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定性分类胆石的基础上,用薄层扫描色谱法进行胆石中游离和结合胆汁酸的定量分析研究。60例胆石经FT-IR 分为7种类型:胆固醇结石,胆固醇混合石、胆色素混合石、色素新型石、类色素型石、黑石磷酸盐型和黑石蛋白型。本文将从不同类型胆石游离和结合胆汁酸含量的差异,探讨胆汁酸在胆石成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聚乙烯醇—石蜡制作不同种类的胆结石连续切片,应用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为胆石成因研究提供了比较简便、直接观察结石不同部位成份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我院1978~1987年住院胆石病827例临床与实验系列研究结果,该病占同期胆道疾病的59.84%.胆囊结石占84.52%,胆总管结石占8.71%,胆道残余结石占3.14%。化学组份分析,胆固醇类结石占80.71%,胆石核心蛔虫卵检出率为20%。胆汁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45.83%,胆囊结石为29%,胆管结石为88%.胆结石中胆汁酸测定结果,胆固醇石及黑色结石不含游离胆汁酸,而胆色素石游离胆汁酸含量较高.本研究进一步证明本地区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对其治疗中的新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高胆固醇及低蛋白两种致石食物诱发豚鼠形成胆结石,8周后成石率均为100%;在致石食物中加入维生素C,成石率分别降至16.7%和52.9%并通过对动物胆石的细微结构观察和成份分析,肝脏、胆囊的亚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胆汁结合胆汁酸量及其组成的观测,探讨饮食成份改变诱发豚鼠胆结石及维生素C防止胆石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氯化碳灌胃方法制成豚鼠肝硬变模型。通过观察豚鼠胆囊结石形成.扫描电镜观察胆石细微结构,并结合豚鼠肝脏及胆囊超微结构变化及胆囊胆汁结合胆汁酸簿层色谱扫描定量测定,以探讨肝硬变状态下胆石发生机理。结果显示各组动物胆石发生率:对照组5%,慢性肝损害组37.5%,肝硬变组83.3%。胆囊胆汁中结合胆汁酸:慢性肝损害组及肝硬变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肝硬变组下降最为明显。结果表明:肝硬变状态下结合胆汁酸含量下降,胆石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研究资料表明,国人胆结石的构成,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结石核心与蛔虫感染关系亦有不同。本地区尚缺这方面资料,随机选择我院胆石标本100份,取胆石核心溶解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20%结石核心有蛔虫卵(包括1例幼虫);其中胆囊结石占20.31%(13/64),胆总管结石占19.44%(7/36)。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茵陈对胆结石病“T”管胆汁有形成份影响的临床实验研究。服药期间对胆汁流量及主要成份进行动态测定,5例胆石症术后病人,连续5天,收集不同时间胆汁样品共125份,结果表明茵陈不仅是一种水生利胆剂,而且对胆汁有形成份含量亦有影响,服药后胆酸明显增加(P<0.05),胆固醇显著减少(P<0.05),从而提供了茵陈对防治胆结石的作用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报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胆汁中结合胆汁酸,样品处理手续简便,因为色谱系统使用了保护柱。回收率范围是87.01%~110.75%,检出限为0.09~0.21μg,用本方法分析胆石症患者及对照组胆汁结合胆汁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中蛋白质及脂质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光谱变化及与相应组织、细胞层次光谱变化的差异.方法 提取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细胞膜,将细胞膜进行溴化钾压片,应用Nicolet Magna750型红外光谱仪对细胞膜的溴化钾压片进行红外光谱检测,获得细胞膜的光谱图,选择其特征性光谱与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的相应光谱进行比对.结果 胃癌组织细胞膜的红外光谱特征与相应正常组织细胞膜光谱特征存在异同,且胃癌组织细胞膜与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的光谱特征存在异同.主要表现在与脂类相关的2955、2920、2850、1740cm-1谱带的变化.结论 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上生物大分子红外光谱发生变化及与相应组织、细胞层次红外光谱之间存在差异,其丰富了生物组织红外光谱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尿硅石在人类非常罕见,随着分析仪器的进步及尿石分析方法的改进,目前国外已有39例报道,但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红外光谱分析185倒尿石成分基础上,配合能遭及扫描电镜,发现单纯尿硅石1例及含硅质结石17例,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结石系西北地区患者手术取出60例和体外冲击波碎石80例及自行排出45例,其中上尿路177例,下尿路18例。实验方法:先将结石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选择单纯硅尿石及含硅质结石采用配有美国能谱分析的B型电镜进行扫描观察。结果185例结石中,单纯硅结石1例(0.54%),含硅质结石17例(9.19%),且混…  相似文献   

11.
MATERIALSANDMETHODS1Groupingandfeeding58femaleguineapigs(weights250~500g)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reegroups.Thecontrolgroupwa...  相似文献   

12.
对13例正常人、2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组织学变化进行对照观察,同时测定胆汁中氨基己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病理性胆囊粘膜上皮细胞呈明显增生性改变,胞质内PAS、AB染色增强,上皮间有大量杯状细胞;胆汁中氨基己糖含量为正常人的2.6倍。提示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可导致胆汁中糖蛋白含量增高,二者在胆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 59例胆结石患者胆汁进行厌氧培养及自动检测分析。结果厌氧菌检出率为 52 .5%(31 /59) ,其中 4例专性厌氧。厌氧菌株中以脆弱类杆菌为主 (37.8% )。通过该研究认为胆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厌氧菌感染存在联系 ;专性厌氧菌感染具有病史长 ,抗菌治疗效果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将胆固醇含量为460mg~844mg/kg的人胆石置入家兔胆囊,采用自制的甲基叔丁醚进行溶石实验。结果证明甲基叔丁醚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胆石溶剂,但对家兔胆囊和肝脏具有明显毒性损害,临床应用应十分慎重,通过改进灌注方法有助于减轻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