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春  许志鸿  陈兴伟 《公路》2003,(4):111-114
通过对不同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分析了集料密度和混合料空隙率的不同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对于确定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对其间的异同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定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时应尽量避免的人为影响,同时对今后测定和计算方法的规范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依据微分等效介质理论和试验测试确定结构设计材料参数,通过有限元法和路面结构层控制指标参数开展不同厚度、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复合材料组合设计计算,确定采用弹性模量为2 800 MPa的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复合材料为面层材料,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面层60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0mm结构组合完全能满足轻型交通旧路罩面受力与变形要求。同时,经过实际工程应用证实,该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路面结构组合优于同类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刮板式沥青混合料提升运输机交通部郴州筑路机械厂何万彬大中型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在完成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过程后,都需要把成品料通过运送设备提升运输到具有一定卸料高度的成品料贮存仓内。成品料提升运送设备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斗式提升运输机、爬斗(车)式提升运输...  相似文献   

4.
为使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设计时体积特征更明确,最佳沥青用量来源更有依据,采用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确定合成级配的矿料间隙率,并按照常温下沥青刚好填满矿料间隙的假设换算沥青用量和有效沥青用量,然后进行混合料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沥青用量符合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经验用油量范围,且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满足相关要求,说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法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金牛娟 《上海公路》2015,(1):52-54,12
通过试验研究了直投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和体积指标的计算问题。结果表明,直投式改性剂参与计算后,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和空隙率计算结果减小,矿料间隙率和有效沥青饱和度计算结果增大。对掺用直投式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在配合比设计及体积指标计算时,直投式改性剂不宜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不同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分析了集料密度和混合料空隙率的不同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对于确定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对其间的异同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定沥青混混合料空隙率时应极力避免的人为影响同时对今后测定和计算方法的规范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灌注式水泥-沥青混合料设计与路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注式水泥-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在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中填充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兼具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的复合材料。采用体积法设计高空隙率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其最佳沥青用量;通过不同水灰比和不同灌浆量的水泥浆灌注的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低温劈裂强度,确定水泥浆的合理水灰比和单位面积合理的灌浆量。利用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水泥-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和良好的水稳定性,在普通水泥浆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水泥-粉煤灰一沥青混合料同样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刘勇  陆阳  杨彭 《中外公路》2011,31(3):252-255
热压式沥青混合料(HRA)以其优良的防渗抗冻及耐久性能在英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但在中国工程应用中尚不多见.为探讨热压式沥青混合料在中国西部高寒山区应用的可能性,笔者分析了英国热压式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从级配组成特征、沥青用量的确定和验证试验等方面,对比了中国热拌密实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和英国设计方法的异同,并结...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沥青发泡最佳组合条件下,提出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Sup25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为例,首先变化成型温度确定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最佳成型温度相对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可降低20~30℃;其次,通过改变旋转次数,确定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旋转次数为100次;然后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分析,提出了可参照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指标及成型方法,为今后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我国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生态化路面和大孔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特点,探讨了大孔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将强度理论运用于透水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设计中,通过对设计区域汇水量的计算,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利用主骨架空隙体积填充法进行集料级配设计;再通过混合料析漏试验和马歇尔试件肯塔堡飞散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进行相关的强度检测.试验表明:混合料在确保空隙率的同时满足路面的强度要求,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对研究应用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差距明显,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介绍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比较。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首先利用空隙率与沥青用量关系曲线依据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初步确定沥青用量,然后进行析漏试验和飞散试验检验,最终确定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热量损失的机理,建立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通过计算可得沥青混合料运输到摊铺现场时的温度值和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的程度,从而为沥青混合料在搅拌时出厂温度的确定、各种消除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和热量损失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灌注式水泥-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在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中填充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兼具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的复合材料.采用体积法设计高空隙率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其最佳沥青用量;通过不同水灰比和不同灌浆量的水泥浆灌注的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低温劈裂强度,确定水泥浆的合理水灰比和单位面积合理的灌浆量.利用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水泥-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和良好的水稳定性,在普通水泥浆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沥青混合料同样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彭波  原万杰  陈忠达 《公路》2005,(4):148-151
利用不同方法测出的沥青混合料密度与实际密度相比,误差明显偏大,引起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丧失可信度。采用表干法、水中重法和蜡封法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测试,以数理统计方法为理论计算依据,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综合考虑空隙率和吸水率与密度的相关性,确定与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相适应的密度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对同一种沥青混合料,不同密度试验方法实测结果差别较大,对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以空隙率确定沥青混合料不同密度测定方法,为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砂砾式防裂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的特点,描述了拌和楼标定的主要内容及重点控制项目,详细分析了拌和楼的产量确定的依据和方法,并针对生产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提出了砂砾式防裂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重点控制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半柔性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讨论了半柔性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基体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按此配制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具有的空隙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雷钰燕 《公路》1991,(8):20-23
本文给出了用马歇尔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中最佳沥青用量的数学模型(MP)_M和(SMP)_M,为此设计方法提供了程序计算及进一步定量化研究的途径.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及“对话式”功能,且确保了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体积极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离不开精确的基础数据,在进行了集料有效密度测量研究和粗集料间隙率试验探索系列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体积配比设计计算方法,经室内路用性能试验验证,用本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抗滑性能,防水性能,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应力吸收层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一种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沥青混合料;并采用CAVF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到同时具备抵抗变形能力和良好变形性能的粗粒式骨架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车辙能力和低温抗裂性等。同时,提出了确定该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范围的方法,结果表明,油石比在5.6%~5.8%之间时,该沥青混合料具备良好的抗车辙能力和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20.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不同于传统沥青混合料,它由较大粒径的集料形成骨架和一定量细料进行填充,形成的单粒径骨架嵌挤连通空隙结构,空隙率较高,难以完全使用常规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其沥青含量。笔者参考国内外排水性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方法,考虑沥青被集料吸收的比例,通过沥青膜有效厚度和集料比表面积初步确定沥青用量,提出了其计算方法,并结合设计空隙率、析漏试验与飞散试验综合确定LSPM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