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预应力桥梁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了能够对各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全过程受力分析的通用的计算模型,对影响体外预应力结构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包括整体施工或节段施工、体内配束或体外配束、钢束与结构有粘结或无粘结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改善其极限荷载阶段力学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常学亮  汪晶  杜进生 《公路》2005,(8):57-63
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最新发展趋势,是采用体内先张有粘结碳纤维筋与体外后张无粘结碳纤维筋相结合的预应力配筋措施。本文就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设计相关的碳纤维筋抗拉强度、截面平衡配筋率、延性和可变形性,无粘结碳纤维筋的极限应力等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后张法预应力体系。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后张法预应力体系.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缓粘结预应力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混凝土发展至今其施工方法可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后张法预应力筋工艺又可分为先成孔后灌浆的常规预应力筋的施工工艺(以下简称有粘结筋)及无粘结筋施工工艺.这两种工艺既有其优点,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后张法所需的铁皮波形管直径较大,而箱形梁、T形梁或空心板梁的底板和腹板的截面一般都较薄,这使得预应力筋的布置密度很大,若在大跨径上采用则梁高需相应增高很多.另外,浇制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桥时,常采用三向预应力,其横向及竖向预应力筋用量都较大,但由于箱形梁的顶板、腹板都较薄,钢筋布置纵横交错,密度相当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座无粘结预应力系杆拱桥的概况,阐述了无粘结预应力与体外预应力的不同之处,及其三阶段的结构特点,提出无粘结预应力简支梁支线布束的计算图式,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极限承载能力是否会降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深圳市松岗高架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挠度、应力以及无粘结预应力钢丝束有效预应力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检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固化期间的受力性能与缓粘结预应力钢束的粘结性能密切相关。为此,本文进行了缓粘结预应力钢束的拉拔试验,探明缓粘结剂固化度(邵氏硬度值)对缓粘结预应力钢束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首先,将缓粘结剂用恒温箱升温加速固化,确定了3种温度条件下缓粘结剂完全固化时间。然后制作30块尺寸为200×200×600带有预应力钢束的混凝土试块,分成10组,在同一升温条件加速固化,进行不同固化程度下的缓粘结预应力钢束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缓粘结剂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到完全固化的时间缩短;固化度(邵氏硬度值)越高,钢束的滑移量越小,缓粘结剂对钢束的粘结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9.
王亚辉 《公路》2007,(5):61-66
大跨径折线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梁片在国内属首次应用,本文着重介绍50mT梁折线配束先张台座、弯起器的设计安装及预应力束的张拉与放张,为先张折线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径梁片预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无粘结预应力节段式桥梁满足了人们使用工业化预制件和追求快速施工方式的愿望。这种结构形式及施工方式可以节省大量施工时间并使施工现场节奏不受天气影响。与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相比,无粘结预应力钢束一般有外保护层,可以防止混凝土开裂对有粘结预应力钢束的锈蚀损伤,保证重大结构的全寿命安全。为推广应用这一先进的造桥技术,本文针对无粘结预应力节段式桥梁受弯扭剪复杂作用力下计算模型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与试验数据相比较,获得较满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体外束应力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现有的3个计算无粘结预应力钢束的极限应力公式,基于3组体外预应力钢束梁和FRP束梁的实验数据,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材料体外束的应力增量、极限应力和梁抗弯强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指出了现有公式用于体外束应力计算的局限性,以及转向块与端锚间的特殊2次效应对体外束梁破坏形态和束内应力增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某重载铁路桥为(96+132+96)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变截面连续刚构桥,主梁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法施工,在合龙后张拉合龙束期间发现大面积的底板混凝土崩裂,主要病害还有混凝土质量缺陷及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桥梁病害原因后,根据维修功能、外形及使用寿命不变的原则,提出了更换底板、重新布设预应力钢束的恢复结构完整性方案,以及增加体外预应力和箱梁腹板粘贴钢板的补强加固方案。该桥加固后,通过荷载试验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强度、刚度均满足原设计荷载要求,加固后桥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张拉时的侧向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某一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组合下T梁在预应力钢束张拉时发生侧向变形现象作一理论分析,并用能量原理推导了考虑了钢束恢复力作用的侧向失稳的临界轴压力公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使用,很多实际工程表明,这种大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桥在使用若干年后就会出现混凝土开裂和跨中下挠过大的病害,并且随着时间不断发展,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荷载平衡理论,重新布置一座连续刚构桥的预应力筋束,比较原先设计的钢筋布置与通过荷载平衡法重新配束后钢筋布置的成桥位移以及长期位移,由此验证荷载平衡法在连续刚构桥主动控制下挠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75.9m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测试,探讨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张拉工艺,获得了计算摩阴损失的有关参数,发现长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张产中存在粘滞现象,并相应提出了长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在张拉测试中应重视的问题,可供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上的应用,大大地推动了桥梁结构在体系方面的发展。1957年上海市就开始在桥梁上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现已建成预应力混凝土桥七座(见表1),其结构型式及施工方法可以分成下列二大类: 1.后张法张拉钢丝束预应力混凝土梁(锚固方法有苏联考罗夫金锚头与法国弗列西奈锚头二种)。  相似文献   

17.
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梁抗剪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活性粉末混凝土运用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梁中未配任何形式的箍筋。通过分析影响活性粉末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叠合梁抗剪强度的诸多因素,结合试验结果,选取其中最为关键的几个因素,如活性粉末混凝土与后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截面尺寸、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以及有效预应力等,建立了比较符合活性粉末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叠合梁抗剪强度试验结果的两个公式,并将之与其他现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现有公式在计算活性粉末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叠合梁的抗剪承载力时是偏于保守的。  相似文献   

18.
王辉  王健  王用中 《公路》2007,(7):55-60
折线配置预应力束扩大了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用范围,较好地解决了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张拉应力控制不准、管道压浆不实的难题,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的耐久性,宜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桥梁预应力技术发展历程中,体外预应力和体内预应力最初是平行发展的,体内预应力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原有混凝土结构截面,而不用附加其他一些结构截面。因体内预应力的压浆不饱满造成钢绞线腐蚀、密集体内预应力管道导致混凝土浇筑出现蜂窝状等问题带来桥梁质量隐患逐渐暴露,从桥梁结构日益重视耐久性和结构性能设计的长远趋势来看,体内预应力越来越不占优势,而体外预应力的防腐技术得到彻底解决,体外预应力独具的配束"自由"以及钢束可检测可更换的优势,使得体外预应力技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文中结合实际施工中的运用,阐述桥梁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工艺及要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武广高铁客运专线花都特大桥48m +80m +48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上的3孔预应力筋束的孔道摩阻损失试验,介绍了预应力筋束孔道摩阻试验的试验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预应力筋束与孔道间的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为该桥的梁体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依据,也为预应力筋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