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外来务工人员聚居村社区建设中存在多方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村委会、雇主、社区居民。各方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但遗憾的是,在社区建设中,彼此却未能求同存异,亲密合作。社区建设潜藏着社会不平等、不稳定等因素。本文主张,各利益主体应本着平等、互助的精神,实行政府引导,村委会负责,雇主协同,社区居民参与的互动参与模式,整合社区分散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把握社区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明确和谐社区的内涵与标准,发挥社区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发展是当前一个全球性战略。大社会是由小社区组成的,社区发展状况是评价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尺度,是社会化组织的基本形态之一。中国社区建设在当前出现新的发展走向:一是社会结构走向社区;二是社区建设走向有序;三是社区组织走向社会化;四是社会文化走向大众。因此,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区建设,将对塑造中国人的形象、家庭形象、社区形象和国家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文化导向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文化对以农村社区为载体的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性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农村社区作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时空载体、文化载体、组织载体,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导向,农村社区承载着新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未来走向。现行农村金融市场的和谐发展需要以社区金融文化为依托,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进行政府主导规制、农民创新发展、社区协调促进、组织创新构建,从而推动新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权益的实现以及新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邻里合乘——社区拼车常态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邻里合乘社区拼车模式不断完善以及有效推广实践、实现社区拼车常态化发展,在分析我国拼车发展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邻里合乘社区拼车的创新理念,包括社区组织、法律支持、签订协议、社会参与四个方面。针对存在的拼车协议缺陷、拼车对象受限难推广的局限,提出邻里合乘的发展建议:扩大活动影响,寻求政策支持,从根本上突破法律等制度的困境;建立由政府支持的社区拼车试点计划,逐步将社区拼车模式推广,最终实现社区全民拼车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6.
政府职能转移是国家经济转轨时期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重要结果。作为今后社会结构组成部分的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科技团体,应该而且能够对政府分离出来的通过“社会可以自我调节与管理的职能”做好承接工作。  相似文献   

7.
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功实现了“三步走”现代化战略部署的头两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营造和谐、舒适、美观和干净的人居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后人们的迫切需求。公路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绿化包装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城市和区域的形象.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公路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公路绿化的概念和标准也不断提高,由“单一的行道树”发展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模式。公路绿化成为自然与公路和谐的桥梁,城镇通往都市的绿色纽带,这对传统的绿化理念和绿化模式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重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序 《城市交通》2007,5(1):17-19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介绍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决策的背景及重大意义.指出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这项决策的战略地位,要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发展目标的角度去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应坚持政府投入为主,论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的重要内容.明确城市政府既要承担公共责任,又要坚持市场改革方向,通过竞争,提高效率.最后,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必须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更加注重教育的全面性、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多样性;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和而不同”;其前提是科学发展,基础是学风建设;关键环节是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而稳定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和谐必须是发展中的和谐.这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和谐必须在发展中实现;发展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其次,科学发展必须是和谐的发展.从历史经验看,离开和谐谈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从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看,和谐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从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看,只有和谐的发展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南通现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现象”是南通群体性公民高尚道德素质的体现,是南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体现.“南通现象”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的现实活标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对南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起着关键契机和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构建和谐教育浅析体育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性健全、追求卓越的社会,其核心是民生.学校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之地,是民生之基.构建和谐教育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首先实现自身的和谐.我们所要建立的体育教师评价其价值取向应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全面发展、保障师生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评价;是把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最能体现和谐的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评价,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需要达到教育结构的优化,更需要达到体育教师个体素质的提高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发展的思路解决体育教师评价中价值取向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旧面临着种种问题.如:慈善组织身份之困、慈善事业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与社会公众的期望不相适...  相似文献   

15.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转型时期建设和谐校园,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核心途径。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包括:寓教于活动、动之以环境和建之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朋 《交通标准化》2011,(21):109-111
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交通行业为响应国家提出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青银高速在2010年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罩面工程中就采用了橡胶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和谐社区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形态特征等层面入手,对南通市和谐社区的建设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出发,利益是独立于主体世界的彼在。利益的实现需要评价利益的正当性,只有获得正当性评价的利益才能上升为权利。农业补贴是解决农民基本权益和生存问题的最直接、最具有实效的社会公共产品,是达致社会和谐的基础性的平衡稳定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从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的双重理论维度,分析影响该权利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系列变量,进一步深化对农民权利保护的全新理念,以期为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20.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今后公共行政改革的方向。这既是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世界政府变革潮流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和谐社会呼唤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有利于适应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