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GSM-R网络小区覆盖半径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GSM R网络在中国铁路应用的需要,网络预规划得到广泛的重视。针对中国铁路和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GSM R网络技术,研究了预规划GSM R网络小区覆盖半径的算法。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已知条件和算法三方面来系统的介绍预规划小区覆盖半径的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小区覆盖半径规划的因素,并在链路预算中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供给品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新批复的铁路建设规划线路使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形成多层次铁路网络。文章根据广州市域快轨交通建设情况,结合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十三五”规划线路 18 号、22 号线等智慧售检票系统建设实际,介绍及探讨新时代智慧售检票系统的建设运营、系统功能及规划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铁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外网络安全形势逐渐严峻,铁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问题也日益倍增。为解决铁路网络安全工作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研究了铁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系统。结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标准要求,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结合铁路特有的业务走向和管理流程,制定了备案、整改、测评流程,设计了工作台、台账管理、定级备案、测评管理、整改规划、监督检查、知识库、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完善了铁路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在开展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为铁路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要论述GSM-R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在铁路实际应用中几项关键技术的选择和预测:频率、天线、传播模型和参数、覆盖预测、小区重叠、隧道覆盖等。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存在同一列车经过多个调度管界的情况,需对不同调度管界的调度方式进行统一。而编号方案是调度指挥的基础,统一的编号方案为调度指挥的一致性提供了保障。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的编号方案,包括对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的建设规划、运营管理模式等进行分析,结合城际铁路的业务需求,给出系统架构以及编号原则;参考GSM-R编号计划,制定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的LTE编号方案。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铁路通信网的现有发展状况,比较了国内外DDN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类型通信网的优缺点,对铁路DDN建设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的拓扑结构、业务提供以及网络管理进行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内外快速增长的客货运需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进行规划研究.通过对标三大世界级大湾区铁路发展现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粤港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湾区区位发展优势,对湾区铁路客货运需求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考虑客货运需求、网络空间结构等因素影响,研究提出"外放射、内三角"的路网...  相似文献   

8.
崔文 《中国铁路》2001,(2):31-32,36
阐述了运用市场机制发展西部铁路的可行性,提出了西部铁路经营应采用市场化模式,并分析了2种建设-经营模式,结合我国2000-2015年西部铁路建设项目,给出了若干规划线路建设-经营模式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依据,结合大北京地区的发展构想,提出了重振北京市郊铁路的有利条件;分析了北京市郊铁路在北京地区的功能定位;指出了北京建设现代化市郊铁路网络应具备的技术条件,最后提出了北京市郊铁路规划建议以及近期利用北京铁路枢纽既有铁路线路富余能力,开行市郊列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路正在向高速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对铁路专用移动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SM-R网络以其高效、安全的性能为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系统提供了基础平台,针对GSM-R网络先期规划及建成后的网络优化和运营维护等问题,提出无线环境测量在网络建设和维护中的几点应用,并给出几种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风速、风向角、线路服役条件,车速、车辆参数的车辆侧风倾覆安全性计算方法,为车辆侧风倾覆安全性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是高速铁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监测网的安装范围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运输安全,原铁道部运输局2010年颁布的《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方案》提供了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电网设置范围的计算公式。通过举例分析发现,当公跨铁立交桥与铁路线的夹角大于70°时,该计算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偏小,甚至还会出现负值的不合理现象,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该计算公式进行修改完善。根据公跨铁立交桥与铁路线的夹角大小分(0,70°)、[70°,90°)、[90°,180°)三个区间进行讨论,并利用三角函数法,研究得出一整套新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表明,用新的计算公式得出的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电网设置范围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安全监控性能。  相似文献   

13.
充分考虑高速铁路网络作为多级递阶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对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构建基于时段特定场景的高速铁路列车服务与需求意向集合(t@n-tsdis,train service-demand intention setat network),定义以完成这个集合所需基础设施占用时间为网络能力的衡量标准。提出了两阶段的优化计算方法,并提出多目标优化改进的Pareto(1+1)— PAES算法流程,采用交互式滚动优化策略处理整数约束条件、模糊逻辑罚函数法处理连续实数约束条件、Pareto存档进化策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以某高速铁路网络为例进行能力计算,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着重介绍了利用航测或外业勘测地形数据,在微机上建立设计线行经地区的三维空间的地形模型;利用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桥、隧、路基等设计数据建立线路三维模型,以及将这两个模型拼合在一起形成铁路线路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在拼合地表曲面和线路表面时采用了分治算法,故计算工作量较少且速度快.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Auto CAD及3DS即可达到对铁路线路进行三维造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斜拉索的容许疲劳强度和容许应力匹配的原则提出了铁路斜拉桥理论最小恒活载比的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得到了铁路斜拉桥的理论最小重量.双线铁路斜拉桥对应于高速铁路、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的理论最小重量分别在24.3~32.2、33.9~44.5、40.7~53.4 t/m;四线铁路斜拉桥对应于四线高速铁路、两线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16.
列车运行速度是铁路噪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铁路噪声预测中,确定列车在起动、制动和正常行驶等过程中的运行速度是一较重要的技术环节。笔者总结了依据设计、运行图和牵引计算的3种确定方法,其中重点提出了1种用于噪声预测的简易牵引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铁路工程抗震规范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设计计算方法;并以昆明地铁6号线某桥为工程实例,对比铁路工程抗震规范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设计简化计算方法及时程分析法,能为今后8度地震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需要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和方法,针对CPⅢ控制网测量对仪器配置要求高、需用专用设备和操作软件、控制点布设数量多等特点,论述控制测量的系统配置(仪器、设备、车辆、人员)、控制点布设和测量方法,并对一个测量标段(80 km)所需的成本费用进行测算。根据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需求和控制测量的工作量,按照有关规定计算成本费用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建议CPⅢ控制网测量计费在原来计费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定的幅度。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快、轨道平顺性要求高;对于临近运营高铁路基的基坑开挖,尤其在软土地区,合理的基坑防护可以有效降低基坑开挖对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某城市工程实际,研究某高速铁路附近锚桩防护方案基坑开挖对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分别采用ABAQU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对各施工阶段进行现场监测,对比分析锚桩防护方案基坑开挖引起的高速铁路的附加沉降量与横向水平位移。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附加沉降量与横向水平位移符合规范要求,锚桩防护方案切实可行,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应较好,可以较好的反映高速铁路的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20.
1520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为我国高速铁路在1 520 mm宽轨地区的应用提供平面曲线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设计选用的参考。运用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条件,计算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分析不同平面曲线半径和设计超高对列车行驶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得出不同的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平面曲线参数结果,包括曲线半径合理取值范围、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和缓和曲线长度值。研究结论:(1)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主要受到设计速度和速度匹配的影响,设计速度越高,速差越大,最小曲线半径值越大;(2)在同等条件下,1 520 mm宽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大于标准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3)缓和曲线长度值主要受设计超高和设计速度控制,与轨距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