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设计公理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属性决策过程中容易引起目标冲突、重复决策过程复杂等问题,对基于公理设计理论的多属性决策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独立公理的有向层次化指标分析体系和基于信息公理的方案评价方法.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充分考虑指标的层次性和独立性,使决策者能够理清指标间的影响关系,从而降低多属性决策过程中的指标冲突.通过加入满意度计算项,对信息量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弥补了原有公式仅体现系统能力的不足,并给出了模糊性和非模糊性属性值信息量的计算方法.运用该评价方法,决策者根据系统信息量的大小即可判断方案的优劣.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中决策者决策理性的有限性缺陷,将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引入到轨道交通线网方案比选中,构建了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多目标格序决策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指标类型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综合决策者主观权与数据离散度客观权去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结合决策矩阵,通过对各方案综合差异值的计算,实现备选方案的格序化排序,应用该决策方法对...  相似文献   

3.
不完整格的格序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格序决策理论中格序结构不完整的问题.通过定义格上关键元及最小决定集的确定规则,得到了一种直接由偏序集求最小完备格的并、交不可约元(关键元)的方法;从分析最小格的结构着手,应用逆序嵌人映射的方法确定2个不存在最小(最大)上(下)确界的元素的最小(最大)上(下)确界,从而使得不完整格格序化.最后,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格序偏好的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格论,将方案优选的全序刻画拓展为格序刻画.基于决策理论和模糊集理论,提出了模糊多目标格序决策的概念,建立了模糊多目标格序决策模型.基于正、负理想解的概念,提出了该模型的2种算法.算法1是先对模糊指标值进行加权,然后确定模糊正、负理想解,通过比较每个方案与两者之间的差异选择满意解.算法2是直接在原模糊指标值的基础上确定模糊正、负理想解,并引入满意度的概念刻画每个方案与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后通过加权得到满意解.算法1较简单,算法2则能始终保持模糊元素的线性性质.算例表明,2种算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应急物资调拨中心选址往往以时间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但同时也涉及到经济、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等众多因素。在时间效益十分接近的情况下,综合因素的考虑会使得"不可公度性"和"矛盾性"时刻存在,再有决策者的不确定性偏好关系也会导致很难对备选方案进行绝对化的优劣排序。本文引入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避免了决策者偏好关系的不确定性,打破了一直以来采用中间值、平均值代替评价值而不考虑评价值分布问题的做法。通过对应急物资调拨中心备选方案的格序化排序,选取最优方案,体现了格序决策方法在微差异性方案比选中的优势。最后应用该决策方法对某地区4个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得出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证明该决策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多目标最短路径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满足决策者需要的多目标最短路径问题的有效路径,建立了多目标最短路径模型,并提出了综合k-最短路径算法和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的多项式算法.该算法根据决策者可以接受的各单目标的上限,用k-最短路径算法,分别确定各单目标的可行路径集及其交集.再用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比较交集中的有效路径,最终获得决策者满意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规模定制环境下物流系统评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策团队在选择物流系统时不能精确地量化评价指标而是直接给出语言短语,提出了基于语言信息和公理设计的物流系统评价方法. 首先,利用基于模糊评估标度的集成方法对语言短语处理获得规范化的权重向量,其次,决策团队明确各备选方案的期望符合程度,依据公理设计得到各方案的最终评价指数,最后对上述指数排序,以确定最合理方案. 本文所提方法集成了语言决策理论和公理设计的信息公理原理,应用于某电脑公司物流系统的选择,6位决策成员选择了物流系统评价的6项关键指标及其期望值,通过语言信息的处理得到指标权重向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设计的7个物流系统备选方案,针对服从3种分布的指标期望类型,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合理方案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决策信息为区间数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群体决策过程中难以精准确定指标权重和专家权重,以及难以得到精确决策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值统计和信息公理相结合的群决策方法.该方法将决策个体对各指标的决策信息采用区间数表示;用集值统计模型计算决策群体对各指标决策信息的综合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引入观点分歧度概念,以判定综合评价值的有效性;以有效的综合评价值作为决策群体期望的指标设计范围,根据信息公理计算各方案的信息含量来判断方案的优劣,并给出该决策方法的具体步骤.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在群决策中避免了确定权重的复杂计算过程,降低了决策的复杂度,更加符合决策者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偏好优劣关系具有随机性,且随机事件的概率采用区间值描述的随机格序群体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偏好服从某种区间概率分布的决策方法.将决策者对方案的偏好描述由优于、劣于、等价和不可比4种关系拓展为优于、劣于、等价、无法比较但有上确界、无法比较但有下确界、无法比较但既有上确界又有下确界、不可比7种偏好关系,并结合区间概率的概念、性质和区间数的运算规则,定义了格上偏好关系的概率分布.然后确定方案对偏好关系的概率最大化目标函数,结合优先原则和集结规则,将个人偏好集结成群体偏好.最后,通过案例给出该决策方法的具体步骤,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对以往OODB中对象概念存在的局限性,非形式化问题,从广义性,形式化和实用性三方面,从静态(结构)角度给出了数据对象的半序格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出行者进行路径选择时的动态决策过程,本文采用决策场理论,研究 了多属性条件下,机动车出行者的微观和宏观动态决策行为.分析了决策场理论的基本模 型,构建了出行者动态决策行为场景和框架,以历史出行时间、预测出行时间和两者综合 值作为出行者决策的路径属性,并根据属性与实际出行时间的差值为依据,提出了出行 者注意力权重矩阵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发现,自由流出行时间对出行者决策影响较 大,出行者对路径属性的依赖性非常强,决策过程中存在路径偏好反转的现象,表明出行 者动态决策过程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路径选择是时间累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预瞄跟随理论和驾驶员模型在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预瞄跟随理论及驾驶员的开车行为特性 ,指出汽车智能驾驶与驾驶员操纵行为的内在一致性——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控制特性与熟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基本一致。结合驾驶员操纵行为模式将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划分为信息感知、轨迹决策和操纵控制三个部分 ,并一一加以具体分析 ,利用系统模糊决策理论对几种汽车行驶的典型工况进行了智能车辆方向控制仿真计算。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预瞄跟随理论为智能车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研究途径 ,按照该理论建立的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智能车辆控制算法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3.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法,将信息公理引入其中,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信息公理的优选方法.该方法根据评价指标的决策矩阵,构造出由最优参考数据列组成的理想方案.以信息量为测度评价各备选方案与理想方案的关联程度,通过确定各指标的可接受范围,并通过计算各方案的信息量,获得方案的优劣排序,优选最佳方案.为实现多属性优选,修正了信息量计算公式.最后以链条输送机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双车道公路弯道驾驶轨迹跟踪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双车道公路弯道轨迹跟踪行为的瞬时多变性,及驾驶人模糊感知与主观决策能力导致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驾驶人在前方弯道线形影响下的驾驶特性,引入转向驾驶行为控制因素,运用多目标模糊优选决策理论,研究了模糊性和主观性对轨迹跟踪行为的影响规律;基于灰色理论,利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建立了轨迹跟踪模型.选择5处曲线路段进行实地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行驶轨迹弧长、横向力系数和轨迹侧向偏移是轨迹跟踪行为的控制因素;综合考虑主观与客观因素的权重确定方法,体现了驾驶人在模糊优选决策轨迹跟踪行为中的主观特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仓库和OLAP的民航灾害预警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民航灾害预警管理中的多数据源和多目标决策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OLAP)技术的民航灾害预警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包括应用界面层、辅助决策功能层、库管理及接口层、信息库层和数据层。数据仓库的主题是航空公司、空管中心和机场的预警指标.设计了地域、机构、指标名称和时间4个维度,数据仓库雪花模型,以及年度、季度和月份3种粒度.数据仓库的分割方案是首先按地区维分割,再按机构维分割.#介绍了多维决策分析过程,包括切片、切块和旋转等操作.  相似文献   

16.
��������ϵͳ����ѡַģ���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学合理的多机场系统场址选择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和利益主体的重要决策问题,就是要使系统中各机场容量协调并使系统收益最大化. 在分析旅客机场随机性选择行为基础上,构建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多机场系统场址选择决策过程中多目标价值准则,定量研究宏观机场决策者与微观旅客的相互作用. 模型上层规划从决策者的角度出发,使总的机场建设费用最小,下层规划则描述旅客机场选择行为,并使其总的出行费用最小. 考虑到变量的离散特性,文章分析了求解所构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模型的求解来检验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例计算表明,双层规划模型的多价值准则决策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在多机场系统选址规划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优化机场资源配置和提高机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模拟驾驶人跟车行为,提出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驾驶人“感知-决策-操控”行为模型。建立描述驾驶意愿的HMM模型,模拟驾驶人感知过程,获得期望的车间距;预测模块模拟驾驶人根据交通环境和自身生理、心理状态预测车辆未来轨迹,即决策过程;优化模块描述驾驶人为使预测的车辆轨迹跟踪上期望的车辆间距而采取的操控汽车的执行动作,即操控过程。上述3个模块的滚动过程实现了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模拟。利用自然驾驶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车间距平均误差仅为1.47%,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本文为驾驶行为建模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铁路应急救援决策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铁路应急救援为背景,分析多智能体技术在铁路应急决策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基于分层Agent的铁路应急救援指挥控制结构,并分析了各层Agent的基本功能.根据各层Agent的结构特点设计决策推理的模型,采用基于模糊评价的方法实现管理Agent的决策机制,并阐述了决策算法的计算过程.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列车救援决策案例进行模型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将该方法应用在铁路应急救援决策领域具有可行性.Agent技术和模糊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为研究铁路应急救援的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交通治理政策生效的关键是能够影响个体出行者的行为决策.为提升城市低碳交通治理政策的有效性,有必要研究城市出行个体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情境依赖、学习能力与个体出行行为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将外生政策纳入个体出行行为决策过程研究框架,分析外生政策对出行行为决策与情境依赖和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低碳出行决策过程的逻辑模型,该模型可为出行行为决策实证研究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