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船舶操纵模拟器在船舶通航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船舶日趋大型化,导致原有航道和港口不能满足大型船舶的安全通航或靠泊要求。针对转向频繁、转角大、掉头区域不足、水深较浅的高难度航道,在船舶操纵模拟器上实施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模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对狭航道的设计或改造工程进行验证,并提出通航安全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岩松  翁跃宗 《中国航海》2007,(1):72-74,80
结合开展码头工程通航环境安全评估的专题研究工作,探讨船舶操纵模拟试验方法在码头工程通航环境安全评估中的应用,该方法主要包括通过船舶操纵模拟器的模拟试验获取的模拟船舶运动参数和运动轨迹,应用航迹带宽度、潜在操船水域、效用函数和靠泊操纵危险度等概念,对拟建码头工程所需的航道宽度、船舶回旋水域和靠泊操纵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判。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客观、合理地分析与评估码头工程的通航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峡船舶交通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岩松 《中国航海》2005,(3):37-40,61
采用雷达观测方法获取台湾海峡船舶交通实况,应用自行开发的基于电子海图的观测数据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台湾海峡船舶交通流分布,建立交通流模型,揭示台湾海峡船舶交通流特点和潜在危险。其调查与分析结果为实施台湾海峡船舶交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船舶交通流组合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船舶交通流预测的研究能为港口设计及船舶通航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基于港口特征、船舶行为和船舶交通流的历史数据,建立了一种改进的船舶交通流变权组合预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现有船舶交通流预测算法中存在的预测精度不高、依赖于经验的不足.以天津港主航道连续9年的历史观测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减小单一模型预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了整个预测系统的精度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域通航环境的分析和船舶流量的统计,采用VB 6.0编程方法设计并建立船舶交通模拟实验平台,对船舶会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实现通航风险的有效评估,其评价结果具有实时性和区域性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实时获取准确的长江在航船舶的交通流状态信息是长江海事监管智能化的基础。在分析长江流域航运监管交通流信息采集需求基础上,设计了多源信息融合的长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状态信息采集系统三层构架,其中由IC(Interated Circuitcard)卡子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子系统、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子系统、雷达子系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子系统、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层,依托现有的长江航运信息网络与公共通信网络设施组成信息传输层,由交通流数据库、电子航道图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信息处理层。同时,分析了AIS子系统、RFID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采集船舶交通流信息关键技术,并展望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精确地模拟内河船舶交通流的运行状态,根据内河船舶相互影响特性,将航道作为交通流中为船舶提供通航服务的主要资源,将船舶行为及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通航服务资源的内河船舶交通流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结合长江干线某断面流量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内河宏观交通流.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强黄浦江水域通航秩序管理,优化黄浦江通航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进出黄浦江船舶流特点,上海海事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对黄浦江水域实施船舶流的交通管理并加强防治污染监管.笔者以上海海事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水域通航安...  相似文献   

9.
船舶会遇是海上船舶交通研究的重要方面。传统的船舶会遇研究数据采集花费巨大,而海量、实时的船舶AIS数据则真实记录特定水域的船舶会遇状况。根据海上交通工程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设计了高效的从海量的船舶AIS数据中提取船舶会遇信息算法,并以厦门湾的船舶AIS数据为例,从船舶会遇的空间、时间分布,会遇船舶尺度和态势等多个角度研究分析了厦门湾船舶会遇状况。研究结果可为港航主管部门改善海上通航环境、降低船舶事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域船舶污染事故高风险区域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船舶污染事故高风险区域是制定有效防治污染事故对策,降低事故风险的基础。采用风险评估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出评估单位区域船舶污染事故风险的运算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实现对渤海海域船舶污染事故高风险区域的定量评估。该海域的4个高风险区域是:老铁山水道周边海域、大连港周边海域、长山水道至天津港航线周边海域、成山头水道至渤海海峡航线周边海域。  相似文献   

11.
A risk analysis approach to the capital planning of vessel traffic services (VTS) is embedded within the benefit-cost methodology. The method is discussed in the Canadian context, but has already been used to plan the Hong Kong VTS system. Recently, in response to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 the US Congress asked for a study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VTS systems in American ports and waterways, and the US Coast Guard chose to apply our risk analysis approach to their study.  相似文献   

12.
刘志刚 《船海工程》2007,36(2):123-125
介绍AIS研制背景、功能及作用,着重分析AIS对VTS应用的影响,它能减轻VHF操作员的劳动强度;扩大VTS的覆盖范围;便捷船岸沟通;有助于提高搜救效率及海事证据的采集等。  相似文献   

13.
首先阐述模糊预测法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获取交通流信息的不完整、不全面等问题,提出利用非固定值的模糊权重进行船舶交通流量预测,最后通过对不同模型的验证结果对比来说明本文的预测模型稳定性好、精度高,模糊控制在船舶交通流预测中有效。  相似文献   

14.
海洋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港口的吞吐量随着船舶运输而增长,导致海洋交通流特征复杂。本文运用大数据挖掘进行海上交通流特征分析,从系统功能需求和数据库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利用Visual Studio2012进行系统开发实现,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吴淞口警戒区通航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吴淞口警戒区的通航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对船舶交通流、船舶类型、气象海况的分析,结合笔者的一些工作实践,对吴淞口警戒区的通航管理难点和重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修华林 《中国水运》2007,5(11):20-21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港口已成为城市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在资源要素全球配置的今天,拥有一个强大的港口,就等于开启了一座城市的活力之门,就等于找到了一条城市经济的腾飞之路。  相似文献   

17.
舰船雷达波隐身技术是舰船设计的重点工作,针对舰船RCS计算分析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频快速优化算法,可对电大尺寸舰船目标的RCS进行高效精确分析与求解,有效提高舰船雷达波隐身优化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Legislative measures, rather than furthe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re needed if there is to be any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Vessel Traffic Services. Reasons are given why this conclusion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COST 301 Study with respect to legal liability of Vessel Traffic Services.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传统数字PID控制方法在舰船动力装置控制中的原理和应用情况,分析了传统数字PID控制方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专家PID控制方法,最后介绍了该方法在舰船动力装置控制中应用实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通过对交通流量及影响交通流量的因素,交通流量与交通安全的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提高航道的交通流量,并保证船舶的交通安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航道的通航能力的航政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