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冲击碾压是地基处理的一项新工艺,与传统压实机械相比,其压实效率高,费用低且处理厚度大,特别是在处理软弱土地基时有明显优势。针对重载铁路施工中出现工后沉降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冲击碾压工艺的原理、设备和方法以及对路基施工质量的影响。施工实践表明:冲击碾压工艺可提高路基压实度,减少路基工后沉降量,确保铁路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红层软岩填筑路堤的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考察红层软岩填料在不同压实度工况下的沉降特性,合理确定利用红层软岩填筑路堤的压实参数。研究方法: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验证红层软岩填料填筑路堤的适宜性。研究结果:红层软岩填料路堤的工后沉降随压实系数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压实系数分别为0.87、0.90、0.93、0.97的工况下,最终工后沉降与路堤高度的比值分别为2.4‰、1.913‰、1.833‰、1.673‰,能够满足《200 km/h铁路暂规》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的要求。研究结论:红层软岩可直接用作路堤填料,填筑压实系数宜控制在0.93以上。该研究成果对广大红层软岩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建黄(骅南)—大(家洼)铁路的工程地质情况,对过渡段路基采用C组土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改良后填筑。从填料选择、施工工艺、过程控制、沉降观测、检测标准等方面探讨了过渡段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通过改良土分段集中路拌解决了过渡段填筑质量受地域、土质等影响的问题。黄大铁路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质量良好,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及路堤本体的压实系数、地基系数均满足压实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出针对山前冲洪积复杂地质情况路基加固及进一步控制工后沉降变形的系统性措施,介绍了路基沉降尤其是工后沉降的计算方法,重点介绍螺杆桩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与要求,阐述了螺杆桩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要求建议。  相似文献   

5.
路基填料的控制是保证路基填筑质量及控制工后沉降的首要环节,工程中常出现压实系数指标可满足规程要求但地基系数K30即使多次碾压仍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其原因与我国铁路路基规范中填料适用性检测方法有关。根据国外及我国公路部门的相关经验,采用加州承载比CBR试验检测路基填料的强度指标,对确定路基填料的适用性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CBR试验方法操作过于繁琐,周期较长。本文提出了一种路基填料的新型动态质量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检测路基填料适用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CFG桩作为软土地基加固的措施之一,近几年在铁路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高速铁路对路基变形要求较高,而经CFG桩复合地基处理的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很小,所以,只要在施工中注意质量控制,完全可以达到高速铁路的控制沉降要求。根据CFG桩的原理,介绍了CFG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滨州市博兴立交桥高填土路基在短时间内建成通车 ,采用沉降分析控制施工 ,机械压实与行车荷载共同作用 ,以达到稳定路基减少工后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路基工后沉降不同要求,分析路基沉降的概念和工后沉降组成,提出不同标准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必须树立一致的过程控制理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视地质核查、沉降观测与分析、动态设计,加强施工组织和过程控制等措施,达到工后沉降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验证红层地区粉喷桩复合地基及软岩填料路堤的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设计控制标准的要求,以指导设计与施工。研究结论:通过试验段的实验研究表明:红层软岩填料的压实系数应控制在0.93以上,且路堤填完后至少6个月才能铺轨。在此条件下,粉喷桩复合地基路堤顶面的工后总沉降能够满足设计控制标准(沉降15 cm,沉降速率4 cm/年)的要求。验证设计采用粉喷桩(桩间距1.0 m,桩直径50 cm)复合地基及软岩填料填筑路堤是可行的。该成果对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填料水泥改良室内试验结果,选取6%水泥改良黄土路基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及检测试验研究.通过水泥改良黄土时效性试验,确定以3 h对应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最终压实检测指标;采用不同压实工艺对不同厚度改良黄土填料进行压实试验,得出选定水泥改良黄土路基填料松铺系数为1.1~1.2,松铺厚度为20~30 cm,最优含水率为12%,最佳的碾压方式为静压1遍、弱振1~2遍、继续静压2~3遍.路基沉降长期观测及工后沉降预测结果表明,在满足压实系数0.95的条件下,水泥改良黄土路基本体的平均沉降率为0.24‰,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路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冰水堆积物路基压实质量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泸高速公路沿线广泛分布有冰水堆积物地层,而冰水堆积物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国内尚没有先例,因此有必要对冰水堆积物路基压实质量评定方法作进一步研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雅泸高速公路某标段现场试验研究,根据不同尺寸灌砂桶检测数据的对比,提出采用直径为填料最大粒径3倍的灌砂桶检测路基压实度最为合理,并建立沉降差与压实度的对应关系,据此,建议采用沉降差来控制冰水堆积物路基的压实质量,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减少了对路基结构的破坏,更利于机械化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合肥-南京铁路试验段改良膨胀土路基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建时速200km合肥—南京客货共线铁路的大部分路基为膨胀土地质,对膨胀土质进行改良,对路基填筑工艺和质量进行控制,是合宁铁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工程试验段设置了改良膨胀土路基沉降观测断面,通过研究试验段改良膨胀土路基基底沉降、改良膨胀土路基本体压密特性、路桥(涵)过渡段路基压密特性等变化规律,预测工后沉降非常微小,能够满足路基工后沉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地基作为铁路运行的基础设施,是确保铁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高速铁路对路基施工后沉降控制要求非常高,对软土路基采用各种类型桩基进行加固是高速铁路控制沉降的有效措施.本文对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处理中常用的几种桩基的成桩原理、适用范围、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流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不同类型桩基的造价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工...  相似文献   

14.
CFG桩复合地基在铁路客运专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铁路穿越不良地质时,常常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加以解决,以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尤其是客运专线铁路.CFG桩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处理路基基底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满足工后沉降及列车高速运行的要求.本文着重研究CFG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结论:经过路基填筑、工后沉降评估、无砟轨道施工和一年多的观测验证,只要严格按照复合地基的原则处理,严格控制工艺过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后的路基工程沉降量完全可以达到设计标准,实现路、桥、隧标准要求的铁路轨道线形.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在软土路基地段修建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包括软土地基基本特性、综合勘察模式及物理力学参数选取方法,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沉降估算分析方法及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路基填料工程特性、改良方案、填筑压实工艺及动力特性,桥路过渡段填筑工艺及实际过渡效果等.详细介绍了代表性工点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各环节试验的研究结论.为软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石太铁路客运专线Z8标段路基施工,研究分析影响路基工后沉降的关键因素和原因,从实践和理论上提出石太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控制与监测方法,可供以后施工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按时速200km以上的高标准设计。路基本体及基床下部均要优先选用A、B类优质填料,现场很难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对部分填料进行改良处理,以减小工后沉降和位移变形并增强路基刚度。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的发热和膨胀作用来改良基床土的物理特性,其优点是稳定性较好,病害破坏后的自恢复能力强。路基填筑施工要重点控制软土地基处理,优先做好试验段,找出满足路基施工压实要求的各项参数。路堤土的夯实要分层进行,严格控制分层填筑厚度。施工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做好工后观测和记录,作出沉落曲线图。  相似文献   

18.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低山丘陵区路基工后沉降变形量控制施工,就控制路基工后沉降变形量的主要技术措施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取、施工过程控制与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典型断面的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证分析了上述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李锁平 《科技交流》2003,33(2):33-37
重型铁路、快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沉降标准要求不断地提高,因此,软土路基沉降控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但要在设计中加以控制,也要对施工过程加以严格控制,它是控制路基基底稳定和控制工后沉降的一项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铁路杭州东站站房空间受限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及填筑压实两个难题。针对场地施工作业面狭小、工况复杂和常规的加固方法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特点,经过综合比选,将泡沫轻质土这种新型材料应用于处理铁路深厚层软土路基。通过对软土地基的沉降监测,采用泡沫轻质土置换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基底附加应力,能大幅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同时,能解决狭小空间填筑压实困难。研究表明,泡沫轻质土置换加固是一种有效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