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属磨损自修复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用于金属磨损自修复得到了广泛研究。文章概述了常用的纳米材料在自修复方面的试验研究情况,分析了纳米材料的自修复机理。针对目前制备纳米添加剂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辅助球磨技术。通过选择与润滑油适配的表面修饰剂,等离子体辅助球磨可以实现微粒细化与表面改性的同步完成。由于等离子体辅助球磨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大批量、高活性、分散性好的特点,该技术在船舶动力装置的维修与再制造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因其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纳米添加剂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添加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和在环保中的作用,探讨了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展望了未来纳米添加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具有一维结构的无机纳米材料由于其量子限域效应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以作为基本单元用于组装纳米器件。液相法是一种可控度高、成本低且易放大生产的用于制备一维纳米结构的通用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及生产中。本文对无机纳米一维材料的液相法制备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有机金属胶体制备法、液相沉积法、水热/溶剂热法以及SLS法等。对纳米一维材料的形成机理如晶体各向异性生长等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研究实例对不同液相法制备纳米一维材料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透明自清洁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散纳米二氧化硅以及表面接枝后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环氧树脂开环反应,从而使玻璃表面植入纳米二氧化硅,经全氟硅氧烷改性后,能制备出具有较高的静止接触角与较低的滚动角的自清洁涂层:接触角高达168,°滚动角为11.8°.采用SEM与AFM对涂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的粗糙尺度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该自清洁涂层具有高透明度,可见光透光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5.
纳米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分析了传统润滑材料的抗磨减摩机理,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和特性,叙述了纳米材料作为新型润滑油添加剂的可能性及其种类,并且探讨了纳米润滑材料的抗磨减摩机理,认为纳米材料的润滑作用主要是在摩擦副表面起“微型球轴承”、“自修复”、“薄膜润滑”的作用,在介绍纳米润滑材料的研究进展的同时,提出了研究纳米润滑材料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第(6)层粉质黏土为例,研究了固结压力、各向异性及结构性对滨海地区粉质黏土渗透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SEM)进行粉质黏土微观渗透机理的分析。研究表明,粉质黏土渗透系数随着固结压力增大而减小,粉质黏土水平方向的渗透性大于垂直方向;重塑土因受扰动渗透性反而变小。微观分析显示,固结压力增大使得土颗粒间的孔隙变小;垂直方向存在较多粒状聚体,而水平方向则以片状或板状聚体为主;重塑土受扰动后小颗粒填充了大孔隙。粉质黏土颗粒间的孔隙类型、接触方式等微观结构变化,是其宏观渗透性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砂土具有压硬性、剪胀性、各向异性等力学性质,实质上是受其内部的细观结构的影响.利用试验和数值统计相结合的手段对砂土颗粒进行统计、细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有利于深入研究砂土变形机理.文中基于数字图像中的二值图像处理技术,采用八邻域搜索和聚类方法实现了连通域的搜索和砂土颗粒的统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统计出染色砂土颗粒的个数和颗粒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砂土内部结构性质变化与颗粒变化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对研究不同状态下的砂土微观结构的性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船机零部件的耐磨性,减少零部件的磨损,通过在电镀液中添加Al2O3纳米颗粒的方法,制备出含有Al2O3纳米颗粒的复合镀铁层。对制备出的镀层进行硬度、表面形貌、元素成分和摩擦磨损性能分析。结果表明:Al2O3纳米颗粒成功进入了镀层,含有Al2O3颗粒的复合镀层相对普通镀铁层有明显提高;含有40g/L Al2O3的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相对普通镀层下降了25%,磨损量也大幅下降;经过摩擦磨损后复合镀层的表面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9.
刘桂香 《船舶工程》2016,38(5):83-87
为了制备具有优异抗氧化性能的复合镀层,试验采用双脉冲电源,在舰船高温排烟管试样表面沉积Al2O3-CeO2/Ni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抗氧化性能测试,研究了Al2O3纳米颗粒浓度和CeO2浓度对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得出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随着Al2O3颗粒的添加细化晶粒,当镀液中纳米CeO2颗粒浓度增加到1.5 g/L时,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同时镀层表面平整、致密;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随镀液中纳米Al2O3浓度增加而增加,随CeO2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气液传质广泛存在于气体分离等化工过程中,强化气液传质有助于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生产。向气液两相体系中加入第三分散相固体颗粒可以显著强化气液传质过程。纳米流体是指,将纳米级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粒子以一定方式和比例添加至液体工质中而形成的稳定的固、液悬浮液。加入的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不仅可以增强基液内的热量传递过程,而且因为颗粒的微扰动也可以显著强化传质过程。本文主要对纳米流体在强化气液传质的实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目前的纳米流体在气液传质领域中的应用不足之处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孙铁锐  李成龙 《船舶工程》2020,42(S1):56-60
本文依托一种自浮式水下基床整平机,对该整平机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升降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分析,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升降系统;对组成升降系统的升降机构提出了液压环梁插销式升降机构、齿轮齿条式升降机构和液压缸升降机构,对支撑机构考虑了十字转动支撑机构和万向球轴承支撑机构,对锁紧机构提出了楔块锁紧机构和棘爪锁紧机构,通过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最终确定了升降系统由液压缸升降机构、十字转动支撑机构和棘爪锁紧机构组成;最后对棘爪锁紧机构进行了瞬态动力学计算,计算结果得出棘爪锁紧机构所受最大应力为154.52MPa小于其许用应力172.5MPa,验证了棘爪锁紧机构的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董蕾  张雷 《船电技术》2021,41(3):49-51
框架断路器运用于船舶主配电供电系统,其操作机构是影响框架断路器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部件.首先介绍了操作机构的工作特点;然后分析了影响机构可靠性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系列不利因素的改进方法,提升了操作机构的运行可靠性,为高可靠性框架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索赔机制及其运行是实现索赔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对索赔机制的定义及构成分析,阐释了索赔机制的本质及运行影响因素。据此,对我国索赔机制运行中的困境及原因做了剖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索赔机制、改善索赔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Pro/ENGINEER进行后收式减摇鳍执行机构的机构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机构运动分析的必要性,并通过Pro/ENGINEER对后收式减摇鳍中的鳍角反馈机构、收放鳍机构、襟翼驱动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并分析了各自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船舶靠泊安全系数,减少大型船舶靠泊事故的发生,设计一种以两转动一平移3-RPU并联机构为主体结构的5自由度船舶靠泊装置。基于螺旋理论和修正G-K公式,计算出并联机构的自由度;利用齐次位姿变换建立各连杆矢量方程,推导出并联机构位置正反解数学表达式,基于位置反解表达式求出并联机构的雅克比矩阵,根据雅克比矩阵对3-RPU机构的三类运动学奇异性进行分析;建立机构驱动关节速度与动平台速度之间的关系,对正反解的研究结果进行数值验证,并运用MATLAB对位置和速度反解进行仿真;采用蒙特卡洛法求解并联机构的可达工作空间,并运用MATLAB编程绘制出工作空间三维图和截面图,验证了3-RPU并联机构的可行性,为3-RPU并联机构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高速水下航行体航行过程中工况复杂,在加速段速度跨度大,双自由度舵机执行机构承受了较大的瞬态冲击载荷,有必要对其韧性进行分析校核。本文分别建立旋转机构输出轴、减速箱体和展开机构最后一级齿轮副的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各机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校核结构韧性的可靠性,同时对旋转机构输出轴进行模态分析。仿真与校核结果为机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科学考察船升降鳍板锁紧装置为研究对象,对锁紧装置整体结构设计以及各工况下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在船坞中对锁紧机构装置故障的现场勘验后对故障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故障特点对锁紧机构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对锁紧机构整体以及关键部件进行强度校核,为升降鳍板锁紧装置在科学考察船更好的应用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凡凯  黄胜  张亮 《船舶工程》2010,32(2):64-66,72
为了进行竖轴变偏角潮流发电水轮机的水动力性能的模型试验研究,需要设计该水轮机的试验模型,关键是进行水轮机叶片控制机构的设计.在比较现有的变偏角叶片控制机构的设计思路和工作特点基础上,设计了三种适用于竖轴变偏角潮流水轮机的叶片控制机构,并分别给出了工作原理和装配图,介绍了叶片控制机构的实现方法.最后对三种控制机构的性能、造价等因素进行比较,为进一步的模型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船舶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玲芳  陈军 《船舶工程》2006,28(5):74-77
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理论研究出发,系统地界定了船舶产业集群内容,并结合江苏区域实际及船舶产业集群特点,从基础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方面分析了江苏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下航行器凸轮发动机的凸轮机构是其主要受力部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强度校核。通过对凸轮和圆柱滚轮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微分几何理论导出了凸轮的工作曲面方程和接触点的诱导法曲率模型,采用弹性力学中的赫兹理论,建立了凸轮机构的接触应力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仿真模型能准确地计算水下航行器凸轮发动机凸轮机构的接触应力,可为其设计和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