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地下车站埋深达102 m,车站具有规模大、洞室群复杂、周边环境敏感的特点。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设计理念,创新性提出地下车站清污排水分离系统的设计概念。详细介绍车站包括进、出站通道、站台层及设备用房的特殊结构布置形式,对站内各部位排水排放量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各部位结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排水设计。考虑清水系统经过防排水措施的有效疏导,再经过排水管路、管沟自行排出车站;污水系统采用真空抽排方式提升至室外污水压力井;废水汇入通道楼扶梯下集水坑及废水泵房提升至室外废水压力井,在排水过程中清水与污废水排放路径达到完全分离,达到了清水可利用、污废水可纳入市政的环保目的。  相似文献   

2.
地下车站需及时排除车站内雨污废水以确保地铁安全运营.传统排水系统需设置集水坑和提升设备,雨污废水布置位置点位多,系统复杂;车站主废水泵房和区间废水泵房设置位置低,受地下水位影响土建施工难度大,与市政接口较多且不易协调;此外,传统排水还存在密闭性较差的问题.针对真空排水系统在地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系统集成,对地铁地下车站中央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对全地下车站雨污废水系统进行整合,采用中央控制,集中排放.  相似文献   

3.
结合无锡地铁三阳广场站工程实践,分析地铁地下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且面积超过单线标准车站站厅公共区面积2.5倍时,其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性能化设计分析所采取的消防措施.提出量化站厅公共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限制车站内商铺的总面积、强化防火分隔和防排烟系统、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等建议.推荐站厅层起火工况下,站台层滞留乘客通过列车往下站疏散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介绍北京地铁2号线公用无线系统的改造工程,主要包括隧道区间各种中继长度的划分,以及在隧道、车站、站台、站厅的无线覆盖方式,特殊车站、站台站厅的天线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八达岭长城站是京张高速铁路唯一的地下车站,也是我国第一座深埋地下的高铁车站。八达岭长城站具有车站埋深大、客流集中、进出站行程较远、进站乘客站台等候时间长等特点。为了提高旅客舒适度和车站服务水平,改善站台空间环境和旅客心理感受,通过对八达岭长城站站台基本方案及3种加宽方案站台安全、舒适度及客流模拟分析,得出站台加宽之后均满足疏散及施工安全要求,且极大提高了站台区域的服务水平。三个站台加宽方案中,从整体的造价、服务水平等方面综合比较,推荐站台加宽方案1,站台加宽长度376 m最优。  相似文献   

6.
正3月6日上午,拱形运架一体机缓缓将一块长9.71 m、高1.3 m、重17.7 t的半拱形预制结构吊装到位,标志着上海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拱形顶板的所有吊装工作顺利完成,这也是预制拱形顶板吊装工艺首次在全国地铁建设中应用。15号线吴中路站是地下2层岛式车站,地下1层为站厅层,地下2层为站台层。采用"预制+现浇叠合拱壳结构"新工艺,不需要立柱,有利于扩大站厅层的空间,减少现场支模的繁重工作量,还能节省大约  相似文献   

7.
问题63当采用三线二岛地下二层站的布置时,地下二层的2个站台与共用地下一层站厅是否可划为一个防火分区是否需做防火隔断答:当三线两岛车站为同一条线路(即两岛之间的线路为本线的存车线、折返线)时可不做隔断,可与地下一层站厅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否则,需据情况另做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出深埋地铁的新站型,进行紧急疏散演算, 探讨针对深埋地铁新站型的人员消防疏散的计算问 题,通过计算来验证和归纳深埋地铁站在建筑设计时 应重视的设计要点,为未来深埋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 参考。将两座车站的客流代入两个深埋车站的新站型 中,根据国家标准和新地标的疏散公式进行计算。结 果表明: 首先,新站型的建筑形式是成立的,可以满足 国家标准疏散的要求; 其次,两个计算公式均反映了客 流与疏散设施的匹配度问题,当客流较大时,需增加通 行设施的数量以及缩短站厅层至站台层的距离来满足 疏散要求; 再次,通过北京新地标的公式计算发现,在两 种站型通行设施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影响深埋车站人员 疏散时间的两大因素是站厅至站台的距离和客流。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地铁地下车站站台或轨行区火灾时站厅公共区域的安全,调研现阶段保证站厅到站台楼梯或扶梯口处具有不小于1.5 m/s向下气流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排烟控制方式和防烟空气幕,分析排烟控制方式设计过程中的流速与过流断面面积,认为排烟控制系统中的流速为断面的平均流速,过流断面为站台楼扶梯入口段截面,提出站台除楼扶梯洞口外,...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铁二号线行政中心站防排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当地铁发生火灾事故时,能提供有效的排烟手段,为乘客和消防人员输送足够的新鲜空气,形成一定的风速,引导乘客迅速撤离现场。西安地铁二号线行政中心站在站厅层中部设置公用大厅,在大厅中央设置采光顶,站厅与站台之间设置通透的天井。由于车站中板上开设大面积的孔洞,相当于使站厅与站台连通,通过计算设置防排烟措施,满足站台和中庭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要求。1工程概况  相似文献   

11.
李晓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2):142-145
通过对地铁车站传统污水池+污水泵技术、常规密闭水箱污水提升技术、真空污水提升技术的应用情况,结合运营需求,对基于凸轮泵污水提升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从解决痛点(如卫生条件差、清掏费用高)问题出发,以低维护和高可靠性(如高吸程、清底、双液位传感器控制和智能化)为目标,提出采用基于凸轮泵技术的地铁污水提升技术,从而解决污水池清底难题,改善运维条件,降低运维的难题和强度,结果显示整体运行效果良好,同时也给出今后进一步优化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的排烟效果,以郑州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利用FDS(火灾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的排烟工况下的火灾数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以下结论:在安全疏散时间内,除了着火点周围3 m区域范围,其他位置均能够满足乘客的安全疏散要求;火灾时,相比排烟管道设置在站厅层公共区围护结构两侧区域,排烟管道在站厅层公共区中部区域时更有利于乘客的安全疏散;在进行排烟设计时,站厅层公共区易发生火灾部位周围沿站厅层长度方向上12.6 m范围内、宽度方向上6.45 m范围内不应设置排烟防火阀。  相似文献   

13.
地铁内排水泵站的设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地铁内排水泵站的设置原则,以及各类泵站的设置位置、泵站最大排水量、集水池有效容积大小、泵站应采取的监控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应在考虑可能的施工方法、正常运营和事故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废水量、泵站失去工作能力时对地铁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再确定泵站的能力、控制方式、设备选型等。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站型多为地下结构,车站的通风采光模式为机械设备通风和人工设备照明,同时全地下结构型式的车站土建投资相对较大,高架车站和地面车站的建设对城市的区域交通和区域景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4座已建成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浅埋明挖"车站设计案例,对车站建设的研究背景、空间设计、自然光引入、精细化设计方案及后期实际运营效果进行了分析.针对该站型在场地适用性、建筑节能、空间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结合市政绿化带建设将车站设置在路侧绿地下面,减少地铁建设对市政道路和既有管线的迁改,并结合车站土建结构施工"明挖"的特点,减少车站结构埋深,节约投资,提升站厅高度,塑造挺拔舒适的候车空间;同时设置屋面采光天窗,形成车站站厅自然采光通风的效果,减少车站设备系统的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这种绿色节能的创新设计思路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得到实际应用,不仅实现了车站"浅埋"的优势和适用性,达到运营经济、设备节能效果,还能营造一种舒适、健康的乘车环境,为后期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分析北京地铁传统的污水提升系统,指出其在建设、设计和运营中暴露的问题,论述采用新型污水提升系统的必要性。针对地铁运营情况,提出新型污水提升系统的设计选型要点,并对两种新型污水提升系统(密闭式污水提升装置和真空污水提升系统)进行分析。说明这两种污水提升系统在设备占地、节水、减少设计接口、降低施工难度、改善卫生条件、减少维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对其在地铁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地铁车站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分析广州轨道交通5号线站厅、站台层分离的典型车站,着重论述地铁车站建筑布置形式与站址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布置形式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问题阐述设计观点和思路,并提出该类方案适用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初步的解决问题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内空调控制温度及系统运行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广州地铁站内气流温度、速度的实测,计算相应的相对热指标(RWI),发现虽然能够按照《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实现从室外到站厅、站台厅温度的递减,但RWI值波动较大,导致乘客在行进过程中无法获得"暂时舒适"。因此,提出根据室外逐时温度,给定适当的相对热指标差值,确定地铁站内夏季空调各时刻运行控制温度,以满足乘客的过渡性舒适要求。根据室外逐时温度变化及客流量的波动,计算地铁站台厅内夏季典型日逐时负荷及逐时送风量,提出夏季风机分时段改变运转速度或运行台数的运行方案。探讨两种极限热损失率(HDR)所对应的冬季地铁车站内的控制温度,提出冬季站台厅温度的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湿式污水提升系统、一体化污水提升系统以及真空排污系统三者的优缺点,指出地铁建设中的污水提升采用真空排污系统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真空排污系统既解决了传统污水泵房气味恶臭的问题,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一体化污水提升系统存在的后期检修维护问题,在地铁车站的应用前景看好.真空排污系统也存在价格相对较高、施工精度要求高、真空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