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了分析不同的舷侧防护结构抗导弹战斗部动能穿甲的防护性能,  方法  设计单层均质钢装甲结构、双层格栅防护结构等舷侧防护结构,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比不同的舷侧防护结构阻拦中型亚音速半穿甲反舰导弹战斗部的效果。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形式简单的单层均质钢装甲作为舷侧防护结构时,需采用力学性能优良且厚度50 mm以上的某高强度钢,并且在实船应用中还应考虑薄、厚板间施工以及异种钢电位差腐蚀等问题;而采用双层格栅舷侧防护结构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对于双层格栅防护结构,在重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将重量资源分配给内层板以增加内层板厚度,可以显著提高双层格栅结构的整体防护能力。  结论  \t 研究成果可为水面舰船抗导弹动能穿甲舷侧防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IMO《涂层性能标准》要点说明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IMO《涂层性能标准》的关键条文,并结合我国造船业的涂装现状加以说明与分析,为即将到来的IMO《涂层性能标准》的必然实施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洋风电发电机的润滑与冷却需要稳定可靠的专用辅助电动机.在海洋环境下,为提高该类电机运转的可靠性,需加强定子绕组的三防(防湿热,防霉菌,防盐雾).本文介绍浸漆处理和整机的涂漆防锈工艺保护,重点通过定子绕组的两次浸漆和整机涂漆的五遍涂漆工艺流程进行保障.实践表明,该方法使该类电动机能够满足海洋环境的使用要求,达到要求的使...  相似文献   

4.
《舰船科学技术》2013,(7):25-31
针对典型舰船舱段不同舷侧结构(Y型舷侧和V型舷侧)的防护性能,采用ANSYS/LS-DYNA流固耦合分析模块对其在空中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塑性响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结构毁伤的数值结果同已有经验公式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对不同舷侧型式舱段的破口以及塑性变形面积大小的对比分析,发现Y型舷侧结构的防护性能随翼板角度的增大而增强,且整体防护性能优于V型舷侧结构;而V型舷侧结构的防护性能跟翼板角度没有明显规律,只有部分角度结构能够提升防护性能;最后综合各算例毁伤效果得出120°Y型舷侧结构防护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5.
张宗科 《船舶》2016,(1):21-28
美国气垫登陆艇(LCAC)的艇体浮箱及上层建筑均为焊接铝结构,板厚较薄,防弹能力较差,LCAC对驾驶舱等重要部位采用额外装甲进行防护。随着轻质装甲材料的发展,其单位面积质量大为减轻,LCAC将装甲防护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增强中弹后的返航能力。文章系统介绍LCAC装甲防护技术的发展,并就装甲防护对总体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也可为国内气垫船的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随着现代舰船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船体自身抵抗反舰武器打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舰船防护结构中。为探究舱室内爆过程中凯夫拉材料防护结构的抗爆性能,  方法  在建立含多层甲板的实船舱段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在两甲板之间建立舱室结构模型,并在其围壁内铺设凯夫拉材料装甲防护结构,计算舱室内爆过程中凯夫拉材料装甲防护结构的动态响应及毁伤。为正确模拟凯夫拉材料各向异性材料的属性特征,采用实体单元建立装甲防护层,对围壁上单元节点与凯夫拉材料单元节点采用tie约束,以保证节点共同运动。  结果  结果显示,未采用防护材料的舱壁在爆炸冲击载荷下发生了完全撕裂破坏,而采用了防护材料的舱壁只在冲击波正对位置发生了局部撕裂破坏。  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舱内不同起爆位置、在有/无凯夫拉材料装甲防护结构条件下的舱室毁伤特征,可为舱室的抗爆防护设计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结构防护设计理念的发展,众多新兴的填充多胞元抗冲击防护结构不断涌现.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填充多胞元抗冲击防护结构的综合特性相对传统结构有较大改善,其结构的整体优化方向也由传统的线性设计方法衍生出各类非线性及多材料复合设计方法.针对各类填充多胞元结构,从力学性能、破坏模式与防护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归纳各类填充多胞元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许多港口,作为工程施工或平时维修以及驳船临时用电电源的检修配电箱,普遍存在防护性能差、使用不安全、外型不美观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检修配电箱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和保证检修维护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舰船舷侧防护结构水下接触爆炸动响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舷侧防护结构在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响应问题是舰船抗爆抗冲击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外水面舰船防护结构形式,在某单层舷侧舰船模型基础上增设舷侧防护隔壁结构,并应用国际上通用的动力有限元程序ABAQUS对其进行水下接触爆炸系列数值仿真实验,考核舷侧防护结构对舰船抗爆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增设舷侧防护结构后较明显改善了船体外板的损伤情况,且防护隔壁仅发生了少量的塑性变形没有产生破口,从而达到了保护内部机舱等重要舱室的目的,并以防护结构双层隔舱内填充液体抗冲击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用航速较高的战列舰压迫俄国战列舰队形,集中火力逐次消灭了俄国排列在战列线的主力舰,取得了海战的胜利。俄国人在战后总结教训时,不得不沉痛地认为东乡的战术代表了未来战列舰决战模式,即首先使用高速分舰群抢占有利阵位,削弱及摧毁敌主力。为此,俄国海军要求立即设计一型能够独立作战的新式装甲巡洋舰,要求可以高速包抄封闭对方战列线,同时集中火力攻击敌先导战列舰,又具备相当的防护能力,以便在敌强火威胁下仍能保存一定的战斗力。 随后,俄国海军参谋部要求为波罗的海和黑海两大舰队各组建两支快速装甲巡洋舰总队,每个总队各由4艘舰编成。这样,俄国的所谓“排在战列线中的装甲巡洋舰”就已经具备了战列巡洋舰的基本特征。最早设计战巡的英国海军,规定战巡的任务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老式装甲巡洋舰,因而舨速很高、但防护性能相应低些。而俄国式的战巡首要目的是对付敌战列舰,因此必然是航速较高,但防护也较强的更具平衡性的军舰。1914年,英国的无敌级战巡在福克兰群岛海战中蹂躏德国装甲巡洋舰可谓得心应手,但在后来日德兰海战中遭遇德国主力舰时却因为防护不足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可以认为,俄国对战列巡洋舰概念的认识要更长远些。  相似文献   

11.
叙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涂覆钢管的工艺流程、质量检测及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田鹏  付旭辉  赵航 《水运工程》2021,(2):126-130
玉带洲位于长江下游段,岸坡后方存在大型湖泊,坡后渗流问题较为严重。为确保岸坡安全,提高岸坡整体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量,需要对岸坡进行合理的防护处理。通过物理模型分别模拟岸坡在特拉锚垫防护结构、裸土段的渗流情况进行对比试验,设置若干观测点,运用MATLAB软件绘制岸坡渗流前后三维地形图,观测岸坡设置点的位移情况。结果表明,渗流后有特拉锚垫防护结构的观测点最大位移量为2 cm,裸土段最大位移量为5.1 cm;特拉锚垫段渗流前后的地形图趋于吻合,说明特拉锚垫对于坡后渗流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光纤通信在长江专网广泛应用的同时,长江干线光缆有多处是直埋最容易遭受雷击。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分别论述了雷电和强电对光缆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1 采用防护电器的必要性 港口码头工作环境恶劣,一些没有采用防护电器的接电箱,容易因为粉尘、雨水进入或机械撞击等而发生电源短路和开关爆炸等事故,所以在港口码头应用防护型接电箱等防护电器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对于工况条件恶劣的港口而言,电器产品仅有3C认证往往是不够的,因为这类产品一般是用于室内的,其防护等级为IP40或IP43,而防爆电器成本高,不经济,所以应当根据有关标准和港口现场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选型,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电器.  相似文献   

15.
陈立  徐敏  陈珊 《水运工程》2012,(4):117-121
依托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期导流明渠运行期的原型观测,对比导流明渠运行期河床的冲淤变化,并结合不同流量下的流速、流态,分析导流明渠防护工程的防护效果以及范围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守护工程整体是稳定的,防护效果较好,特别是岸坡防护工程基本未发生破坏现象;导流明渠下段护脚工程发生了冲刷破坏,为了岸坡的整体稳定,应适当扩大守护宽度;导流明渠下游段的守护范围可适当下延。  相似文献   

16.
序幕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正式签署后,德国海军开始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由于德国海军丧失了一战时建造的绝大部分军舰,20年代又未能建造多少新舰,所以与其他欧洲国家海军相比,德国海军在舰艇数量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德国海军司令部于1937年提出建造一型P级高速装甲舰.P级舰应是“德意志”级装甲舰的改型,但拥有比母型舰更强大的火力和防护性能.其基本设计目标是:排水量20000吨,6门283毫米主炮,4门150毫米副炮,4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最大航速34~35节,续航力15000海里/19节,侧装甲带厚120毫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偏远地区通信机房环境特点,分析了雷电及过电压侵入通信设备的途径及危害。针对通信机房防雷、防过压方面存在的隐患,结合机房内通信设备防雷要求,研究了从房屋、电源、信号线、天馈线等方面综合防雷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加筋舱壁结构、平板夹芯舱壁结构以及蜂窝夹芯舱壁结构在高速破片侵彻作用下的抗侵彻性能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分别对3种舱壁结构在侵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得到3种舱壁结构抗侵彻过程中的变形能,以及破片穿透3种舱壁结构后的剩余动能。计算结果表明:高速破片穿透加筋舱壁结构以及平板夹芯舱壁结构后仍具有较强杀伤力,因而需要改良舱壁结构,以更有效地抵御高速破片的冲击。蜂窝夹芯舱壁结构的抗侵彻性能高于加筋舱壁结构及平板夹芯舱壁结构。  相似文献   

19.
夹层板系统(SPS)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可应用于船舶防护结构设计中,提高其防护性能。文章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SPS在水下爆炸冲击载荷下的结构损伤变形模式、吸能、速度、加速度响应等力学行为,并与传统船体加筋板架结构的防护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系统研究了不同冲击波工况下SPS的防护性能,并讨论了SPS结构参数对其防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构表明,SPS对冲击波载荷具有较好缓冲及卸载效果;随着冲击因子的增大,SPS上下面板中心单元的应力和应变以及结构吸能都在相应增大,其中心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也呈现出近似线性增长趋势;SPS存在最优结构匹配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展结构尺寸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磁空间对抗下舰船电子信息设备面临的多种强电磁环境威胁以及防护加固需求,分析舰船电子装备的强电磁环境效应机理、防护基本原理,重点描述用于降低辐射场对舰船电子系统耦合的频率选择表面(FSS)、能量选择表面(ESS)、电磁屏蔽新材料等的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以及用于抑制“路”上强脉冲传导的基于气体放电管和半导体限幅器件的射频前端防护技术、基于PIN二极管的射频(微波)高功率限幅技术、基于等离子体的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分析不同防护技术在舰船装备强电磁环境防护设计中的适用性和技术性能的优缺点,展望舰船装备强电磁环境防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舰船装备强电磁环境防护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