态、结节的有无 ,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等。结论 彩色多普勒是诊断甲状腺疾病及观察疗效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的免疫机制,明确在Graves病(Gravs,disease,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motos sthyroiditis,HT)甲状腺内Thl/Th2平衡偏移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3例GD、12例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FN-γ、IL--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并检测这些患者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D、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L--4、IFN-γ阳性表达高于正常(P<0.05);GD组Th2类细胞因子IL--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l类细胞因子IFN-γ阳性表达(P<0.01);而HT组TN类细胞因子IFN-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4阳性表达(P<o.01);GD患者的IL--4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刺激抗体显著正相关(r=0.67);HT患者的IFN-γ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8,r=0.57)。结公GD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L--4的Th2浸润为主,而HT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FN-γ的Thl浸润为主,AITD的发病与Thl汀h2平衡偏移及其分泌的Thl/Th2细胞因子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测定 59例甲状腺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受体 (SIL- 2 R)。结果显示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 SIL- 2 R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 (P <0 .0 1 )。良性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甲状腺癌术后 5~ 1 0 d血清中 SIL- 2 R较术前增高 ,可能与术前血清中 SIL- 2 R高水平及手术干扰机体免疫有关。术后约 2 0 d基本降至正常。甲状腺癌血清中 SIL- 2 R升高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提示检测血清中 SIL- 2 R对判别甲状腺疾病良、恶性 ,估计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chemiluminescenceimmunossay ,CLI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immunoassay ,RIA)测定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autoantibodiesagainstthyroglobulin ,anti 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autoantibodiesagainstthyroidperoxidase,anti TpoAb)的临床应用意义进行比较。 方法 经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病理证实 ,37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 ,3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及 36例其它患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 (包括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糖尿病及库兴氏综合征 )和 35例正常人用CLIA和RIA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清的Anti TgAb和Anti TpoA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CLIA和RIA两种方法的批内变异 (CV % )分别为 3.0 %和 10 .0 % ,其批间变异 (CV % )分别为 3.9%和15 .0 %。② 35例正常人的Anti TgAb水平CLIA法的 x±s为 ( 2 5 .9± 9.6 )U·mL-1;RIA为 ( 11.2± 2 .8) % ,Anti TpoAb水平CLIA法为 ( 31.4± 6 .7)U·mL-1;RIA为 ( 8.7± 3.0 ) %。③经病理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 ,其用CLIA法测定Anti TgAb为 2 92 .6± 334.1(n =17) ;RIA为 ( 5 6 .4± 11.2 ) % (n =2 1) ,而Anti TpoAb的CLIA法为 5 0 4 3.3± 3196 .1(n =17) ;RIA为 ( 35 .4± 6 .9) % (n =2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和SABC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4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和19例癌旁组织标本的VEGF及FGF3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9%、16.3%、10.5%,FGF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7.0%及5.3%的,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比较,VEGF及FGF3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甲状腺癌T3/T4期组、预后不良组及复发组的强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VEGF染色分数与甲状腺癌预后指数呈正相关(r=0.323,P=0.011);FGF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P>0.05),但在VEGF阳性的甲状腺癌中有更高的表达(P<0.05)。结论VEGF及FGF3的过表达可作为协助甲状腺癌诊断的一个指标,两者在甲状腺癌中有协同表达;VEGF是甲状腺癌的预后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比较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TD)患者血清中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探讨测定TPO-Ab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200例ATD、50例非ATD、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浓度。结果 ①ATD患者血清中TPO-Ab浓度显著升高(P<0.01)。②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功的变化与体内TPO-Ab浓度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ATD的预后。③TPO-Ab浓度的变化与TMAb变化一致(r=0.83,P<0.01),但用TPO-Ab作为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指标较TMAb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P<0.01)。结论 测定TPOAb是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敏感、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的免疫机制 ,明确在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在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 13例GD、12例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FN γ、IL 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 ,并检测这些患者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学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GD、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L 4、IFN γ阳性表达高于正常 (P <0 .0 5 ) ;GD组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 (P<0 .0 1) ;而HT组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 (P <0 .0 1) ;GD患者的IL 4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刺激抗体显著正相关 (r =0 .6 7) ;HT患者的IFN γ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6 8,r=0 .5 7)。结论 GD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L 4的Th2浸润为主 ,而HT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FN γ的Th1浸润为主 ,AITD的发病与Th1/Th2平衡偏移及其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LADA( 2 3~ 74岁 )、10 4例 1型糖尿病患者 ( 7~ 70岁 )、1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 2 9~ 74岁 )和 10 0例健康对照 ( 5~ 79岁 )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 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Ab)的检测。LADA及 1型糖尿病患者还分别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的检测。TPO Ab、TG Ab采用放免法检测 ,GAD Ab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 ①LADA患者TPO Ab的检出率为 16 .7% ( 15 /90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7.0 % ,7/10 0 ;P <0 .0 5 )。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18.9% ( 17/90 ) ,与 1型糖尿病 2 5 .0 %( 2 6 /10 4 )、2型糖尿病 11.0 % ( 11/10 0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该抗体阳性率在前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 8.0 % ( 8/10 0 ;P<0 .0 5 ) ,而 2型糖尿病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②携高滴度GAD Ab(GAD Ab指数≥ 0 .5 )的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5 0 .0 % ( 9/18) ,高于 1型糖尿病患者 ( 2 5 .0 % ,2 6 /10 4 ;P <0 .0 5 )和携低滴度GAD Ab的LADA患者 ( 12 .5 % ,8/6 4 ;P <0 .0 5 )。③LADA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 2 7.4 % ( 14 /5 1)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9.1% ,3/33;P <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抑凋亡蛋白Survivin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蛋白P-糖蛋白(P-gp)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癌化学治疗耐药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例正常卵巢组织、16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46例上皮性卵巢癌(浆液性癌28例、粘液性癌12例、内膜样癌6例)组织中的Survivin、P-g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P-gp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和34.8%,显著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31.3%、0%和正常卵巢组织(阴性)(P<0.05)。Survivin蛋白在Ⅲ-Ⅳ期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高于Ⅰ-Ⅱ期肿瘤组(P<0.05);在低分化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Survivin与P-gp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中存在共同表达,卡方检验P<0.05,呈正性相关。结论卵巢癌存在原发性耐药,而由Survivin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在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胰腺囊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胰腺囊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检查17例,可以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轮廓,可了解肿瘤囊壁厚度、回声及有无分隔情况;CT检查15例,增强后囊肿不强化,囊壁实性结节明显强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GI)13例,可见胃肠道受压移位;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3例,见胰管受压移位。结论超声和CT是诊断胰腺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GI和ERCP在鉴别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24和OPN在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及CD24和OPN的高表达对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中CD24和OP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4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卵巢正常、良性、交界性和恶性性质的变化而逐步上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而表达率升高,病理分级升高而表达率降低,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OPN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正常、良性、交界性和恶性性质的变化而逐步上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升高表达率升高,病理分级升高表达率降低,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CD24和OPN表达阳性率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24、OPN蛋白的高表达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CD24和OPN的表达可以预测卵巢癌的发展、预后及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腔镜与开放两种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探讨腔镜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46例,开放组5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低钙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 3,0.914 1,0.581 9);腔镜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5.06±3.20)枚,开放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4.80±3.19)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 7)。结论腔镜与开放术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术式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CyclinE和PCNA的表达 ,探讨CyclinE与肿瘤发生及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 17例甲状腺腺瘤、43例甲状腺癌及 19例瘤旁“正常”组织中的CyclinE及PCNA的表达。结果 CyclinE及PCNA在“正常”组织与甲状腺腺瘤组织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CyclinE及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组织 ,且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CyclinE和PCNA的表达在“正常”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组织中均呈正相关。结论 CyclinE的表达可以作为诊断甲状腺癌及预测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