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智涛  缪伟  洪刚 《公路工程》2013,(1):63-67,85
以夏蓉高速湖南境郴宁高速公路k179+870~k180+030段路基压覆龙潭煤矿采空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的地质勘查资料及物探成果的综合力学分析及评价,再运用数值计算模拟采空区的覆岩移动规律、地表变形规律,计算已有采空区可能引起的地表变形范围和变形量,进而对k179+870~k180+030段采空区稳定性、煤柱保护范围及与高速公路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刘林  李乃旺 《公路》2021,(4):47-51
针对某高速公路穿越煤矿采空区,为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依据相关规范,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值进行预测,并对采空区场地进行全面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明确了采空区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并指出局部路段需对采空区进行处置后才可以进行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仁赤高速公路为例,对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利用离散单元法,拟定计算模型并进行开挖模拟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对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和路线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合工程实践,提出高速公路通过煤矿采空区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志沛  孟挺  刘强  姚文光 《公路》2012,(10):81-84
在分析某大桥桥基下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采空区顶板和煤柱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该煤矿采空区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挖过程和在长期条件下采空区覆岩的位移、应力及塑性区变化的规律,并对采空区桥基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该路段的采空区变形尚未完成,对大桥桥基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因而需要对该采空区场地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许多老矿区普遍存在着老采空区不良地基问题,从采空区顶板、煤柱、底板、地表残余变形等方面对桥梁下伏小煤窑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导出了桥梁下伏采空区覆岩失稳计算公式,提出了稳定性评价判据,并以榆绥高速青云村大桥下伏采空区为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采空区对高速公路危害性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空区的危害性评价是矿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文章研究了采空区地表剩余移动与变形特征,经验公式法、预计评价方法及有限单元法进行采空区变形与稳定性预测与评价的原理及关键技术,并提出了高速公路工可、初设及施设三阶段采空区危害性评价工作内容与目标、评价标准及程序。计算实例表明,三种方法联合使用是采空区路基危害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介质和经典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公路地下采空区地表变形计算模型,对耒宜高速公路下伏典型的两种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坍塌后地表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处采空区对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存在威胁,需要进行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8.
煤矿采空区建筑场地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煤矿采空区建筑场地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包括路线设计标高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有限元法、概率积分法、地表变形观测、等在内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并给出了以上方法的具体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采空区治理能力,文章基于有限离散元分析模拟,研究公路下伏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依托荣成至乌海高速公路具体工程项目,通过注浆处置模拟与实际工程实施,研究注浆范围、注浆参数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加固效果,提出了不同路基下伏采空区注浆处置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黄土地区填方路基下伏采空区的地表最大移动变形值与填方路基的高度线性相关。对于一般路基,宜取采空区治理后冒落带剪切波速为200 m/s作为注浆处置评价标准;对于高填方路基,宜采取剪切波速为250 m/s作为注浆处置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南宁外环高速公路中一段处于膨胀土地区的小煤窑采空区为工程依托,建立有限差分网格模型,定量求算出煤层充分采动后地表最大移动变形值;采用了抚顺矿区分析下沉随时间变化的建议公式求得该采空区地表剩余变形量;最后,对该路段地基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空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对该路段的地基进行有效处治,才能保证新建高速公路该路段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地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高速公路无可避免地要跨越采空区,这就可能面临采空区地表沉陷引起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破坏问题。因此,针对采空区路基路面的主要病害,开展采空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变形破坏理论和变形协调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采用粘弹性蠕变本构关系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对采空区路基路面变形破坏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ANSYS软件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分析采空区地表沉降特征,将地表沉降曲线分为三个区域:下凹区、上凸区、反弯区,并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地表沉降曲线的变化规律。(2)根据地表沉降曲线分区特征,建立采空区—路基—路面整体模型,分析路基位于地表沉降曲线不同特征区段时路基路面的变形破坏模式。(3)根据地表沉降曲线特征,结合采空区路基路面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采宽、采厚、采深、煤层倾角、留设煤柱等因素对采空区路基路面变形及应力的影响,总结不同因素影响下路基路面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4)根据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及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设计标准,归纳总结了采空区一般处治方法,并基于协同作用原理给出了采空区路基路面变形协调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鹏  何程 《路基工程》2013,(1):144-148
以南宁外环高速公路工程一段采空区为依托,根据工程实际勘探资料,建立有限差分网格模型,对该浅层采空区的地表变形进行分析计算,预估采空区地表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变形,得出采空区对地基稳定不利的结果,并提出强夯配合加筋法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地表变形计算及处治范围确定,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尤其在缺乏观测资料地区,目前的经验及理论公式都难以解决.以垄茶高速采空区为背景,基于ansys有限元程序构建FLAC3D计算模型,分别对开采前、开采后未注浆和经注浆处理的多层采空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路基、桩基变形响应和应力响应特征,确定了地表变形警戒边界和注浆处理范围,这对注浆处理和路面及桥梁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勇鸿  陈志 《公路工程》2009,34(3):6-10,19
介绍了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的常规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岩溶坍塌引起的地表及岩层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根据地表变形保护等级的要求,以变形控制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确定方法.基本岩移参数能够直接利用监测的变形资料进行反分析求得,能综合反映整套地层性状对地表移动的影响.该方法不仅可用于评价公路下伏岩溶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而且可预测出溶洞坍塌引起的地表变形,为高速公路的路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贵阳绕城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是在勘察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地质条件、不同采矿类型的采空区进行综合分析,对路线通过采空区区段进行稳定性、危害性分析与评价,为路线比选提供依据,进而提出采空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山区高速公路穿越煤系地层路段,不可避免经过大型复杂煤矿形成的采空区,根据采空区的规模及开采模式、采空率、地质结构等因素,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合高速公路在本路段的通过形式,对A,B 2个方案进行比选。并结合采空区的治理难度、构造物的形式,得出A方案较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张恒  陈寿根  向龙 《路基工程》2011,(6):115-118
榆神高速公路沿线存在大量的天然风积沙,利用风积沙填充采空区便成为一种经济环保的采空区处理方法。通过相关资料调查、井下测量、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的综合应用,准确地掌握了采空区的大小、范围及埋深;从地表局部塌陷和上覆岩体整体下沉两方面进行检算,得出了一套采空区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试验,开发了风积沙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投沙技术,平均投沙率为50.2%左右,大量降低了采空区整治成本;利用施工质量控制+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钻孔取芯+压浆试验+全站仪+多点位移计,提炼出一套适合于采空区充填质量检测体  相似文献   

18.
孙树珩 《路基工程》2011,(3):133-135
分析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棉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形态及采空区塌陷机理,并应用ANSYS软件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棉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形态为采空区塌陷坑伴生地表裂缝、长列式串珠状地表塌坑、碟形和椭圆形塌陷坑及长列式单体塌陷坑。矿柱强度、矿柱数量及矿柱宽高比是引起岩体移动的决定因素。ANSYS软件数值模拟表明,采空区范围变形破坏仍在继续,总体变化趋势较大。建议加强监测,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项目沿线煤矿采空区的实地勘察、资料整理和理论分析,根据煤矿采空区地质、煤层赋存及顶底板岩性等条件,充分结合地表沉陷和残余变形的计算结果,综合考虑桥梁和隧道的不同特点,对桥隧的设计进行优化,并提出处置措施.桥遂布设经过优化后,可以减少病害、节省工程造价、提高行车安全性,能更好地体现"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下伏煤层采空区具有隐伏性强、空间分布及变形复杂等特点,对公路隧道影响大,如何评价采空区对公路隧道的影响是目前的技术难题。文中结合工程实例,采FLAC~(3D)三维数值软件,系统分析了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塑性变形、覆岩应力分布、隧道底板水平变形、倾斜及曲率等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煤层的逐步开挖,空区上覆岩层至地表均产生了一定程度塑性变形;隧道底板水平变形量、倾斜值、曲率值超过容许变形值,需采取工程措施处治或避让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