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应用需求,介绍TD-LTE技术的特点,提出该技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试验线的测试和验证,证明了TD-LTE技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加速发展,其系统服务可用性的考核也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方法并不适用于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因此,文章基于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在列车运行操作上的特点和故障管理策略对于系统服务可用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系统服务可用性考核方法,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可用性考核方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作为目前集成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列车运行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密度、大客流的运营需求,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方向。通过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与传统有人驾驶系统的比较,阐述了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的功能和特点,并对其特有功能和场景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日益增长的舒适性需求,基于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提出了列车运行目标速度曲线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已在FAO(全自动运行)下列车运行速度控制中得以应用.结果 表明:采用该方法可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进而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对因减缓机械设备冲击性而减缓机械设备的磨损、降低噪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中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7):I0002-I0002,175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地铁的路网化运行,以及在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中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综合监控系统的深度融合,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综合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引起了广泛的重视。2019年5月23日在武汉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创新与实践专题研讨会”,群英云集,各抒已见,是该领域的一场“头脑风暴”。现将各方的观点归纳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自动无人驾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现状及技术发展战略,参考IEC 62279标准对列车运营自动化等级的分级定义,提出Bi TRACON型下一代地铁车辆全自动无人驾驶信号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由综合自动化系统、轨旁控制器、车载控制器、计算机联锁和通信系统等组成,除具备传统的列车驾驶模式外,新增全自动列车自动驾驶模式和蠕动模式,无需工作人员值守,可以进行全自动列车运行控制;并且给出新增驾驶模式和既有驾驶模式之间的转换。Bi TRACON系统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解决方案,在实现全过程的列车运行安全防护、灵活的运营组织、高效和节能、高度一体化和深度集成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由基于车-地双向通信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来保证运营安全。为了弥补普遍应用的列车控制系统过度依赖地面控制中心和车-地通道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碰撞防护系统(CASUMT),该系统叠加于既有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之上,基于"车-车通信"技术实现列车碰撞防护。设计列车碰撞防护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详细研究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合理简化,并对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建模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碰撞防护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有效提高运营效率,保障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城轨交通列车运行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车密度小,无法应用轨道路路作为列车检测手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系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Check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监控系统,并就其可靠性设计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发展现状,对以行车为核心的综合调度系统总体架构、业务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基于VC++的MFC技术,对该系统行车模拟及站场图显示、列车运行信息及设备健康状态监测、车载PIS信息管理等功能进行仿真实现,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该仿真系统可用于全自动运行线路调度人员的教学培训,也可为整体系统设计提供辅助研究和验证测试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全自动运行系统(FAO系统)是目前系统集成度、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列车运行系统,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方向。阐述了FAO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并对FAO系统的特有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基于互联互通的FAO系统进行了展望和探讨,为其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以判定其运营效果,为前期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快慢车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车站投资、车辆相关投资、运营能耗、出行时间的影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大于零,则说明快慢车运营模式社会效益良好,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小于等于零,则说明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方案,重新进行项目运营模式论证。  相似文献   

12.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开行快慢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上,根据客流潮汐化、向心性的特点,选用合理的列车停站方案,对优化列车运行组织,提高系统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开行跨站停、部分停站、直达列车的组织形式及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快慢车的越行问题。并以上海某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为例,通过计算机仿真铺画列车运行图的方法,对开行快慢车后越行地点的选择以及列车始发的均衡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设备为中心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安全运营的需要,设备维护管理面临巨大压力。提出基于客户关系管理(CRM)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备全生命周期维护管理模式,给出了管理模型,阐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主要的管理内容。该模式将以设备为中心的维护管理模式转化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维护管理模式,有效地满足了目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备维护管理所面临的安全要求高、区域分布广、服务响应快等需求,为提升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运维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经济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交通设施,但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下。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车辆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风洞方法研究车辆的气动力特性,结合自动气象站风速资料,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行车安全的预警方法。该方法可快速地给出台风期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实时行车安全风险等级,提供精细的车辆行车安全预警信息,可极大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对强风天气状况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维修体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合维修是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综合维修的概念出发,论述了综合维修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综合维修体制建设和资源配置,探讨了综合维修体制和综合维修资源配置的优化整合方案,为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高效运营管理、降低运营维修成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现状,介绍传统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基于车-车通信的全自动运行系统,通过建立列车之间通信与协作,实现列车自主运行控制,具有架构简洁、地面轨旁依赖小、列车主动进路、列车自主防护等技术特点。对其系统架构、系统原理、关键技术及系统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该系统对传统 CBTC 信号系统架构、原理进行优化,具有更高安全性、可靠性、运营效率,以及更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必将在未来有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效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和指标需综合考虑客运效果、线网布局、线路走向、与城市总体发展的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设计了涵盖5个层面,1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5个层面分别是城市交通服务、城市空间拓展、居民出行改善、线网自身效率和线网外部效益。同时,对票价票制、交通政策、土地开发、公交衔接和行车间隔等影响效果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保线路网络效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枢纽站大客流组织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枢纽站是上海最大的公交枢纽与人员集散地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该枢纽中的3条轨道交通线的站台不是一次规划建成的,因此在换乘通道、站台通行能力、收费区布局等方面均暴露出运营规模与客流总量不相适宜之处,给乘客的通行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针对目前现状,以人民广场站为例,开展了大客流组织对策研究,通过行人仿真方案模型模拟,确定了8号线站台改善方案;提出了缓解换乘客流在1号线北侧站厅和2号线站厅通往大三角区域通道上对冲的措施,为今后轨道交通枢纽大客流站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制动系统是城轨车辆关键系统之一,根据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制动系统失效时应有充足的措施确保列车和人员安全。北京地铁四号线车辆的制动控制系统通过G阀和RIO阀,完成列车的保持制动、常用制动、紧急制动、防滑保护等功能,并且将列车制动控制系统接入到TCMS系统中,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