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芜湖市轨道交通是国内首次采用中运量跨座式单轨系统建设的轨道交通骨干线,建设实施的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共设有34座高架车站,其中28座设于路中。车站选型的合理性、平面布局的便捷性、建筑形态的美观性直接影响其运行效率和城市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交通建筑功能提升的需求、高架系统景观协调性的要求和对地域文化性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路中高架站的轻量化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对车站使用功能、站台利用率、区间景观效果、结构受力分析、与道路适应性、设备用房布设条件等多方面分析与研究,芜湖市轨道交通高架站选择侧式站台作为车站标准站型。提出了根据车站所处不同区位的具体属性特征,进行站点周边规划与景观融合的一体化规划设计;以标准站型为研究对象开展平面布局优化与空间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针对工程穿越芜湖市老城区时,路中绿化带宽度仅为3 m,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式难以满足实际设站条件的工程实际,研发了跨座式单轨新型结构体系成套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对芜湖市轨道交通工程路中高架车站的选型、平面布局、立面设计、空间利用、结构体系、抗震设计及节点设计进行了全面介绍,对一系列关键技术及创新进行了系统总结,独...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设计,其型式的选用不仅直接决定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居民出行的方便性和城市景观的协调性.在介绍车站选型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深圳轨道交通3号线标准高架车站的设计过程,分析了沿线环境特点;通过对高架车站两种主要型式(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的系统比较分析,提出了深圳轨道交通3号线应采用岛式站台.  相似文献   

3.
林力澜 《铁道勘察》2024,(1):144-150
为研究轨道交通高架车站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协调性,建筑形态的美观性,运用总结归纳法和项目分析法进行深入研究。(1)车站选型:应充分考虑车站及区间对城市景观视觉影响;(2)地域文化艺术性:应突出地域文化独特性,并与交通建筑性质紧密联系;(3)车站轻量化:应尽量减小车站实际体量,从而达到视觉上轻巧舒展;(4)体现交通建筑属性: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同时具备交通建筑的可识别性。研究表明,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芜湖1号线、2号线一期轨道交通高架车站景观设计,采用“分段一致,一线一色”的设计理念,运用芜湖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车站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产生呼应;从长度、宽度、高度3个维度控制车站体量达到车站轻量化,减小车站规模;建筑形态、色彩、材料在满足车站功能的前提下,选用最简单的建筑形态,摒弃多余装饰;车站功能空间组合优化可为运营管理提供最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以杭甬客运专线绍兴新柯桥车站设计为实例,介绍了轨道交通车站布设方案的综合评价案例.方案评价中不仅要对车站土建工程造价进行分析,还要对本项目引起的相关改拆建造价、项目区块内土地价值等进行综合比选后作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高架车站设计选型,通过对岛式车站和侧式车站设计介绍,对2种型式的车站客流特点、站台至站厅提升设备布置、车站的管理与使用、与区间的衔接、高架车站的景观、环境及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侧式车站型式更适合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高架车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标准站的站位和车站型式,对高架轨道交通使用功能和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对城市规划及城轨周边地区未来的发展也有间接影响。介绍了高架标准站的设计原则,通过对高架路中站与路侧站的比较,确定路中站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对高架路中站2种站台型式(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及设备管理用房采用内置或外挂4种常见车站型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高架标准站应该采用路中岛式,设备管理用房内置的车站型式。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的建筑拆迁、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等与城市既有景观设施的矛盾日益突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既有景观建筑及市政设施的影响成为项目建设中的重点,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文灶站为例,对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车站形式的选择如何结合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环境等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对光伏电池、光伏支架的选型进行分析,研究光伏阵列安装倾角与年总辐照量及阵列间距之间的关系,根据轨道交通光伏系统的特点,选取经济评价指标,对直接关乎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倾角选择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最终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阵列布置方案和并网方案。结果表明:济南轨道交通R1线高架车站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徐爽 《广西铁道》2009,(3):8-9,11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古田二路高架车站的总平面、车站建筑、车站立面造型、无障碍等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及具体布置。并以该车站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设计的一般原则及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常见形式。同时,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出采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道路堵塞和拥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连接主城区与近郊城区的快速公交通道,线路长度长、站间距大。不同于主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其敷设方式选择对工程规模、投资控制、运营管理尤为重要。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为例,研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通过合理确定敷设原则、精细化的线位方案比选以及多专业协调设计,建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尽可能多采用经济性好、建设速度快的高架敷设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结合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北湖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实践,对高架线的环境景观适应性进行探讨,从车辆、结构、轨道、建筑、声屏障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减振降噪研究和景观优化设计,提出综合整治、优化方案。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降低高架线对周边环境、景观的影响,能够满足相关要求。从促进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降低城市财力负担等方面来看,在类似于长春这样的中等规模城市和外围组团中,应大力发展环境景观适应性好的高架线路。  相似文献   

12.
深圳地铁3号线高架车站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架线路的增长比例更快.如何在高架车站的结构选型和设计方面取得优势,将高架车站对城市空间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和其他城市地铁建设经验,对高架车站常用结构方案及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类似高架车站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根据深圳地铁3号线“建桥一体化”高架车站结构受力特性,采取针对性的结构设计措施和验算手段,可以对该类结构特点扬长避短,满足轨道交通对高架车站结构安全性和乘客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轨道交通高架混凝土结构表面涂装方案,从耐久性和景观需求出发分析其必要性,从工程造价、防护效果、使用年限、耐久性等方面对其常用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并举例说明其在两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实践。分析表明:轨道交通高架结构表面涂装主要是基于提高耐久性和城市景观的需求;表面涂装方案应纳入高架景观专题进行经济技术比选;建议选用耐久性使用年限长的涂装方案,其中水性涂料涂装方案施工简单、性价比高、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14.
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是国内第1条以BOT模式建设的轨道交通线。阐述该项目的四大设计管理特点:业主和设计联合体互动,开展专题研究和专项设计,采用车站建筑一体化综合设计,在国内首次引入"轨旁设备"专业和两阶段"CSD(综合管线)/SEM(预留孔洞)"设计。总结出该项目九方面的工程设计特点:国内首次采用"轨道+物业"的发展模式;国内首次引入"车站周边规划"专项设计;国内首次采用π型高架三层岛式车站方案;国内首座预留"通过线路换边实现同台换乘条件"的高架车站;国内首次实现轨道交通车站与国铁站房屋顶有机融合、一体化设计,打造了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国内目前最集约利用土地的龙华车辆段;高架景观及环境效果领先;国内首次采用"车站群"的运营模式;国内首次采用RAMS系统保证管理。  相似文献   

15.
跨坐式单轨高架车站结构型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跨坐式单轨高架车站结构型式的选择,需根据其周边环境、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下管网等综合因素确定。重庆轨道交通较新线为国内首条采用跨坐式单轨胶轮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其一期工程的高架车站有11座,按结构型式可分为门式刚架结构、单层独柱墩结构和双层独柱墩结构等3种;接结构受力体系可分为“建桥合一”和“建桥分离”2种结构。其高架车站结构选型可为我国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深圳地铁3号线高架线路比重大的特点,提出高架线路应重点研究的几个课题,以解决高架线路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方法:结合城市规划、高架线周边环境、结构体系等进行综合技术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深圳地铁3号线高架线路设计中对高架桥梁、车站站台型式、减震降噪等课题的研究,探索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设计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措施。研究结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选型除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外,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统一考虑,通常应选择箱形梁。高架车站站台的型式从运营、体量等方面考虑,一般宜选择岛式站台。高架线路的减震降噪要从结构、轨道、声屏障等方面采用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对于城市高架轨道景观评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为此需首要建立一套较为客观、简捷、实用,又能得到专家和公众认同的景观评价体系。研究方法:本文选用“目标—指标层次结构”模式,就是AHP层次分析方法,从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2个方面去构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并以重庆轻轨2号线中的2个有代表性的区段景观,对该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论:经实例验证,本文建立的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能够具体体现出高架轨道景观的差异性,并能反映具体差异点及差异程度。可明确量化地反映高架轨道交通的景观评价等级和其中单项指标的景观等级,并具有可比性,其结果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的实际情况,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车站的设计实践和通车运营后的情况,阐述道路中间修建高架车站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同时重点探讨高架车站设计中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高架线路在用地规划控制之初就应考虑布设于道路一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石武客运专线全线采用综合接地系统,全线车站均为综合站房形式,防雷系统和综合接地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运专线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防护要求,以郑州东站为例,对郑州东站的信号用房综合防雷和综合接地系统实施方案汇总分析。着重分析目前客运专线所采用的综合站房内信号设备用房的防雷设计以及高架车站内综合接地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以及与传统的信号设备独立用房和非高架车站内综合接地系统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综合设计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阳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3):55--58
以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高架段)施工设计为例,分析研究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整体交通规划相协调,车站设计与物业开发相结合,车站建筑与内部装修设计、绿化设计及周边环境一体化设计,车站建筑与标志系统及共性运营设施相协调的综合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