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传真通的原理、功能及用途。  相似文献   

2.
铁通客户服务系统(简称客服系统),与计费、账务、营业及网管等系统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是服务客户的有效手段。客服系统具有排队、座席、Web、自动语音应答(IVR)、传真、Email、录音、监听/回放、管理、统计查询、维护等系统功能,还具有业务受理、话费查询、话费催缴、客户回访、投诉受理、故障受理、咨询等业务功能。通过各种接入方式,客户能够享受客服系统提供的各项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姜敏 《铁道知识》1996,(3):26-27
电子信箱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通信手段,电子信箱系统是建立在分组交换网上的增值业务系统,铁道部于1993年引进了美国的电子信箱系统,系统的主机采用的是美国CLX820型容错计算机。它是一个具有高可靠性、不间断服务的计算机。这套系统与铁路现有通信网,即:铁路分组交换网、铁路电话网、铁路传真网相连,组成了中国铁路电子信箱系统CRMAIL。该系统已于1995年10月1日正式试运行。 那么,什么是电子信箱?电子信箱与我们过去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语音/传真信箱系统的特点,系统的构成,与程控交换机的整合及共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铁路传真网的现状研究提出了建立铁路高效传真网的设计方案,使用计算机(作为传真服务器)通过电话网和互联网收发传真,自动确认传真接收者身份,突破了传统的传真收发方式和传真接收者身份验证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电子邮件在欧美尤为流行,在我国也逐渐开始使用,并得到迅速普及。电子邮件是一个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发送和接收电子信息的系统。用户分配到一个信箱后,便可以完成写信、读信、打印、回复、转发等功能,用户的操作不受时间和信息形式的限制,可以传送一般的信函、文件,传送传真、图象、话音等其它形式的信息,而且邮件不受收方是否开机的限制。电子邮件所具有的功能是电话、BP机、移动电话、点到点通信系统以及简单的留言系统无法比拟和取代的。 铁道部在引进建设全路分组交换网的同时,引进了美国Sprint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建成了铁路电子信箱系统,一期工程提供多达5000个信箱,为全路各部门采用邮件方式传送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53 什么是多媒体电脑?可实现哪些功能? 多媒体指文本、静态图象、声音、视频图象、动画、图形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信息传播媒体。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称为多媒体电脑。一般在多媒体电脑中配置了CD—ROM、声卡、解压缩卡、传真卡等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ITU-T关于传真分组装拆设备的3个建议的主要内容,还介绍了商用FPAD设备的功能及主要技术特 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转辙机系统方案设计,以一种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过程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转辙机功能元结构图,通过功能元的功能载体优化组合实现转辙机系统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车载综合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原理,阐述车载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及软件设计。提出一种无人驾驶模式下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车载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地面控制中心对列车的乘客保护、车载信息通信及乘客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ATS标准化接口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分析了ATS数据种类。针对运营和维护的各种需求,提出了实时数据服务、FTP服务、数据库服务、远程调用服务、信息服务等5种服务类型,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等内容。为实现ATS系统对外统一的接口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城轨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是未来城市轨道建设的必然要求。讨论了作为信号系统核心子系统之一的计算机联锁设备与门设备的接口逻辑和联锁软件实现方法;阐述了计算机联锁应用层软件相关部分的设计方案,以适应城轨正线联锁设备的国产化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高速铁路司机行车前疲劳状态进行检测,可预防疲劳驾驶,保障行车安全。为此,设计开发了高铁司机行车前疲劳检测系统。检测了高铁司机的心率变异性、闪光融合频率、血氧、血压、呼吸、体温等心理、生理指标,并调查主观疲劳程度和出乘前一晚睡眠时间,获得了180人的有效数据。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综合疲劳指数,并验证综合疲劳检测模型的拟合度。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和CART决策树算法,将综合疲劳指数分为4个等级。系统可在5 min内完成全部检测,即刻出报告,可防止高铁司机疲劳驾驶,并促使他们出乘前注意休息。系统附加提供按摩放松操作和保健知识推送,同时建立个人档案,以便长期监测司机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14.
设备检修分布运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应用于铁路系统的行业软件,从电务检修基地对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就设备检修的各类管理、分布应用状况、检修计划与检修量完成汇总、设备查询统计、打印、基地检修数据上报等方面,研究开发一个适合电务部门发展方向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在一个牵引系统故障时,列车自动运行(AT10)模式下停车有时会产生冲标.应用列车系统自身工具软件,采集了列车正常运行、1个ICU(逆变器控制单元)故障、2个ICU故障等三种状态下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格式转换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列车ICU故障后,由于低速时列车需要进行气制动补充,而电一气制动转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介绍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设备硬件改造及软件升级的整个过程,包括设备现状分析,提出改造内容及目标,在车站现场进行工程实施的方法等。改造后的设备在性能、稳定性、可靠性、故障率等方面恢复到正常水平,功能有了很大扩展与提升,可进一步满足运营需求,延长设备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7.
制动系统的性能对列车安全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EP2002制动系统气动阀单元(PVU)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搭建列车动力学模型,并编写防滑控制逻辑,与AMESim气动阀模型进行联合仿真,验证防滑逻辑的有效性。从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仿真结果可以得出,所搭建的EP2002的PVU与真实系统的反应一致,验证了PVU模型的正确性。从防滑控制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所设计的防滑控制逻辑能够达到控制要求,在发生连续滑行时能够达到稳定的防滑效果,为实际列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故障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高铁车站跨车场接发列车引起客服系统信息误判的问题,从列车到发时刻生成入手,剖析该信息从CTC系统生成并逐级下传至客服系统的全过程,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分析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推荐了最佳解决方案。建议办理跨场接发列车的车站接入路局端"客服系统与TDMS系统接口设备"时,需提前修改该接口设备软件,即可避免客服系统信息误判,从而确保客服系统可靠、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特点,国产综合监控系统RT21-ISCS以"域"为单位,构成各级相对独立的自治软件系统,通过骨干网连接,形成地理更加分散、系统更加庞大的实时分布式控制系统。基于域的平台管理,实现了可靠的系统冗余和有序的数据流组织。根据线路规模、接入范围、服务模式等将综合监控系统划分为单域和多域2种系统结构。结合工程应用,详细描述了典型多域结构下的软硬件部署。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客运服务人员智能化监测与管理水平,文章基于超宽带定位和健康监测技术,设计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人员的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从系统架构设计角度出发,对系统的总体架构、逻辑架构、业务功能架构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从系统实现角度出发,提出定位基站和系统软硬件部署方案,实现对客运服务人员的定位、轨迹追踪、健康状态监测和应急调度管理等功能,为提高车站运营管理效率和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