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禁摩的政府决策,终于在新年伊始强行实施.广州市政府似乎已下定决心,执意要把摩托车这种在国际国内合法的交通工具阻于城外,也执意去剥夺广州数十万计摩托车消费者使用摩托车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施善昌 《摩托车》2004,(11):11-12
城市禁止摩托车上牌照,看似影响了摩托车的生产、供应、销售,对摩托车行业的发展颇为不利。其实,由于禁摩的同时,也禁掉了摩托车作为个人交通工具这一主要功能,所以,因禁摩而受影响最大的恰恰是摩托车的使用者——最大多数的改革开放受益者。这也是我们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中讨论因“禁摩”而引发的种种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交通摩托车禁行(简称"禁摩")问题,分析了摩托车交通带来的安全和污染问题,建立了Logit Kernel方式划分模型,并从完全"禁摩"和公交优先引导两种交通策略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交通策略实施后摩托车出行分担量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从正面引导减少摩托车出行的公交优先策略对限制摩托车出行的效果并不明显,要想改善摩托车出行带来的交通问题,必须实施"禁摩"交通政策。  相似文献   

4.
只有重视品牌营销,使用户认可、相信品牌,在摩托车重新回归都市之际,企业才能抢得发展先机,备战城市市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大国,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摩托车生产大国却实施着禁摩政策。自1985年北京开始禁摩后,禁摩之风迅速席卷全国。为何要禁摩?官方说法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可禁摩政策已经持续十几年了,以堵车为首的主要交通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时至今日,堵车几乎是所有城市的痼疾,"堵城":蜂拥而现。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禁牌”已成近年来业内的热门话题,它给摩托车行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冲击,并且差一点断送了我最爱的选择(我在《摩托车信息》2001年第6期“艰辛摩托梦”一文中已述及此事)。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禁牌”声,摩托车行业真的会被窒息或剿灭吗?我急迫地想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真是天遂人愿,最近,母亲参加一个考察组赴东南沿海学  相似文献   

6.
摩托之殇     
《摩托车信息》2007,(6):3-3
广州全面“禁摩”。事先曾有公告,广州的摩民们,曾既忐忑不安又无可奈何地等待着2007年1月1日的到来。因为心被蹂蹒、意志被强奸得太久太深。他们知道“禁摩”这个事实无从改变。也不能改变。所以大多麻木了。但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当他们心爱的摩托将永远离他们而去时,广州摩民心底里还是感到了一种无法抑制的痛楚,同时,中国摩民也感受到了这种痛楚,进而演变成不可遏制的愤怒:广州当局,你凭什么“禁摩”,你有资格“禁摩”吗?谁赋予了你这种权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编辑絮语     
《摩托车》2010,(10)
<正>坏小子[亮亮]上个月,有两条关于摩托车的消息刺激了我的神经,大致内容都是说某某骑着摩托车在进行一些暴力行径。前者说的是在遵义禁摩后,当地靠摩托车为生的个体户(摩的驾驶员)不满禁摩命令,跨上了他们的生存之本—摩托车,集体扛起铁锹去砸执法车辆。后者说的是石家庄的两个小伙子骑着"山货"摩托车抢夺中年妇女挎包。前者  相似文献   

8.
耳光响亮     
有朋友到广东江门公干回来,聊起江门的摩托车,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江门,中国最年轻的摩托车基地,上升势头之猛,人们除了惊奇以外,更多的是咋舌了.而这一点,尚不能成为我们的关注重点,因为我们更多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江门摩托车的消费使用环境,也就是说,在全国城市一派“禁摩“声中,江门却另行其道,对摩托车大开绿灯,而结果更令人称意外,江门街头的摩托车洪流,并没有影响江门照常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照常“蓝天碧水“而又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破解江门城市与摩托共荣之谜,是对城市“禁摩“倡行者最有力的抨击,说得更严重一些,堪称是对“禁摩“者的一记响亮耳光.……  相似文献   

9.
深蓝 《摩托车信息》2009,(12):24-25
尽管"反禁摩"声音不断,但是"禁摩"浪潮丝毫没有消退之意,继续在全国范围内肆虐,"禁摩"城市大军不断壮大。"禁摩"这个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的特色现象,一直处在摩托车行业的风口浪尖,与摩托车行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让人痛心的"禁摩"在市里执行,不但街上巡逻的警察多了,连收购旧摩托车的车贩子也多了. 昨天,我正在门口专心致志地擦拭爱车.突然,一个声音传来:"师傅,你这车卖不卖?"我被吓了一跳,赶紧回过头去看,问话的是一个中年男人,手里拎着一块破纸板,上面写着"高价收购摩托车".我说了句"不卖"又继续擦着车.  相似文献   

11.
LPG摩托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出台了"限摩、禁摩"的地方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限摩、禁摩"的城市已超过100个.这种做法虽然减少了废气排放,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但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为此许多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环保摩托车进行研究和开发,LPG(液化石油气简称)摩托车就是诸多环保车中的一种.与燃油摩托车相比,LPG摩托车具有排放污染小、经济性好、技术上易于实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彬:去年我接受采访时曾提出几个概念:一、新一轮城镇化为摩托车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未来4成的摩托车消费在城市;二、摩托车3%的消费税有望取消;三、禁摩令是政府推卸管理责任的行为,而且阻断了国内摩托文化发展,松绑“禁摩令”有助于缓解城市拥堵;四、“戴头盔、亮大灯”,在中国推广HHRT运动;五、摩托车排放限值将再降20%~30%.  相似文献   

13.
交管热点     
《摩托车》2012,(4):8
武汉桥梁、隧道2012年全面禁摩据武汉市交管局的最新通告,自2012年1月5日起,长江二桥禁止摩托车、非机动车通行,而此前,长江二桥是允许通行摩托车的。此外,武汉市长江大桥、江汉桥都已全天禁止摩托车、非机动车通行,而三环线全线、长江隧道以及即将通车的二七长江大桥也明确禁止摩托车、非机动车通行,这也意味着武汉市的桥梁和隧道开始了全面禁摩。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2010,(4):95-95
<正>国内摩托车市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已有近十年时间,但引人深思的是,我们充其量也仅是摩托车大国而非强国,在摩托车文化的建设和普及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路离不开发自内心热爱摩托车的发烧友、车迷朋友们。在国内城市普遍限摩、禁摩政策下,正是你们——令人尊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编辑老师,你们好! 去年岁未曾给编辑部去信一封,想必各位老师早已看过,事隔不到一月再次提笔是想再谈谈禁摩这个谈滥了的问题,这个话题大家不知谈了多少次,贵刊在2002年第4期和第7期也曾刊发了我的言论《人性压制不住》和《禁摩是倒行逆施》二文.  相似文献   

16.
一生摩缘     
很多摩迷朋友说,他们之所以成为摩迷,是和摩托车有缘。 我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摩迷,因为我从来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按这个标准来衡量,我这一辈子也成为不了一个真正的摩迷,因为年龄不允许我再驾驶摩托车。但是,我却与摩托车有着终生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正10多年来,每年的5月17日逐渐成为全国摩托车爱好者自发的节日。"我要骑"成为全国广大摩托车爱好者发出的共同心声;表达了大家反对禁摩、依法骑车的共同心愿;体现了广大摩托车使用者希望出行便捷、告别拥堵的共同向往;彰显了中国摩托车行业和谐共存、健康发展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8.
强春云 《摩托车》2005,(3):35-35
近几年来摩托车在我国的日子似乎是越来越不好过了。各大城市禁摩之声不绝,一些中等城市也迎头跟风,约好了似的和小小的摩托车过不去。就连笔者所在的小城(县级市)也开始实施禁摩了。价格便宜,方便快捷,使用成本又低的摩托车到底是招谁惹谁了?让这么多地方不待见?细细地分析一番,却发现摩托车不但没招谁惹谁,在所有机动车辆之中由于个小力单,还常常是被欺负的主儿。如今被很多地方封杀,真的是比窦娥还冤!笔者也是骑车好几年的人了,如今说这话并非偏袒己爱,实在是言出有据,且听一一道来:一、几乎所有地方禁摩的首要理由都是摩托车由于数量过…  相似文献   

19.
走进二手车     
有些事实,你不得不面对. 因为燃油价格飙升、摩托车上牌收消费税、部分城市"禁摩"、电动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换代以及汽车拥有者的增加等,使摩托车销售至少在一些地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市场冲击.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低迷,摩托车出口受阻,中国摩托车行业已走进了发展的“黑夜”。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将重点转向国内市场.一纸摩托车下乡令.厂商向农村蜂拥。前景却甚不明朗。显然。中国摩托车行业已是四面重围,前路满是拦阻。在如此环境中,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撕碎“禁摩令”,杀开一条血路,打开“禁、限摩”封杀下的城市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