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着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人类解决这一危机的主要途径。基于此,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电动汽车。日本、美国等汽车强国已经开发出了一些商品化的电动汽车产品。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对汽车工业而言,电动汽车是未来20年用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希望所在。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部分电动汽车实际生产能力已接近产业化,与之相关的技术、市场、管理、计划等问题正是它们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世界上几个有影响力的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计划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对这些计划的思考,结合国家科委“十五”国家863计划中关于电动汽车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策略,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信息能对我国汽车工业在汹涌而至的电动汽车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由于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减少排气污染方面的显著优势,一直是世界上汽车大国不遗余力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步入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标准对于一个新型产品进入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研发背景和现状,以及我国对燃烧电池电动汽车标准的需求,制定标准的大致思路等。  相似文献   

4.
面对世界范围内汽车传统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严峻局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共识。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和工信部的持续支持,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电机、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路线在我国走得比西方更早,而且我们实施的步骤更为紧密。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确定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模式;政策导向是优化传统汽车动力效率与鼓励新能源并重。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已经进入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东风公司承  相似文献   

6.
由于环境,能源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动汽车再次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关注的焦点。电动汽车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绿色清洁”交通工具,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纷纷投主巨资进行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以美国和日本更为突出。我国汽车工业应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抓住机遇,加快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步伐,以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的变革为我国车用能源转型和汽车产业化振兴提供了历史机遇。从我国新能源的现状和研发实践来看,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国内电动汽车发展历程、技术现状以及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从发展路线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虽是当前重点工作,但同时还应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2,(32):38-41
未来20~30年将是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汽车强国,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积极开发和应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汽车电动化技术,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将在本世纪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变化,我国政府顺应当前的科技发展趋势,将电动车列入“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在此期间产业化,以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为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的切入点,电动汽车在城市中有着很多独特的优势以及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应借鉴世界各国电动汽车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先进经验,加大开发和推广,使我国的城市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现就我国开发城市电动汽车若干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汽车电器》2012,(10):66-66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国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汽车电器》2013,(9):34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国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引言当前全球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并且大气污染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促进了电动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在此形势下,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商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电动汽车,目前日本及美国等汽车强国已经开发出一些商品化的电动汽车产品。在这一领域,中国与国外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  相似文献   

14.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最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对其结构特点、工作模式、动力系统和技术关键等方面的分析,证明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具有节约燃油,对发电单元功率需求小,降低排放,延长续驶里程等优点。通过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比较,突出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特点,充分说明了增程式电动汽车是当前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最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对其结构特点、工作模式、动力系统和技术关键等方面的分析,证明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具有节约燃油,对发电单元功率需求小,降低排放,延长续驶里程等优点。通过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比较,突出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特点,充分说明了增程式电动汽车是当前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电器》2011,(8):38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国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科技部列入到2011~2013年的电动汽车关键项目的课题方向有31个,分为77个课题。总的课题经费为7.38亿元。在公布的《电动汽车关键技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国越来越重视电动汽车的推广。本文在研究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3类电动汽车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电动汽车市场推广3个阶段的营销策略,为促进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器》2012,(11):21-21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本刊就陆续地发表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那些作者的努力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目前.我圆出现了多个出击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与进步,促使互联网、交通与汽车之间进行融合和对接,进一步形成了"互联网+汽车+交通"的发展态势。该发展态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将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界限进行打破,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此外智能化电动汽车也是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这是为了迎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推进战略与政策。在智能化电动汽车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与汽车和交通进行深度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机遇和挑战。文章站在智能化电动汽车发展的视角上来探究"互联网+汽车+交通",对我国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车企篇 传统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之一,石油勘探成本日益增加、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世界汽车工业都在加快转向低排放进而到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但是,电动汽车技术在全球市场才刚刚起步,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从科技研发转向产业化的阶段.来自上汽集团、戴姆勒、通用等车企的演讲者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取得的成果、商业化中取得的经验和各自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