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普通车床大修中,床身导轨和溜板下导轨面磨损或拉伤时,一般都要进行磨削或修刮,溜板会下沉,溜板箱丝杠孔、光杠孔、操纵杆孔(以下简称三孔)也会随之下沉,三孔将会与进给箱、托架上3孔不同心(见图1),  相似文献   

2.
无砟轨道轨道板温度测量与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秦沈线和遂渝线无砟轨道板存在的问题,对轨道板温度进行全天的测量,总结轨道板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温度对轨道板的影响,根据温度测量结果,进行温度翘曲应力的仿真分析,为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轨道板进行的温度测量,得出轨道板上表面和底面最高温度较当地最高气温分别高出16 ℃和3 ℃左右,轨道板上下表面的最大温差为10~13 ℃,轨道板侧面的温度梯度接近0.5 ℃/cm的线性变化.通过建立轨道板温度翘曲应力的计算分析模型,得出框架轨道板较普通轨道板发生更小的翘曲位移和翘曲应力;普通轨道板的最大翘曲位移为0.82 mm,框架轨道板为0.61 mm;普通轨道板的最大翘曲纵向应力为1.81 MPa,框架轨道板为1.51 MPa;普通轨道板的最大翘曲横向应力为0.75 MPa,框架轨道板为0.58 MPa.  相似文献   

3.
铁路编组站驼峰位置使用的普通轴重减速器轨枕板与道床易产生离缝、空吊,大量轨枕板出现板内裂缝、挡肩碎裂、螺栓孔开裂等病害。对既有普通轨枕板整体和局部构造进行改进,研制出30 t轴重车辆减速器预制轨枕板。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况下该轨枕板的静力学特性和局部受力进行了分析,确定最优结构设计参数;依据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轨枕板进行整体和局部配筋设计。铺设后,新型30 t轴重车辆减速器预制轨枕板承载能力和局部抗裂性能良好,安全性和耐久性满足30 t轴重重载要求,没有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铁路桥梁用钢筋 RPC(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活性粉末混凝土)道砟槽板进行了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探讨了其受力变形性能和试验破坏特征.试验表明: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道砟槽板在50 kN分级加载过程中,其受力变形特征及裂缝发展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板相似.由于钢纤维的承拉阻裂增强作用,钢筋 RPC道砟槽板初裂缝出现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晚,整体刚度有所提高,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破坏形式属于延性破坏,峰值压应变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提高约1500×10-6.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小半径曲线段地铁不同轨道结构对钢轨波浪形磨耗(以下简称“钢轨波磨”)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列车通过橡胶浮置板轨道引起的振动特性问题。选取某地铁区段进行波磨测试,其中包括普通整体道床直线段、普通整体轨道曲线段和橡胶浮置板曲线段。此外,以橡胶浮置板区段某一代表断面为例,测试其隧道内的振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主要出现在小半径曲线段的内侧钢轨,而其外侧钢轨波磨的产生和发展与轨道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橡胶浮置板轨道的外侧钢轨更容易产生钢轨波磨问题;内侧钢轨先产生波磨,并在继续使用的过程中向外侧钢轨传递;波磨在整体刚度较小的橡胶浮置板轨道内发展速度更快;曲线段外侧钢轨的不平顺等级在所有波长范围内均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非预应力轨道板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上的适应性开展研究,将组成复合道床板的普通钢筋混凝土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层考虑为等寿命的结构层,基于极限状态法对复合道床板进行配筋设计。考虑列车荷载、温度荷载和基础变形的共同作用,确定自密实混凝土层配筋,轨道板配筋时还需考虑其在制造、运输和施工时的受力状态。计算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层纵向钢筋由耐久性要求确定,横向钢筋按照最小配筋率进行配筋即可满足要求;理论计算得到的轨道板下层纵、横向钢筋还需根据构造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与现有普通钢筋混凝土轨道板对比,优化后的轨道板配筋节约18.4%,复合道床板整体配筋节约4.4%。研究结果可为普通钢筋混凝土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在温暖地区推广使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增稠剂对钢纤维混凝土构件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起才  赖远明 《铁道学报》1997,19(4):115-121
通过对普通混凝土、普通钢纤维混凝土和增稠剂钢纤维混凝土在18片梁和板梁构件中的力学性能测试,证明增稠剂能使钢纤维阻裂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构件的抗裂强度和刚度大为提高。文中还给出了增稠剂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抗剪强度、最大裂缝宽度和梁挠度计算公式及算例。增稠剂为在常规施工方法下配制大流动、高抗裂、大刚度钢纤维混凝土构件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桥上采用的板式无砟轨道普遍存在线间排水困难和板底易出现横向裂缝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孔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空间模型,分析在2种不同工况下新型轨道板的应力、变形和承载力性能,并在组合外力矩作用下进行预应力非对称配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双孔型板式无砟轨道可以有效解决线间排水困难问题,与普通无砟板式轨道相比,新型轨道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双孔型轨道板的最大应力、位移和裂缝宽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在配筋总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轨道板的非对称预应力筋设计可以有效减小板底裂缝最大宽度,板底抗裂程度相对于普通轨道板增大33.3%,增强了轨道板的耐久性,且经济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钢—高配筋现浇混凝土结合梁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结合梁的设计由拉应力限值由裂宽度限值的转变,如何计算结合梁混凝土板的裂缝宽度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对此,国内外目前尚无较成熟的公式,大多借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本文结合芜湖公铁两用和长江大桥受拉区裂缝宽度控制的工程实际问题,对两根大型钢-高配现浇混凝土结合梁T1,T2分别进行了疲劳试验和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了结合梁混凝土板裂缝宽度及其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影响结合梁裂缝宽度因素的考虑并不全面,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不能很好地吻合。对于钢-高配筋现浇混凝土结合梁,除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已考虑到的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应加以考虑,其中栓钉数量及布置方式是影响结合梁混凝土板裂缝宽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有高速铁路桥上采用的普通板式无砟轨道系统在轨道板之间存在凸型挡台,排水困难,且部分轨道板由于配筋存在一定问题,在列车荷载长时间作用下,板底出现横向裂缝,为此,提出了两种新型双孔型无砟轨道板,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对其在组合荷载作用下进行内力分析。结果表明:双孔型无砟轨道板相邻底座板缝之间排水不受凸台限制,可以满足铁路桥上线间的排水设计,轨道板的稳定性更好,应力和变形都满足轨道板设计要求;与普通轨道板相比,由于采用非对称预应力配筋,在总体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两种双孔型轨道板的极限承载力变化不大,板底抗裂度显著提高,总体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