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9年5月24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第4部分:运营规范》送审稿审查会。会议由专委会方少轩副主任主持,邀请业内8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标准主编单位及参编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专家组听取了标准编制汇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9日,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在渝主持召开了国家标准《跨坐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杨瑾峰处长、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雷丽英处长、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吴波总工程师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领导和专家讨论并通过了《跨坐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大纲、编制计划及进度等,明确了编制组人员及分工,并对下一步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2005年11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组织的评审会上,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公司主编的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送审稿)》,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国家适时出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的质量验收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标准,意义重大。参加评审的有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的领导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设计部门和相关研究院所、高校的专家。他们认真听取了与会领导对规范编制工…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20-22日,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作为主编单位,施仲衡院士领衔主编的《地铁设计规范》在北京召开了修订启动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陈重司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周楠森副主任等领导、主参编单位领导和全体执笔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北京市自2007年以来所开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研究工作,以及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对北京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技术路线、所确定的主要技术标准及其创新性突破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阐述。《规范》全面覆盖了所有30余个专业和系统,重点阐述在以人为本、提高运营效率,强化安全体系、防灾减灾,网络化及资源共享,节能环保以及总结以往工程经验等五大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5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家标准《轻轨设计规范》送审稿(以下简称《规范》)审查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沈阳、青岛、苏州、武汉、珠海等的14位专家组  相似文献   

7.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4):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标函[2005]84号文的通知,国家标准《单轨交通设计规范》于2005年7月启动编制工作,现已完成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编制企业级 BIM 标准体系文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论述项目管理框架,提出城市轨道交通 BIM 标准体系编制的科学管理方法。文章参考项目管理框架五大过程组管理理念,将 BIM 标准体系编制工作拆分为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大过程,研究每个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范围和管理方式,继而得出每个过程中的工作内容、步骤及重难点,形成 BIM 标准编制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文章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 BIM 标准体系编制的科学管理方法,可以加强对 BIM 标准编制工作的全面理解,提升 BIM 标准编制工作的管理水平,为科学管理 BIM 标准编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108-108
据深圳商报消息:由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标准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19日在深圳召开。该标准,作为行业中最新技术的结晶,将促进我国屏蔽门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我国屏蔽门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该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通用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和包装、运输与储存要求等。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在各委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编辑出版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一集,在南京举行的“首届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上推出获得了与会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根据建设部领导的指示,为了全面贯彻南京会议的精神,委员会将继续组织会员单位总结整理经工程实践检验、相对成熟的技术,并将其转化成国家级工法、导则、指南加以推广,继续出版《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二集、第三集。  相似文献   

11.
从设计角度出发,对《地铁设计规范》、《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在桥梁抗震设计标准、分析方法、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各规范的设计原理及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设计规范》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方法较为简明,便于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概念更加明确,设计方法更加具体,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状态把握也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2月27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第一届第四次会长办公会议、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有关司局领导莅临常务理事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11年06月05日,记者获悉,北京市规划委已启动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据悉,该规范将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近期发展和地方特点、运营管理模式,结合北京的气候特征、地质条件、线网特征、线路敷设方式等,对车站换乘方式、车站规模、扶梯和电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高架车站设计中所用地震参数的异同,包括地震重现期、反应谱曲线构成、衰减指数等,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多遇地震下低烈度区软弱场地的地震作用提高最多,比《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约提高30%,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约提高80%。通过某场地条件下高架车站墩柱截面设计比较,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圬工量提高20%。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1月1~4日,北京和利时集团亮相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装备展览会(2011METROCHINA),全面展示了其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城铁自动化是和利时集团的骨干业务之一,包括综合监控、信号和无线通信3个专业系统。公司具有一支200多人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实施队伍,参与主编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2本国家标准,已完成及在建的项目覆盖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大连、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于高架车站承受列车荷载的结构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非承受列车荷载结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建桥合一"的高架车站存在各规范对年超越概率、反应谱定义方式和参数取值以及强度验算指标规定不统一的问题,给设计工作带来困扰。结合工程实例,对多遇地震水平各规范应用中的设计水准以及强度指标相对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多遇地震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水准以及反应谱峰值远高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强度验算方面,以《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容许应力为验算标准更为安全,并在工程实例分析中得到验证;地铁高架车站多遇地震水平的强度验算过程可简化为采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地震动输入、直接采用《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强度验算。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需要进行抗震设计,但我国缺乏成熟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流程.依托GB 50909-2014《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流程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抗震设计流程,并对一个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抗震设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09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十九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于2009年2月27~28日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谭庆琏、北京市副市长黄卫、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钱七虎等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大会由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主任宋敏华主持.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委员单位、建设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项目课题组成员单位、全国各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设计、施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近200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9.
《铁道技术监督》2011,39(11):19-19
2011年10月10日,第1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工作正式启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交协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有关领导,以及城轨建设运营相关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0.
非常高兴参加首届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今年7月19日,建设部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座谈会,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的研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会议精神,我部质安司、科技司、城建司、标准司、规划司等部门,会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及其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有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努力工作,提出了工作计划,并组织力量总结整理一些经过工程实践经验、相对成熟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向这次会议提交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一集)》,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同志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在此,我代表建设部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