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钟燕辉  李强  陈忠平  李嘉  张君静 《公路》2007,(4):117-123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离析的路面雷达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到了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与密度、空隙率、沥青含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密度与构造深度的相关关系;通过对芯样介电常数与级配、密度、空隙率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路面雷达检测判定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小刚 《公路》2012,(8):25-28
首先根据不同集料种类和不同公称最大粒径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的PQI标定值统计结果,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二因素对PQI标定值影响的重要程度;其次利用PQI检测了成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度,通过检测沥青混合料松铺密度、松铺厚度及压实密度,计算了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并与芯样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阐述了通过PQI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即时控制的方法。结果表明:集料种类和材质是影响PQI标定值的最重要因素;采用PQI检测的成型路面密度或计算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与芯样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检测数据较为可靠;通过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松铺密度和松铺厚度,可以实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即时控制。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判别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的分析和试件体积参数的分析,探讨以空隙率、理论最大密度和空隙率判别混合料级配离析的可能性,并提出判别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程度的标准方法。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程度可以用级配偏差值,沥青用量、空隙率和理论最大密度差值等指标进行评价和判别。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3)
通过采用体积法测定马歇尔试件空隙率及连通空隙率,采用渗水装置测试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并对试验路段跟踪观测,得到了渗水系数与多种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空隙率特别是连通空隙率、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种类、级配类型、沥青掺加量、路面构造深度及路面厚度对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有较大影响;级配越粗、连通空隙率越大、路面构造深度越大、面层厚度较小的沥青混合料渗水能力越好。研究发现连通空隙率与渗水系数的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分析无核密度仪(PQI)用于沥青混合料密度检测时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集料种类,级配,碾压遍数,水,沥青混合料温度,检测深度。检测结果表明:集料种类及水对PQI检测值有显著影响;级配变化及碾压遍数变化对PQI检测值有影响;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检测深度对PQI检测值无显著影响。基于检测结果,给出PQI用于沥青路面施工中压实度快速检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中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组成设计中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本文在集料合成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计算方法、细集料的规格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通过大量的试验找出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空隙率与矿料级配的关系;对配合比组成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级配对混合料空隙率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力吸收层常设置于沥青面层和基层之间,以延缓和阻止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高沥青用量的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是应力吸收层的重要材料之一。通过室内试验重点研究应用于应力吸收层的AC-10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变化对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并对级配的各档集料用量提出建议值。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学习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高性能沥青路面研究成果,论证了集料级配组成控制点和禁区的重要性,提出了统一的集料组成建议值表;论证了以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为4%作为设计标准的科学性,并在解决了集料有效密度和压实代用方法后,提出可供使用的沥青混合料体积配合比的计算法,论证了以空隙率为7%作为沥青混合料水损害试验制样标准的合理性,建议引用他们的试验法,文中并建议空隙率≤7%可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以代替压实度  相似文献   

9.
张志强  任永利  李智 《公路》2012,(1):157-160
空隙率是沥青混合料最重要的体积参数,其影响因素很多,工程中较难把握.设计了3种集料、5个沥青用量和3种级配类型等因素的交叉试验,对空隙率各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敏感性,以及指导工程应用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集料密度对空隙率的影响相对级配更为显著,工程中将其与最大密度线(MDL)结合在一起考虑,可获得更好的空隙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沥青混合料离析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图像方法的沥青路面离析判定方法和离析标准;根据混合料的燃烧筛分结果和级配的分形维数,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程度及其与沥青路面构造深度的关系,建立采用沥青路面构造深度判定路面离析的标准。结果表明:图像法测得的构造深度与铺砂法大致一样,构造深度比1.05可作为沥青混合料离析的评定标准;离析标准的确立可快速、无损、准确地实现沥青路面离析判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沥青碎石抗离析特性,研发了沥青混合料抗离析测试仪,提出沥青混合料抗离析性能测试方法,并提出以集料离析值作为沥青混合料抗离析性能的评价指标;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离析程度对沥青碎石技术特性的影响;综合平衡考虑各方面性能,提出了沥青碎石抗离析性能推荐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集料离析值对沥青碎石技术特性影响显著;随着粗集料离析程度的增大,其空隙率和渗水性增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强度降低,高温稳定性先增大后降低;随着细集料离析程度的增大,其空隙率和渗水性减小,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提高,高温稳定性和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优化设计,设定骨架密实和设计8%空隙率2个优化条件,据此提出新型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分级掺配法.矿料成型采用改进的干捣实方法,根据集料分界点分2步逐级掺配集料,粗集料部分每级集料掺配比例依据骨架判断公式和高斯拟舍结果得出,细集料部分每级掺配比例依据高斯拟合结果得出,进而确定粗细集料各自总的质量百分率,由此得到一条骨架密实型级配曲线,并进一步按照优化务件确定油石比.用成型试件对混合料沥青膜厚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动稳定度等各项性能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较好,功能化设计方法能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1,(5)
为了分析构造深度在沥青路面离析评价中的适用性,首先采用铺砂法检测构造深度,同时结合PQI技术检测压实度并反算空隙率,通过研究构造深度与空隙率之间关系,建立采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路面离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标定后PQI测定压实度与表干法实测压实度拟合相关系数R2大于0.92,说明PQI具有较好的检测准确性。AC-25沥青路面空隙率与构造深度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812,说明二者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根据拟合方程反算,当空隙率控制在3%~6%时,构造深度应控制在0.46~1.44 mm。下面层构造深度与空隙率相关系数为0.487、上面层为0.633,说明AC-20中面层与SMA-13上面层采用构造深度法进行离析评价并不具备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级配离析对桥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室内设计SMA-13的标准级配和4种离析级配,对不同的级配成型马歇尔试件,进行力学试验和车辙试验,测定其各项指标,并利用分形理论研究级配离析。研究结果表明:级配离析对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和沥青饱和度影响很大,仅是轻度离析就超过了设计要求的上下限;SMA-13级配离析后抗水损害能力有所增强,但动稳定度下降很快;该文以修正的级配分维数D作为评价级配离析的指标,通过拟合级配分维数与空隙率的关系得到SMA-13的无离析D值范围为1.990~2.092。  相似文献   

15.
将无核密度仪(PQI)和钻芯后表干法测试密度(压实度)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验证了PQI检测现场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密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利用PQI和红外热像仪联合进行的摊铺温度离析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效果研究中,基于PQI测试结果,得出了一定温度下碾压遍数与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快速、无损、精度高的PQI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再生施工质量控制中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骨架密实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实用设计方法,方法以矿料筛分结果为基础、以粗集料干捣实密度作为粗集料骨架设计指标进行骨架结构设计,采用粗细集料级配双向调整避免了级配设计过程中的二次设计步骤,通过计算影响系数、对比试件空隙率变动和切面观测三种方法科学直观判别沥青混凝土骨架形成状况,在实际工程中简单易行,整套方法具有实用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益严重的车辙病害进行调查,选择代表性路段钻芯取样,分析路面车辙变形分布特征以及混合料密度和沥青含量变化规律,研究混合料空隙率、级配指数及车辙变形率与路面车辙深度的关系,并采用灰色理论对影响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因素进行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中面层对路面车辙贡献率最大,伴随着车辙变形存在混合料进一步压密、沥青流动迁移现象,在空隙率、级配指数、车辙变形率、中面层4.75 mm通过率和粉胶比五个因素中,车辙变形率与车辙深度有最大的灰色关联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可充分体现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测定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以及克服沥青路面芯样空隙率或压实度代表性差,避免主控指标验收计算不准确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提出用沥青介质法测定马歇尔试件或芯样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基于沥青介质法测定不同沥青材料及级配类型的马歇尔试验数据,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分析了矿料级配、沥青的性质、油石比和毛体积相对密度对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影响程度。根据灰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矿料级配对于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影响最大,矿料颗粒愈细,影响程度愈高;毛体积相对密度次之,反映了试件的密实程度对其影响较大;沥青用量和性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原材料检验、沥青混合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设计以及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内蒙古东北部某一级公路项目上面层AC-16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优化过程。考虑到该地区冬季寒冷且时间较长,适当提高了细集料用量以保证空隙与低温抗裂性能,并且根据空隙率、矿料间隙率以及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初试最小沥青用量用于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计一系列现场试验来评价典型路面混合料的均匀性,并用相应的方程预测设计宏观构造值.选用了8种不同最大公称尺寸和体积特性的HMA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者对每个所选区域都做了动态和静态宏观构造测量.研究证实了宏观构造的测量可以检测和量化离析,以达到保证质量的目的.空隙率/密度、沥青含量(传统离析检测方法)与构造有很强的相关性,特别是中间粒径集料的混合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