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增洪 《国外公路》1995,15(3):20-24
在一个历史概观范围内,探讨了1823~1940年间悬桥的历史和理论是如何影响其设计的,纳维叶的未加劲悬索理论揭示了缆索刚度的概念。19世纪桥梁风生运动的经验是采用加劲桁架的首要影响,而兰理论首先考虑这种类似于一个简单梁桁架的解;其次如本文中所术的弹性理论也类似于一个简单的解。这里提出的挠度理论修正公式考虑了一个物理解释并与以前的理论作了比较,在考察了这些理论后,本文根据蒙诺格赫拉桥、特拉瓦河桥和乔  相似文献   

2.
拱的挠度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拱的挠度理论与吊桥挠度理论相似,均属非线性问题。吊桥内力按挠度理论分析比按弹性理论要小得多,拱桥则反之,跨径愈大,愈为明显。因此,按挠度理论分析在大跨径拱桥建设中特别重要。 本文既对拱的平衡微分方程受变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又以变截面抛物线无铰拱进行了挠度理论分析,由简明的表达式证明,拱的变形对内力的影响不可忽视,拱的挠度理论应同吊桥挠度理论一样必须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时,为描述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判断短阵中元素和底层指标评语采用区间数来表示。把集值统计理论拓展到加权集值统计理论,并与重心决策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桥梁状态综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锚式悬索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颜娟 《国外桥梁》2002,(1):19-22
介绍了自锚式悬索桥的起源,分析理论以及发展前景,对这种独特桥型的发展,应用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日本大孤的北港桥为例把传统的吊桥理论与有限元分析相比较,最后评价了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几点建议。目的是以北港桥为例阐明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行为。  相似文献   

5.
王练柱 《公路》1994,(3):38-42
文中给出了用梁理论求解板式结构的方法,以矩形薄板为例,给出这一方法的基本假定,推导了内力,位移,表达式并通过与薄板理论的比较,表明这一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非参数决策理论模式函数的确定作了详细地讨论,并进而提出了非参数决策理论分类的学习概念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发动机热力过程的汽车排气消声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葛蕴珊  张宏波 《汽车工程》2004,26(3):275-278
基于发动机的热力循环理论和管道声学理论,利用AVL公司的B(X)ST软件联合建立了发动机和消声器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Flyer轿车的排气消声器设计,试验证明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和消声性能。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全面系统地探讨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研究分析方法。文中提出事故铮地点扔关概念及筛选的理论原则和自支筛选方法,用贝叶斯理论推导了事故铮地点的概率预测模型,并阐述了寻找主要事故 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评价安全措施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经纪人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作了探讨,认为从行业的特点出发来研究经纪人是充实并发展经纪人理论的有效途径。然后主要就货运经纪人理论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交通大动脉经济势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交通大动脉经济势理论,根据物理学中的电磁物理论建立测算交通大动脉经济势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路堤稳定性分析的滑移线场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滑移线场理论,数值方法的求解,以及编制了滑移线场程序。对一加筋路堤算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极限高度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现有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特点以及前景理论在出行行为分析中的应用,根据居民出行特点建立了基于前景函数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运用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信号交叉口排队长度宏观模拟的自适应分析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交通流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近似分析,用准冲击波近似替代具有连续时空性质的冲击波,建立准冲击波模拟模型,形象刻画出冲击波在信号交叉口处的传递变化情况;对车流在信号交叉口处的排队过程(拥挤-消散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模拟研究,使运行分析的结果随外界道路交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更符合交通流的实际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4.
Application of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o Inverse Simulation of Car Handling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application of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o time-optimal inverse simulation of car handling was investigated. Time-optimal inverse simulation of car handling involves the calculation of driver actions required to perform specified manoeuvres, in as short a time as possible. Driver actions consist of time-histories of front wheel steer rate and longitudinal force. Optimal time-histories of these quantiti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Gradient method after formulating the problem as one of optimal contro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two different cars performing similar lane-changes. Thes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ecessary driver actions for different cars and demonstrat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approach taken.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广义坐标法和能量原理推导曲线梁桥的振动控制微分方程,解释曲线梁桥振动理论与直线梁振动理论的异同点,在推导质量矩阵的显式表达式过程中考虑截面扭转中心与截面形心的不一致。随后给出了曲线梁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方法,并完成了相应电算程序的编制。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并验证本文所提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One of the main limitations of algorithms relating forces and creepages at the wheel/rail contact is the use of a friction coefficient independent of the slip. This paper overcomes this limitation through a modification of the FastSim algorithm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Theory of Kalker). A friction law based on the local value of the slip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quired formulation of the local slip elsewhere in the contact area is presented. Some difficulties of the method and the solutions adopted by the authors are also presented. Finally, the achieved improvements are shown 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both with the original and the modified FastSim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乘用车道路滑行的工作原理,比较了基于轻型车国六标准的道路滑行法(简称国六滑行法)和基于国五标准的道路滑行法(简称国五滑行法)在阻力模型建立、滑行时间计算和试验结果修正等方面的差异,并开展了实车验证。理论和实践表明,国六滑行法比国五滑行法阻力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平透水层对软基沉降的影响,本文运用二维Biot法对不同埋深透水层的软基沉降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含有透水层的软基不但竖向变形、水平位移量小,而且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短,透水层排水能力对加速土层固结是相当有效,因此计算时必须考虑透水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动汽车的空调和采暖系统进行理论设计和参数匹配,并对电动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关键零部件进行合理选型,提高电动汽车的舒适性,有效地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20.
欧巍 《路基工程》2012,(3):133-136
Hoek理论是楔形体问题分析及计算的常用理论,它假定各滑面均为平面,以各滑面总抗滑力与楔形体总下滑力的比值来确定安全系数。但传统的Hoek理论未考虑地震力的影响,对需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地区其应用受限。基于Hoek理论采用极限平衡法的分析原理,将地震对楔形体的作用力纳入Hoek理论,从而得到一个考虑地震作用下楔形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在临岳高速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上,与实际情况吻合,说明推导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