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涛 《华东公路》2011,(2):39-41
通过对东坪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的方案探讨,提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应灵活采用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方案,并通过工程设计实例,总结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公路大规模进入山岭区,地形、地质条件趋于复杂化,路线走廊带内的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场区布设条件越发受限,从公路灵活设计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地采用服务区与互通式立交合并的方案。文中分析河南省郑西(郑州—西峡)高速公路尧栾(尧山—栾川)段白云山互通式立交与白云山服务区合并设计的必要性,根据服务区、互通式立交与主线之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提出5种布设方案,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3.
雪宝山互通式立交是G69银百高速公路重庆城口至开县段的一座服务型地下互通式立交,位于主线间距只有1 100 m的财神梁隧道和双河口隧道之间,所处位置地形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匝道布置不当则安全风险大。因此,如何选取地质风险最小的匝道布置方案,是该互通式立交匝道布置独有的特点。介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该类立交的选型和设计思路,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快速路网的逐渐完善,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的疏散功能,互通式立交的合理设置尤为重要,而地形复杂、立交建设条件限制较多的地段,立交方案的合理选型也更加困难。依托郑州市四港联动大道南延与S102互通式立交暨京港澳高速公路薛店互通立交的改建方案研究,探讨复杂条件下枢纽互通立交方案合理选型的方法和思路,并研究了全预制拼装桥梁结构型式,以适应高保通要求。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互通式立交越来越趋向于灵活选择各类变异型方案。随着山区高速公路逐步连接成网,已建成的变异型互通需改造或续建成为复合型互通。按一次设计、多期建设的模式十分符合山区高速公路的互通设计。本文分析一处典型的复合型互通的设计,总结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互通式立交一次设计、分期建设的设计要点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速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多互通式立交的设置位置受到很大限制,导致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之间间距很小。根据隧道内车辆驾驶人员对隧道内标志的识别、辨识、认读,以及车辆变换车道所需距离等条件,考虑对某些处于特殊条件的隧道设置1个变速车道,以缩小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之间的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速度为80 km/h的高速公路2级服务水平下,隧道出口处拓宽变速车道的长度不宜小于309 m,一般宜大于310m。在设计速度为60 km/h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内拓宽变速车道的最小长度为203 m,一般应大于210 m。满足以上条件时,可以在隧道出口处设置变速车道以减少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间距。  相似文献   

7.
山区高速公路小型互通式立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地形复杂和交通量小的条件下,遵循安全、环保、经济、灵活和少占耕地的设计原则,在总结以住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山区高速公路特点的小型互通式立交形式,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如何选择适当的小型互通式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山区高速公路如何在地形限制条件下设置互通式立交、服务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立交、服务区合建时的交通流特性,分析了驾驶人对立交、服务区合建交通诱导的需求,提出了立交、服务区合建的多种设计方案,为高速公路立交、服务区建设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和各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调整,高速公路之间相互交叉的枢纽互通式立交日益增加,对现有枢纽互通式立交的改建也不断发生。如何针对现有枢纽互通式立交的控制因素,结合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深入进行方案比选,提出经济合理的互通式立交改造方案,成为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郑州机场枢纽互通式立交为例,探讨枢纽互通式立交改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少洛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是郑州—少林寺—洛阳旅游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介绍了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总体规划及方案确定,阐述了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与隧道间距无法满足设计规范和设计细则的矛盾,灵活处理互通式立交与隧道间距的问题,提高该段落范围内的运营安全性,研究了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址困难的普遍性问题。在具体勘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由于对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尺度不同,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为了满足规范要求而造成互通式立交工程规模和工程造价显著增加;互通式立交移位设置导致服务对象上下高速公路绕行距离较远,运营成本和社会成本显著提高;互通式立交与隧道段交通事故高发等。具体工程实例表明,在地形、地质、地物等因素限制较多的特殊情况下,根据互通式立交功能和服务对象等实际情况,通过加强交安设施设计来保障运营安全,由此突破互通式立交与隧道的距离要求,属于不得已而为之,但互通式立交方案也是可行的。建议对路线规范相应条款适当放松,改“应”为“宜”,给设计人员留下灵活设置的余地。研究成果对于合理降低工程规模和造价,提高公路安全运营水平,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宿扬高速公路与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交叉点处设置的扬州西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研究互通式立交枢纽主线下穿既有道路设计方案的技术问题解决途径。根据互通式立交枢纽主线下穿既有道路设计方案中比较突出的区域排水、施工组织和对既有高速公路路基的影响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供类似互通式立交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均为高速公路沿线的主要构造物,由于两者的服务功能不同通常分开设置.但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开口与地方道路衔接的需求增加,市内高速公路周边土地资源一般较为紧缺,在不影响营运安全的前提下,新增出入口采用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的形式,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减小工程费用.结合广州南站南出口与金山服务区匝道合并设置的方案,对新增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和既有服务区合并设置条件和要素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隧道和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构筑物,其科学合理的间距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路线走向和运营安全。通过界定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定义并分析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间距过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点,探讨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因素。基于车道变换行为,给出3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及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公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建设中,出现了高速公路和地方公路交错布置的情况,为了满足交通流的转换,又必须设置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成为了高速公路设计的关键。在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中,立交的间距是目前研究比较少的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立交间距过大或过小都存在弊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间距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方法有基于交通流理论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研究和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研究2种办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交通流理论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速公路主体骨架路网已基本形成。对于起到连接主体骨架路网的高速公路,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桥隧占比往往较高,从而造成互通式立交及服务设施的选址越来越困难,方案设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论述了墨江至临沧高速公路镇沅互通式立交与镇沅服务区合建的必要性,通过转向交通量分析,确定了互通区匝道技术指标的选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镇沅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建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了3个合建设计方案。经过对比分析和论证,确定变异A型单喇叭互通式立交+双侧对称布设服务区场区的方案一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周围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加密,小间距互通立交也不断增加,互通式立交设置条件也更为严格。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功能与型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本文以深圳外环高速为例,分析了两个节点的互通功能优化与方案研究过程,意在为互通立交分布密集型高速公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建设互通式立交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来保证特殊条件下互通式立交的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以沪渝高速公路跑马坪互通式立交为例,阐述特殊条件下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假定条件下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经济效益的分析计算,指出了交通量及造价对互通式立交经济效益的影响,并给出了互通式立交经济效益定量分析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平纵面控制因素较多和匝道布设难度大等问题,以广西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天河互通设计方案为实例,分析天河互通方案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2种互通设计方案,并从工程投资、施工难度和运营安全等方面进行优缺点分析和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