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3月,"江苏省公路热再生养护技术交流会"在英达公司召开,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钱国超及来自13个省辖市的交通局、养护单位负责人共150余人出席会议;2009年7月,江苏交通控股系统推广英达热再生车辙治理方法;2009年11月,江苏省副省长何权携13个省辖市城建副市长、建设局(委)负责人一行200多人考察英达热再生施工现场;2009年12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召开专题会议推广就地热再生技术,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各省辖市公路处养护负责人70余人出席会议;2010年1月,江苏省住建厅举办城市道路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工作会议,省住建厅、13个省辖市建设局(委)、市政公用局分管领导及市政设施管养单位负责人80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
以"国检年"为道路养护技术提升契机,云南引进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英达技术实现原路面材料100%就地再利用,确保云南旅游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施工优质、高效,山区养护之路不再"崎岖";未来云南将加大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5日,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年终总结会议在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英达厂区举办,公司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近百名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封面故事     
<正>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的企业,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一直处于行业领跑者的地位,拥有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道路日常养护设备——"修路王"及被交通运输部评定为"国际领先"的英达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  相似文献   

5.
<正>英达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有奖征名活动火热展开;交通运输部鉴定"国际领先";全世界惟一不打碎骨料的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真正实现原路面材料100%原价值就地再用;国家发明专利英达间歇性热辐射加热技术确保热粘结质量,提升路面抗剪强度;施工清洁,无废料排放,节约环保,深度契合"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已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福建、陕西、河南、山东、河北、云南等多个省市成功应用,并入选长安街国庆60华诞大修工程。  相似文献   

6.
进入数九寒冬,也就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民间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说法,道路养护传统行业也不例外,面对不利于施工的寒冷天气,许多项目集体进入"冬眠"。然而,享誉业界的"公路医生"英达却在数九天里"该出手时就出手","对症下药"治愈沪苏浙高速最深处达27cm的不均匀沉陷路段。"英达的施工质量的确优异!"沪苏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负责人先后两次视察施工现场后说,这也是他们第二次引入英达热再生技术治理沉陷路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日,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发布公告,批准由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主编的《城镇道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及验收规程》、《城镇道路开挖、回填、恢复快速施工及验收规程》作为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正式出版发行,并于2013年4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实施. 这是江苏省在这两个领域中首次获得批准的省级标准,标志着英达公司的这两项技术在江苏省将得到大力推广. 自主创新,"公路医生"技术领先 坚持把成为"公路医生"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英达公司自成立至今已经形成了集道路养护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制造、养护工程施工"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前行的同时,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实现道路养护行业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京珠国道主干线湖南临湘至长沙高速公路段沿线有28.2万株乔木、148.1万株灌木、3.2万株美丽的鲜花、60万m2的草坪,驱车行驶在上面,就像置身于画卷中的绿色走廊.@@在这条绿色走廊上,橙色的英达热再生机组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缓缓开过,坑洼的道路变得平整,所有的路面材料都得到了原价值就地再生利用.负责本次施工的,是刚刚由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与岳阳市通衢兴路公司合资成立的湖南英达通衢道路再生工程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2日,国家交通运输部科教司组织专家对"英达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及施工技术"进行了技术鉴定.专家鉴定小组由国内著名道桥专家、东南大学邓学均教授,国内权威筑路设备专家、长安大学孙祖望教授,著名路面路基专家、同济大学许志鸿教授,福建省高速公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吴大元等国内知名路面工程和筑机设备专家组成.在听取英达公司的设备报告、施工与检测报告并对英达设备进行了现场考察后,经过详细的质询和深入的讨论,专家小组成员一致认定:"英达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及施工技术"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间歇式热辐射加热技术、多组多排疏松耙原路面耙松工艺与盘式再生剂洒布系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十年路面,百年桥"是外界对江苏省公路质量的赞誉。多年来,江苏省交通建设部门一直坚持建设与管养并重,坚持科技创新,实现了其公路质量"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地位。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公告,决定由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承办"江苏省公路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30日,新疆吐乌大高速英达就地热再生工程全面展开。这是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首次在新疆高速公路系统进行大规模应用,也是新疆积极引进节约、环保、优质、高效的道路养护技术的重要实践。面对6~7级大风和零度以下低温,英达先进的加热技术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效率。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施工快捷,单车道施工,将交通干扰降到最低,有效保障了吐乌大高速的畅通。经初步计算本次施工减少废料排放80640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22.17t,减少一氧化碳、硫化物等废气排放8714400m~3,英达热再生施工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     
截止到2011年年底,英达"修路王"已在中国内地累计销售551台,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市政道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修路王"是以英达热再生技术为核心的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设备,也是市场上惟一可以独立进行大面积路病修复的日常修补设备。"修路王"的诞生解决了传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8月,山东烟台S302公路(成龙线)上,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在烈日下对路面的车辙进行治理。这是继济南、威海市政后,山东省再一次大力引进可实现原路面100%原价值就地再生利用的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为迎国检,烟台市公路局一改传统的铣刨摊铺模式,在山东省公路系统率先采用节能、环保的就地热再生技术对路面进行处理,在不产生任何废料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英达热再生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及设备“修路王”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解决传统工艺治理车辙"成本高"、"易复发"的问题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车辙是我国最常见的路面病害之一,传统工艺治理成本高,治理后路病易复发,已成为长期困扰养护部门的问题;英达层间热黏结技术,维修后路面的层间抗剪强度约为传统工艺的3倍,防止车辙复发;英达复拌就地热再生技术,优化了路面级配,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国检来临之际,苏嘉杭、宿淮盐、昌泰等高速公路和润扬大桥都选择利用英达技术治理车辙。  相似文献   

16.
东康线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至康巴什新区的城市快速路,近日,英达公司对该道路实施了改扩建施工,施工后路面的各项检测结果均达到新建路面要求。本次工程是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首次应用于道路改扩建工程,开辟了热再生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9月1日,第一届亚欧博览会拉开帷幕,为迎接这一重大活动,向世界展示积极向上的魅力新疆,乌鲁木齐市8条主干道采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全面治理;英达热再生创造出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低污染、低能耗、交通干扰小工程,为建设和谐新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成立以来,英达公司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以创造多赢为使命,以成为"公路医生"为发展目标。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研究到集道路养护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制造、养护工程承包三位一体;从第一台英达"修路王"到领先欧美两代的英达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从率先提出重视日常养护到业内完整道路养护理论体系……经过十五年的发展,英达公司已经成为道路养护行业就地热再生领域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9.
对于道路养护,我们追求的不是暂时的平坦,而是长久的使用。长期以来,英达一直将"延长公路寿命,确保公路使用者安全、舒适、快捷"作为公司的使命。日前,江苏省沥青路面热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会同广东省交通集团检测中心、河南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养护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和苏州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对使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后的部分路段的路面质量现状进行了跟踪回访。在回访过程中发现,使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施工后的路面,车辙、裂缝等最常见的路病的复发程度都要大大轻于同期使用传统工艺处理过的路面。很多使用了3~4年后的道路,依旧保持了相当优异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13日,国际马拉松赛将在甘肃兰州拉开帷幕。5月14日,兰州市主城区大规模道路整治出新工程正式启动,全市将有13条道路,40多km路面等待出新。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作为惟一的热再生机组担纲国际马拉松赛道整治工程。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主赛道均位于兰州城市核心路段,英达机组再次彰显交通干扰小、施工不扰民的优势;施工速度达4~6 m·min~(-1),英达提前9天完成施工任务。兰州市副市长俞敬东、兰州市建设局局长宋智虎等领导对英达给予高度认可,俞敬东称:"英达热再生符合低碳、环保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