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塞纳 《摩托车》2012,(2):102-105
日本地震 2011年3月11日,一场9.0级的地震震动了日本,巨大的海啸波浪冲向了这个国家。地震和海啸造成了超过15000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地震对日本的摩托车产业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本摩托车制造商、供应商和众多的配套公司,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玉树     
《驾驶园》2010,(5):48-48
4月14日清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到4月25日17时,玉树地震已导致2200人死亡.失踪70人。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震液化判别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伟  张晓炜 《公路》2001,(9):91-9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 ,场地土的地震液化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GB5 0 0 2 1— 94)中对地震液化评价有三种方法 :( 1 )标贯试验 ;( 2 )静力触探试验 ;( 3)剪切波波速。三种方法皆为据场地条件算出临界值 ,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 ,判定为液化。在工作中发现这些临界值的计算公式中存在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现与大家一起来讨论。1 地震液化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地基土液化的原因在于饱和砂土或粉土受振动后趋于密实 ,导致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 ,相应地减小了土粒间的有效应力 ,从而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在周期性的地震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跨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伸缩缝处的碰撞现象,以一座大跨3塔悬索桥为例,建立了考虑塔、墩弹塑性的空间非线性碰撞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伸缩缝处碰撞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引桥振动基本周期大于主桥位移控制振型周期时,碰撞可能使引桥墩底、主引桥相对位移及引桥梁体搭接长度响应地震增大,且随着主桥和引桥位移控制振型周期差异逐渐增大,碰撞效应总体上对主桥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大陆地震资料为依据,在用不同除丛方法删除余震及对地震目录的完整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发生地震的时空统计分布特征,同时对地震危险性分析受余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图对如何直接把地震目录应用与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对某桥的常规抗震方案及采用的铅销橡胶支座减震方案进行了对比计算,对桥梁的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遭受强地震作用时,减震桥梁相对于抗震方案,桥墩水平位移可以得到显著的降低,桥梁的竖向地震反应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塞纳 《摩托车》2012,(3):102-105
日本地震2011年3月11日,一场9.0级的地震震动了日本,巨大的海啸波浪冲向了这个国家。地震和海啸造成了超过15000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地震对日本的摩托车产业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本摩托车制造商、供应商和众多的配套公司,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在这其中本田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至少有一个生产线遭到了严重的损害而无法继续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柯尼萨桥为例,研究了大跨石桥在近场(脉冲型)和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损伤敏感性。选定该桥是基于以下原因:跨度大、恰好建在活性断层上、在近期两次近场地震中仅发生微小损伤,并且可以从该区域最近倒塌的一座类似桥梁中推断出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强度。结合现场动力特性测试、石料与砂浆抽样试验以及各种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到桥梁构件接触面及其相互作用性质以及砂浆和石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破坏特征。在有限元分析中,使用间断和连续表达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非线性模拟。在评估石拱桥的敏感性时,不仅使用了该桥位处近期的地震记录,也使用了另外4个近场和远场地震记录。研究结果表明:远场地震的破坏性远大于近场的情况,这与关于近场地震对核结构影响的研究完全一致。基于数值分析结果,评估了在普通结构与核结构中常用的累积绝对加速度、阿里亚斯烈度和能量率几种地震破坏指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傍山线地形下的某桥梁进行地震响应特性分析,研究傍山线地形下简支梁桥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特点.结果表明:结构的一阶振型存在桥墩的扭转.地震作用下,傍山线桥梁横向两个桥墩的地震响应不同,桥梁存在扭转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土体抗剪、抗拉强度指标作为隧道稳定的主要控制参数,对某黄土隧道通过FLAC3D运用强度折减原理分析了随着地震作用的持续,隧道土体抗剪、抗拉强度指标和安全系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工程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隧道在地震作用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都明显降低,破坏首先出现在侧墙部位,且随着地震作用的持续,其范围迅速扩大并向拱顶延伸,同时在拱顶也出现破坏区,当拱顶和两侧墙破坏区完全贯通时,隧洞就产生整体破坏;地震作用下黄土隧洞的剪应变增量随着地震作用时间而增大,但其增长速率随着地震的持续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桥墩截面形式对弯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桥墩截面形式对弯连续刚构桥动力及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工程实例为背景,建立了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桥墩外形尺寸、截面面积、截面纵向刚度等参数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线弹性时程法,对比分析了这些参数变化对空心墩与实心墩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桥墩截面形式的不同使得结构的振型系列发生了改变,具有空心墩的连续刚构桥与具有实心墩的连续刚构桥相比,当两者的外形尺寸相同时,前者的频率较低,当两者桥墩面积相同时,前者频率较高,在纵向刚度相同的情况下,前者频率稍低;采用空心墩时,墩底应力及主梁位移比相应实心墩的小,当桥墩纵向刚度相同时,空心墩和实心墩的地震响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薄互层储层不断勘探开发的需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为核心,从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环节的需求及存在的难点出发,针对激发宽高频地震信号、拓展地震资料有效频宽、提高构造和岩性解释精度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适合薄互层沉积特点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进一步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精度。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小断层、小幅度构造的解释精度。该技术同样适用于地质条件类似的其他薄互层沉积地区。  相似文献   

13.
动态资讯     
《驾驶园》2010,(5)
【救助玉树】4月14日清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到4月25日17时,玉树地震已导致2200人死亡,失踪70人。  相似文献   

14.
王巍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53-153-155
基于OpenSees软件,采用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建立墩柱模型,考虑上部梁体重量、隔震支座及材料非线性的影响,采用IDA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某单轴对称截面桥墩进行了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单轴对称截面的桥墩在单向地震作用下产生双向弯曲现象,在垂直于对称轴地震激励作用下,桥墩的双弯曲系数随着PGA的增加后降低,当PGA达到某个值之后,双弯曲系数不再有过大的变化,对于指导该类桥梁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地震作用下土体重力与地下结构相互影响问题,首先,归纳重力对土体性质的影响规律,分析重力和地震反应的相互影响、地应力的处理和重力的施加方式等; 然后,通过典型算例对重力施加方式的适用性、重力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程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1)在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重力和地震反应相互影响; 2)在进行数值计算时,重力可采用时程荷载的形式施加,并且宜保持重力加速度一直不变; 3)当土体为非线性介质时,采用叠加原理进行计算存在误差,且叠加误差随着土体非线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并非单调增加,叠加误差还受地震波、场地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日本地震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口向看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北部海域发生自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强烈(里氏9级)地震(日本命名为东日本地震),并伴随大海啸,使福岛核电站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从而引发规模空前严重的核泄漏危机。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给日本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已确认有万余人死亡,一万多人失踪。  相似文献   

17.
桩—土相互作用对桥梁地震响应有很大影响,通过时程演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忽略相互作用效应对桥墩和桩基础可能导致安全或不安全的结果;当土层过厚时,即使是钻孔灌注桩,采用桩—土连续梁模式并不十分合理。因此恰当地考虑桩—土相互作用,选用恰当的模式进行模拟,考虑场地土的地震响应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梁桥弹塑性阻尼变化规律。理论分析与桥梁模型地震破坏试验相结合,结果表明:随着塑性变形的不断加剧,阻尼比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中含软弱层顺层岩质边坡破坏严重。为探究其地震响应情况,以大光包滑坡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建立一含软弱层边坡模型,按不同工况加载,研究边坡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响应剧烈程度与地震波幅值具有正相关关系,与软弱层强度反相关;波形对边坡响应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区别对待;软弱层存在增大了边坡响应,增加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的风险,是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中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凸起边坡场地的地形地震影响性评价对工程稳定性尤其重要。依托特大桥桥址边坡案例,利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考虑风化带影响的凸出部在不可变水平地震放大系数(规范方法)和可变水平地震放大系数分别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和变形随临坡距离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风化带影响的凸出部受到地震放大作用影响较大的是强风化带,而中微风化带受地震放大效应影响较小。(2)当临坡距离为23 m时,满足地震稳定性,且考虑风化带影响的凸出部在不可变水平地震放大系数(规范方法)和可变水平地震放大系数作用下稳定性系数变化趋势较一致。(3)为保证该桥址边坡开挖地形的地震稳定性,墩台外侧距离坡面距离不小于15~23 m,若选择低值需采取强加固措施,选择高值可采取一般处置措施。为考虑风化带的凸出地形的高陡边坡桥位地震工况设计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