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睿  项红 《北京汽车》2002,(1):43-44
中国汽车企业自1983年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以来,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近600家三资企业,汽车产量已跃居世界前10位.然而,以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为主要目的汽车业合资,在走过20年风雨历程之后,在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着新的课题--外方为什么越来越提高增资比例和期望控股(独资)?这是否应该引起中方合作伙伴的反思?中国汽车业合资之路还怎么走?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企业自1983年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以来,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近600家三资企业,汽车产量已跃居世界前10位。然而,以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为主要目的汽车业合资,在走过二十年风雨历程之后,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前夕,面临着新的课题——外方为什么越来越提高增资比例和期望控股(独资)?这是否应该引起中方合作伙伴的反思?中国汽车业合资之路还怎么走?  相似文献   

3.
丁一 《世界汽车》2004,(1):14-15
2002年中国家轿井喷和国外汽车巨头掀起投资热使中国的汽车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2003年20多种品牌汽车的80多种产品先后降价、超载货车破坏道路、城市交通的拥堵、燃油供应紧张、汽车库存上升、外行企业投资汽车业等等,中国汽车业  相似文献   

4.
1953年,中国汽车业正式轰轰烈烈地展开,1984年成立了第一家轿车的合资企业,1993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突破了一百万量,2004年产销突破500万辆,2006年突破一千万辆,去年接近两千万辆,出口超过了一百万辆。这60年中,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猛,风光无限。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中国汽车还缺乏核心的竞争力,汽车产品的使用与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市场上有中德合资、中美合资、中法合资、中日合资  相似文献   

5.
《财富》杂志日前公布了2008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汽车业成为500强榜单中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共有30家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轮胎企业荣登500强榜单,其中整车企业近2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8家、轮胎企业3家。从整体来看,全球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情况并不乐观;但从区域看,日系汽车企业、中国汽车企业则表现相对突出。以丰田汽车为首的汽车集团不仅在体量上稳居前列、且仍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以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组成的中国兵团则连续三年跻身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6.
德国海拉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汽车灯具和汽车电子电器产品供应商,在全球各地拥有多家生产企业及完整的销售网络,是德国前100强企业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海拉就作为汽车工业及独立零部件经销商的全球伙伴来到中国,至今已在长春、上海、北京、顺德、厦门等地陆续创建了11家合资  相似文献   

7.
《财富》杂志日前公布了2008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汽车业成为500强榜单中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共有30家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轮胎企业荣登500强榜单,其中整车企业近2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8家、轮胎企业3家。 从整体来看,全球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8.
1一个馒头与九个馒头 自主开发一直是中国汽车业的“软肋”。怀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政府和舆论一直在敲打汽车界自主开发的步子迈得太慢。今年上海车展,一大批自主开发的轿车概念车同台亮相,让国人好生振奋。在欢呼之余,也有不少聪明人质疑,20年来,中国轿车业一路走来的“引进消化,合资合作”的开放之路是否明智,是否必要?如果20年前就启动轿车的自主开发,中国今天岂不早已是汽车开发大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工业》2001,(1):45-48
我国汽车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外资建立合资合作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外商投资最热的一个行业,已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企业建立了600多家合资合作企业,至2000年底,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规模为220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规模已超过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1.中外汽车企业合资合作情况概述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新签约成立的中外汽车合资企业与合资项目有27家,其中签约成立中外汽车合资企业有12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3家,摩托车整车企业1家;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5家;涉及技术、与高校合作、汽车能源等领域合资企业3家),签订的中外汽车合资项目有15家(汽车整车合资项目3家,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300多万的汽车产量由100多家汽车企业分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明显与世界汽车业生产高度集中的发展规律相悖。生产分散、盲目投资、恶性竞争,中国汽车业存在着众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制定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即将问世,新政策将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做大做强,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新格局及其特点,其中包括:国有汽车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民营汽车企业的进入;跨国公司直入我国汽车业以及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新格局、新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汽车业实在是好得出奇,超高利润向市场发出了美好的信号,本已遍地开花的中国汽车业热度再次猛升.在国内外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一片叫好声中,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下来,看一看在骄人的成绩背后可能掩盖的问题?在炙手可热的车市后面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转入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自主品牌”果然依旧是今年“两会”汽车业代表和委员热论的焦点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已达440多万辆,全年销售轿车近200万辆,但其中真正属于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只占10%左右,其余近是外国品牌的天下,KD风潮近乎漫卷。曾有业内人士就此认为,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经过20年的引进和合资后,以市场换技术、继而培育中国自主品牌的战略设计不仅没有实现,事实上已经失败。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2日,当中国南汽集团完成了收购英国最后一个独立汽车品牌MG项目的签字仪式时,全球的汽车界都在叹息:老牌的英国汽车工业怎么啦?但是由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牵头,英国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协会(SMMT)组织的英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研发企业依然每年到中国来走访汽车业,举行各种技术研讨会……不禁令人产生疑问:英国的汽车工业到底还有什么优势呢?中国的汽车工业与他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合作呢?  相似文献   

16.
余欣尔 《商用汽车》2012,(21):69-71
中国乘用车业曾经掀起过一轮合资潮,从1984年到1998年14年间,中国有8家乘用车企业10次与外国企业合资。这8家企业囊括了当时具有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全部企业,也就是说,中国乘用车企业几乎一边倒地走上了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引起了公众对乘用车工业空心化的担忧,从而引发了长达5年的汽车自主开发大讨论。在乘用车合资潮期间,中国卡车业依靠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成功地完成了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管理转  相似文献   

17.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国内汽车企业之间合资的整车企业10家、整车合资项目3家,合资企业数同比增长86%;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10家,合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5倍。其他领域与汽车企业合资合作的有13家,合资企业数同比增长近3倍。资产重组企业27家,重组企业数同比增长3.38倍。2003年国内企业之间合资与  相似文献   

18.
4月29日晚,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正式签署了全面战略合资合作的协议。双方确定合资期限为30年,合作双方一期工程建成后,到2005年将形成20万辆轿车、20万台发动机和1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规模,届时将形成以轿车生产为龙头、20余家零部件生产厂配套协作的格局。合作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厂建设,预计年底前试生产。 现代汽年集团在世界汽车行业排行第七,是世界汽车业排名前十位中最后一家没有战略性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公司。北汽是国内最后一家没有生产轿车的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北京吉普公司的发展重点仍在越野车方面)。这样,  相似文献   

19.
推荐者语:日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新华网联合举办的"合资与自主——中国汽车行业后合资时代新思维高端论坛"上,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发表了看法。该委相关负责人的观点,有不少独到和新颖之处,例如汽车制造大国、汽车技术的分类、发动机技术决定汽车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些合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推出所谓的"自主品牌"车型,人们对它的争议越来越多,支持者和反对者意见极为对立,甚至上升到"汽车业国耻"的高度。在我看来,根本不必大惊小怪,这应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