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创新意义的我国船用气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中国修船》2004,(B12):63-64
在我国已经颁布施行的3800多项船舶行业标准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两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船用气囊标准。它们的标准号和名称为CB/T3795—1966《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CB/T3839—1998《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工艺要求》,如图1所示。这两个标准是同我国独创的一项造船、修船新工艺——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船艇》2006,(7):73-73
5月30日,由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为德国MPC公司建造的首艘1800箱集装箱船在奉化湖头渡造船基地顺利下水。这是迄今为止该省建造的最大吨位的集装箱出口船。1800箱集装箱船总长189.00米,型宽28.50米,型深16.80米,设计吃水9150米。可以装载集装箱数量为1853国际标准集装箱。该船配置先进的主机推进装置MCR 18080KW/105rpm。  相似文献   

3.
余龙  刘经京  蔡智媛 《船舶工程》2021,43(5):133-139
为有效保证船用气囊下水过程安全可控,气囊下水技术的理论研究正在进行.文章总结当前在囊体的复合材料特性、非线性接触下承载能力、下水动态过程分析和气囊与船体结构耦合作用等气囊下水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尚待解决的下滑过程稳定性、气囊抗冲击和爆破力学模型等方面的问题,并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研究路线.同时,分析气囊在大桥护栏、海上围栏和浮式防波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提高气囊下水的可靠性,并将其推广到类似海上充气结构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船用气囊下水船舶自重又破新纪录@张远平  相似文献   

6.
7.
以某大型散货船下水为例,开发了气囊下水静态模拟分析程序.首先对常规船台下水进行了验证计算,采用大型通用船舶设计软件FORAN的下水模块进行了计算对比,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对某7万吨级散货船进行了气囊下水的过程计算,程序考虑了囊体材料特性和气囊变形的力学特性,可方便地校核船舶气囊下水过程中的危险工况、船体浮态等.与已有文献结果比较,证明其实用性,可用于预报下水过程,提高气囊下水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中小型船厂的基础建设投资成本,通过对下水过程的计算和分析,提出了气囊下水船台水下部分形状的设计和改造。船台设施和下水工艺的改善,为建造中小型船的船台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建造船舶自重小于2 500 t的船厂在气囊式下水船台设计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11.
近年随着造船业的发展,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得到了诸多船厂的广泛采用。但由于与下水工艺密切相关的下水坡道的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船舶下水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介绍了船舶气囊下水工艺过程,分析了下水坡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水坡道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坡道设计的相关要点。  相似文献   

12.
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崔燕 《中国船检》2012,(1):57-58
日前,由我国提出并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4009:2011(船用与海洋技术船舶下水气囊)正式对外发布。该国际标准是以我国实施的CB/T3795—1996《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及新修订版本为基础编制的。总结了30年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气囊产品的技术发展经验,为船舶气囊的生产和出口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李航  方晓波  余龙 《船舶工程》2017,39(2):59-63
气囊下水已经成功用于7万吨级船舶的下水,但由于下水过程中气囊变形情况不可控,下水过程仍然存在相当的风险。借鉴船舶滑道纵向下水力学理论,针对气囊特征进行改进,引入船用气囊的承压变形本构关系等,建立了船舶气囊下水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气囊支承力及船体变形量实时计算。还对多气囊产生的非线性支承力分布、入水气囊的支承力计算、气囊与船体间的摩擦系数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编制了相应程序;对下水过程中可能的气囊破坏极端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气囊爆破失效对下水过程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的研制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承载力气囊的研制背景.提出了“揉压气囊”新概念及其损坏机理。建立了结构受力模型。在这些基础上研制成功的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其承载能力比原型产品提高1.5倍.大大拓展了柔性气囊下水技术的应用范围。通过新产品研制,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包括新型橡胶配方、“低温-长时间”硫化新工艺、“整体双面压合”新方法、优化的结构布局以及头部抗爆设计新结构。这些技术成果为生产高质量的气囊以及其它橡胶产品奠定了基础。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后,开创了万吨级以上船舶用气囊下水的新局面,气囊下水和上排的船舶重量迭创新高。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艘万吨级船舶采用新产品气囊下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新产品的开发成功为我国柔性下水技术的进步和抢救失事船只提供了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船舶工程》2004,26(6):12-12
马来西亚C.E.Ling Enterprise Sdn.Bhd.公司在米里新建一家造船厂,以生产海洋工程用的供应船和拖船为主要纲领。在考察了我国温州市七里港地区船厂采用气囊下水工艺的实绩后,决定废弃传统的滑道下水模式,引进我国的气囊下水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陈元芳 《船舶工程》2006,28(3):I0003-I000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吸引了众多国际大型船级社的瞩目,目前,世界十大船级社中已有九家入驻上海。九大船级社入驻上海,显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6艘万吨级以上船舶气囊下水过程中船体钢板的结构应力、气囊动态压力、船舶倾角、下水水位等数据的实际测量和分析,船舶气囊下水由于受船台参数、船舶自重、气囊分布、下水水位等因素的影响,对于2万吨左右及以上船舶采用气囊下水,可能存在由于船体结构应力过大发生钢板变形等影响船舶安全的情形发生,但可通过合理设计下水方案,减小船舶下水过程的艉落角度,选择较高的下水时的水位,适当增加气囊个数,从而减小船体钢板结构应力,减小气囊压力,增加船舶下水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大型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是一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2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具有低成本、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率、高可靠性、机动灵活的特点。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下水2万吨级以下的船舶已安全可行。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希望在更大型的船舶上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针对大型和超大型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提出对策,以求促进此项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