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给出彩色沥青制备参数,自行制备了红色、黄色、绿色、蓝色4种彩色沥青。对4种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进行检测,并计算了T1.2和T800,以评定彩色沥青胶结料的高、低温性能。采用RTFOT和PAV试验模拟沥青的短期和长期老化,检测试样老化前后的三原色模式(RGB),定义了色彩鲜艳度指数评定彩色沥青的色泽耐久性。结果表明:染料的掺入使得无色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提高,蓝色沥青增加幅度最大,红色最小;低温抗裂性能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经RTFOT老化和PAV老化后,4种彩色沥青色彩鲜艳度削弱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蓝色黄色红色绿色。蓝色沥青色泽耐久性最差,绿色沥青色泽耐久性最好;蓝色沥青的色泽老化主要集中短期老化阶段,即混合料生产拌和阶段;绿色沥青老化过程主要集中于长期老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王琦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9):123-123,125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包括四个方面: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成型。从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对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分别从沥青混凝土材料拌制、沥青混凝土运输、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以及沥青路面碾压施工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要求,旨在为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实际;通过对SBS改性沥青及改性剂技术指标分析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的过程控制,阐述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英国进口的多功能气动沥青材料试验机Cooper NU-14测定了SMA13沥青混合料未经老化、短期老化后和长期老化后马歇尔试件的动态间接拉伸试验参数,分析了影响SMA13沥青混合料抗老化性能的相关因素,并将之与AC13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短期老化是沥青混合料老化的主要阶段,沥青膜厚度、矿料级配组成和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计算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的能耗和CO2排放基准值,构建了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原材料 加工、混合料生产、材料运输和施工阶段的能耗与CO2排放评价体系,并以CO2排放强度和年化 CO2排放强度为核心指标,定量评价了温拌沥青混合料、同步碎石封层、再生沥青混合料、超薄 磨耗层等技术的CO2排放强度。评价结果表明:同步碎石封层、稀浆封层、超薄磨耗层等预防性 养护技术均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温拌沥青混合料减排16%,可有 效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的CO2排放量;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相比,添加50%旧沥 青混合料的HMA减排33.2%;采用温拌添加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减排效果更加显著,温拌加50% 旧沥青混合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CO2排放强度相比普通HMA,下降了49.3%。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实际,通过对SBS改性沥青及改性剂技术指标分析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的过程控制,阐述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纤维沥青混合料在我国推广应用较晚,目前尚无完善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特别是与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要考虑纤维加入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纤维类型选择和纤维剂量确定、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确定和生产配合比验证四个阶段。鉴于目前马歇尔法应用最为普遍,因此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仍然采用该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沥青在自愈合时各组分的扩散行为,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利用沥青四组分分析法建立沥青分子模型,并用沥青分子建立裂缝模型.模拟了不同温度、压强和老化条件下沥青四组分在愈合时的扩散过程,得到愈合模型的密度和均方位移曲线,并模拟计算了各组分的扩散系数.结果 表明:沥青裂缝模型愈合分为3个过程,分别是密度恢复阶段、结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加铺沥青面层在我国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调查、评价与处理入手,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确定了采用加铺沥青面层的维修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HAM)在后生产阶段新旧沥青混融程度演变及其对RHAM水稳定性的作用,在调研后生产阶段中RHAM的温度耗散规律与耗时的基础上,以时-温当量为指标构建了4种典型后生产阶段工况,采用Pb标记新加沥青,借助能谱仪分析了时-温当量对新旧沥青融合的促进作用;通过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试验模拟了轮胎运行作用下雨水对再生沥青路面的冲刷效应,解析了时-温当量与RHAM在动水冲刷条件下水稳定性的定量关系;对比了5个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工程中7种RHAM在后生产阶段前后的强度差异,并论证了时-温当量对再生沥青路面压实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生产阶段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与时-温当量呈正比关系;提高时-温当量可抑制动水冲刷下RHAM的空隙发育,从而改善其水稳定性;时-温当量每提高10%,RHAM在未冲刷和弱、中、强冲刷下的马歇尔稳定度分别增大了0.86%、2.94%、2.13%和3.34%,冻融前后的劈裂强度分别提高了1.24%和0.21%;RHAM经历后生产阶段后的稳定度均较之前有显著提高,增幅介于9.0%~32.4%;在保证压实温度和规范施工的前提下,时-温当量与压实质量之间没有必然...  相似文献   

12.
浅析公路路面施工中沥青摊铺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对公路路面施工中沥青摊铺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公路路面沥青摊铺技术的内容和特点,然后从施工准备、施工阶段的沥青摊铺技术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有:技术准备工作、沥青混合料配比和运输、调整摊铺机横坡自动控制装置、摊铺施工技术、碾压施工技术、接缝施工技术与压实技术。最后总结沥青摊铺中的技术控制方法,从而避免摊铺工作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贵定县者用至联丰寨公路改造工程为例,详细论述了沥青碎石路面施工前和铺筑阶段的技术要点,旨在为沥青碎石路面施工项目的施工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厂拌法沥青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等,施工过程可分为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及现场铺筑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施工阶段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诸因素及平整度的控制措施。为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模拟道路沥青不同阶段的老化程度,使用不同剂量的APR还原再生剂修复老化沥青,并结合对路面沥青混合料抽提后的沥青进行试验,验证了APR还原再生剂具有修复老化沥青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老化时间越短则修复效果越好,路面铺筑后实际使用2~3a后的老化程度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摊铺工艺和环境对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场影响较大。为优化摊铺工艺,减小温度变形对钢桥面系结构的损伤,以武汉沌口长江大桥为依托,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生死单元控制技术模拟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在不同风速和摊铺速度下的温度场;并基于实桥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完成后,铺装层表面温度呈“三阶段”变化趋势,即急剧下降阶段、快速下降阶段和缓慢下降阶段;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30 min后,钢桥面顶板实测最高温度为103℃(比摊铺温度低138.6℃),该温度持续时间较短,约为8 min;由于MMA防水黏结层的吸热及阻热效应,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比有限元模拟的时间滞后约13 min;为避免钢桥面系在摊铺过程中出现温度应力集中,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5~3.0 m/min之间;当风速大于3 m/s时,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温度散失较为明显,为了降低温度散失对施工和易性的影响,混合料卸料点应尽可能地接近摊铺机,距离宜控制在0.5~1.5 m。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生产和现场摊铺阶段,分析了产生集料离析和温度离析的成因。并从混合料的类型选择、原材料的选择、生产、管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和装卸、摊铺和碾压等方面,提出了减小离析程度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典型速生草纤维——竹纤维应用于沥青路面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以常用的路用木质素纤维为对比参照物,分析了贯穿2种植物纤维原材料生长、纤维制备、沥青混合料拌制和沥青路面铺筑4个阶段的环境与经济成本。结果表明,竹材生长阶段具有比杉木更强的固碳能力,其环境效益明显;竹纤维沥青混合料制备阶段的气态排放量高于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从长期来看,毛竹林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前景优于杉木林;竹纤维的制备成本显著低于木质素纤维,2种纤维稳定沥青路面的建设期经济成本无显著差异;整体而言,路用竹纤维的原料生长、制备及路面建设过程的环境与经济成本可控,路用竹纤维的改性与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