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交通供需失衡导致的城市机动车"停车难"是世界各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普遍存在的一项难题。作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哈大齐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哈尔滨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城市停车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剧等。针对哈尔滨市独特的城市地理环境,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停车政策指定、建设资金筹集等多角度分析造成城市停车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是我国东北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信息、旅游事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市区不断扩大,交通量迅猛增长。在呼兰县、阿城市等相继划入哈尔滨市区范围后,政府加大了其市政建设的投入,吸引了很多大中型企业进驻其中,呼兰区利民大道(原哈黑公路)作为城区的北侧出口,是通往黑河、绥化的必经之路,现有道路无法承担巨大的交通量,因此,哈尔滨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拓宽改造。介绍了该条道路的拓宽改造设计,及对道路拓宽改造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车联网是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的产物,也是智慧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联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入手,阐述智慧交通、智能交通以及车联网间的关联和车联网技术的优越性。并从出租车行业、交管行业、公交车行业三个方面介绍哈尔滨市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结合哈尔滨市城市特点,对车联网应用于哈尔滨市智能化交通的前景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城市存在着诸多的发展困境,要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物流交通的作用不容忽视。立足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蒙东地区等北方城市物流发展格局,论述转型期城市物流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资源型工业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格局理性思维,提出转型期城市物流交通发展实施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哈尔滨城市发展的需要,实现把哈尔滨市建设成综合配套、功能完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哈尔滨市于1998年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在新编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哈尔滨市于1999~2000年组织哈尔滨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交通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从城市中心区域住宅项目建设可能引发交通问题出发,提出城市中心区域的概念及其界定方法,结合哈尔滨市盟科官邸住宅项目实例和同类住宅小区调研数据资料,运用交通影响度分析方法,对其建成后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了改善路网交通状况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交通拥堵是我国大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现如今,我国各大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交通拥堵现象成为常态,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制约社会长远发展的瓶颈。以哈尔滨市区为例,通过现场勘察、旅行时间调查及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分别从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及交通管理3个方面阐述交通拥堵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对策,旨在为哈尔滨市区近期及中远期交通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治堵工作方案的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文中在空间句法理论、城市通达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哈尔滨市区交通站点的立体交通通达性模型。对地铁站点、公交站点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进行地面交通通达性和地下交通通达性计算与分析,组合算出立体交通通达性值。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主要站点的通达性,为哈尔滨市区交通规划、站点设置等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停车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停车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国外城市停车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哈尔滨市停车管理问题的政策、规划等方面的若干建议,为交通、规划等有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华北、东北、内蒙古三大地区的过渡地带,是燕山腹地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承德交通对周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伴随承德交通事业发展,各等级公路的建设标准也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1.
会展之窗     
2009中国(北京)国际城市智能交通、地铁轨道交通及市政设施展览会展览时间:2009年8月7日-8月9日会展场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会展描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已成为各主要大中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中之重。根据最新规划,未来4年,北京用于  相似文献   

12.
陈莎  全波  叶峰 《城市交通》2014,(3):52-58
2011年,武汉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建设交通枢纽城市是其核心职能之一。首先从交通的角度,审视近现代100多年间武汉城市地位和功能的演变,提出在特定的经济组织模式下,交通“源流”的变化和交通方式的变革是影响武汉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然后,对经济转型和内需导向背景下,武汉地理中心性的区位特征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交通条件进行分析,从“中部对外门户、物流成本洼地、国家运输中枢”等方面解读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内涵。最后,从国际、国家、区域三个层次提出交通发展策略,对重大交通设施布局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道路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交通环境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成日 《城市交通》2010,8(5):28-35
就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展开探讨。首先分析单中心、多中心两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指出单中心城市虽然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较大,但有助于公共交通及TOD模式的发展,有助于实施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而多中心城市结构并不一定能够降低城市交通需求。通过分析东京的案例,说明城市交通流空间有序和TOD发展模式对支撑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混合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指出其一方面能够将社区交通需求"内部化",但另一方面可能诱发对外交通对小汽车的依赖并增加出行距离,因此应在城市整体尺度上对其综合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中国城市的现状,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道路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交通环境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6.
戴炜 《城市交通》2008,6(1):54-58
由于受行业及部门分割的影响,我国城市货运交通政策往往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统一性,不仅不利于城市货运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还给城市物流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论述了城市货运交通政策的概念、目标、实施范围、政策评估及其基本内容;并结合国内外货运交通发展的经验案例,说明规划或政策的制定者们必须重新调整和认识货物流通中心的发展观念,用城市货运交通大系统的视角去审视货物流通中心发展面临的政策问题,结尾对我国城市货运交通一体化和货物流通中心发展政策的思考,指出必须加强货物流通中心发展政策与城市货运交通的必要有效的互动,从更高层面加强货运交通政策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发展的优先计划--可持续交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卫 《城市交通》2005,3(1):1-3
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交通和能源问题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城市政府的关注。对中国城市交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城乡协调发展,交通和能源需求,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能源资源的约束,城市公交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四个方面对中国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中国城市交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山东半岛城际铁路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半岛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高、人口密集的城市,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随着城市人口的聚集程度,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的逐渐扩大,卫星城镇正在形成,其以城市和工业区逐渐为主线,增加城际客运需求。多层次综合运输、多结构的发展,通过大型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良好,立体传输交通客流,满足人们选择运输方式的高质量。在山东半岛的城际铁路的发展中,重点分析了发展过程中的线路、车站、动车组规划以及铁路护路联防建设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把握北京城市职住空间演变特征、理清轨道交通发展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结合国际城市的发展路径,基于北京城市人口经济普查数据和交通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手段和潜力模型,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和就业可达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城市人口在中心城区聚集和向近郊区扩散发展的双动力态势正在形成,职住分离的程度继续加深,远距离通勤出行比例逐步提高;城市就业增长呈现出规模扩大与空间结构调整的双驱动模式,就业多中心格局已经确立,通勤交通流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就业中心对其相邻街道及居住组团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行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就业可达性,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地位日显重要。从结合部与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内涵出发,指出结合部存在的一些交通问题,结合部已成为交通的瓶颈,阻碍了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最后,提出了结合部交通与枢纽规划的优化设想,实现城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