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兰俊奇 《路基工程》2014,(3):164-167
在复合地基工后沉降计算中,加固区域采用复合模量法;而下卧层则采用应力扩散法计算层顶附加应力,再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同时利用计算结果分析路基工后沉降与桩长和压缩模量的关系。通过水泥搅拌桩软土地基的沉降和承载力计算,验证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正确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考虑高速公路路基承受柔性荷载的特点,采用弹性力学中Mindlin解与Boussinesq解联合求解柔性荷载下粉喷桩复合地基中及复合地基下卧层土中应力及沉降。计算表明由于桩的作用,加固区的附加应力大大减少,而下卧层的附加应力有所增加,从而导致下卧层的沉降增大。将此方法计算沉降与工程中常用计算方法及实测结果比较,Mindlin解与Boussinesq解联合求解法与实测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3.
旧路拓宽地基差异沉降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拓宽工程,选取典型断面,应用分层总和法进行特征点位的地表总沉降和差异沉降计算,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认分层总和法适用于旧路拓宽沉降计算。基于分层总和法的基本原理,针对道路拓宽工程的荷载形式,综合分析初始自重应力场、一次附加应力场和二次附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应力水平与压缩模量的关系,指出一次附加应力和二次附加应力相向增长的叠加效应是导致旧路边坡区域浅层地基差异沉降显著的主要原因,土层压缩性高是导致深层地基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结合道路拓宽工程的施工特点,指出旧路路面区域饱和软土层差异沉降控制应通过新路拓宽区域地基处理改变其二次附加应力场分布,降低二次附加应力水平,减小总沉降量以控制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曲线法对载荷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建立应力与原状土的切线模量关系的切线模量方程,确定不同荷载下不同深度处的原状土切线模量,分别引入附加应力修正系数和破坏比系数,采用2种不同的沉降计算方法对饱和尾矿砂地基桩间土的沉降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与实测沉降结果对比分析。认为,2种方法均反映了地基非线性变形特征,考虑附加应力修正系数的沉降计算方法偏于安全,对饱和尾矿砂地基附加应力修正系数β取0.9较为合理,为相同类型饱和尾矿砂地基桩间土的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软土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路基的沉降和稳定性,以及由于路基工后沉降和工后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的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问题。过渡式路面能较好适应路基不均匀沉降未稳定的路况需要,但路面开裂现象在早期较为明显。通过分析不均匀沉降对路面带来的附加应力,结合现行规范的路面结构计算,提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附加应力在路面结构计算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软基路堤沉降历程预报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沉降历程预报公式是按附加总应力为常数来制定的,因此无法考虑施工期间附加总应力的不断变化。本文采用分段函数表示沉降历程预报公式,可以考虑在施工期间按线性增长,在运营期为基本恒定的附加分应力这一较普遍的情况,这一改进方法在京津塘高速公路软基试验工程各得到验证,和传统方法比较更接近于实测沉降,使早期和中期沉降的计算精度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附加应力计算、土体本构关系及计算参数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常用沉降计算方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往往有较大差别.为了符合工程实际,国内相关行业的规范一般都对沉降计算值进行修正,铁路路基工程的相关规范也有类似规定,但与其它部门的规范相比仍有不足之处.文中在分析常用沉降计算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相关行业关于沉降修正方面的规定,并对部分已建铁路沉降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最后对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计算值的修正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引起桥台不均匀下沉的因素很多,但桥台填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桥台填土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实际价值的。传统计算方法是应用规范,进行查表确定附加应力系数而后进行计算。从74到07的所有规范看,均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但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是在特定条件下(规定了路基宽度,边坡,锥坡及基础形式)、特定的计算能力(计算机还没得到广泛应用)下制定的。以现在道路发展状况看,规范中的附加应力系数有很多不足。因此,利用土力学中的叠加方法,针对不同路基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在此通过计算分析,提出计算桥台附加应力的适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沿海地区公路软基段路基差异沉降病害,该文基于超固结应力比的弹性变形理论,从减轻车辆荷载和结构自重附加应力的角度,开展人造超固结应力比计算分析及轻质化换填新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密度轻质材料的换填厚度可使路基底部附加应力小于原状软土的自重应力,且附加应力小于软土初始流变应力值,形成的超固结应力比,可让软土地基处于弹性变形状态。试验路的沉降性能观测数据显示:工后1年使用情况下,轻质化换填路面结构的沉降稳定保持在1 mm左右,常规路面结构的沉降量达到17 mm,超过行车舒适的上限值15 mm,且沉降还在持续发展中。该文提出基于人造超固结应力比理论的轻质化换填技术可有效解决软基段路基差异沉降,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践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路面结构因差异沉降引起的附加应力进行分析,并考虑路面结构的疲劳衰减性能,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目标为变坡率小于0.37%。将路基差异沉降分为4个级别,并对实际工程竣工后可能出现的路基差异沉降进行预估,对于不同级别差异沉降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达到差异沉降主动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