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气汽车发展的必要性 由于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其排放的废气中有害成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汽车废气中的最主要有害成分是HC、CO和NOx,另外还有醛类、苯等。国内外的各种统计资料表明,城市地区70%以上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于汽车。据1998年北京三环路内初步测定,CO、HC和NOx这  相似文献   

2.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及炭烟等。在相同工况下汽油机排放的CO、HC和NOx的排放量比柴油机大,因此目前国家标准中对汽油机主要限制CO、HC和NOx的排放量。而柴油机由于其燃烧时混合气形成的时间非常短,在空气不足或混合气不均匀的情况下主要是产生炭烟污染,因此排放标准中主要限制柴油机排气的烟度。  相似文献   

3.
车用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CO、HC、NOx、PM等,对人类和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废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程度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汽车排放法规,以限制汽车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为减少汽车的污染物排放,各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减少排放和净化的措施,机前净化技术就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汽车排放污染主要指CO、HE、NOx等到有害气体的释放,其主要释放渠道与比例如下:排气管排放:CO为98%~99%,HE为55%~65%,NOx为98%~99%:曲轴箱窜气:HC为20%~25%,CO为1%~2%,NOx为1%~2%;燃料蒸发:HC为15%~20%。排气净化装置的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排放污染问题,轿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的很大程度上也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评价内燃机水平,除了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三项技术性能指标外,还必须有排气净化性能及噪音的技术指标。一部好的机器,既要动力性能好、油耗低、使用寿命长,而且还要排气净化程度高、噪音低。这些指标是相互影响的,不能对某一项片面地加以强调。汽车排气净化关系到环境卫生,人民的健康。因此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汽车从排气管排出的废气中有CO、HC、NOx及尘埃等;从曲轴箱排出的废气中有HC、极少量的CO及NOx;从汽油箱及化油器浮子室蒸发出来的是汽油蒸气(HC)。上速物质都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用汽车的数量日益增长,汽车排气中有害物质排放量己成为大气污染物中的主要来源。根据资料分析,大气中CO、HC、NOX含量中来自汽车排放的比例分别为80%、70%和42%,此外还有颗粒污染、光化学烟雾和温室气体等,汽车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世界各国对汽车排放都制定有严格的法规进行限,  相似文献   

7.
我国治理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以燃料为动力,不论是烧汽油还是柴油,在燃烧过程中不断排出废气,废气中含有CO、HC、NOx和颗粒物等有害成分,这些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的健康。汽车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大问题,汽车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有关资料调查表  相似文献   

8.
曾文 《汽车维修》2009,(10):36-37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等有害物质,其中NOx的产生主要取决于高温和多氧,就目前而言,废气再循环系统(EGR)可以有效地降低NOx的浓度。废气再循环系统由EGR阀、EGR真空控制阀、EGR控制电磁阀、控制器(ECM)和EGR阀提升传感器等组成。  相似文献   

9.
张晶 《汽车与配件》1998,(7):18-19,21
一、前言 汽油车除排放的尾气会污染大气外,它的燃油箱等燃料供给系统产生的汽油蒸气(主要成份为HC)如果直接向外排放,也会污染大气。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HC、NOx等,这些污染物分别由汽车的排气管、曲轴箱和燃油系统排出。它们在整车污染物的排放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参见表1)。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CO约50~150kg,HC约200~400kg,NOx约50~150kg。平均每燃烧1t燃油生成的有害物质达40~70kg。这些有害物质排  相似文献   

10.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和现状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耗油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杨静 《汽车与配件》1999,(27):18-19
一、前言 由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各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排气公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 柴油机由于其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应用越来越广泛,柴油机排气中CO、HC、SO~2等的排量相当低,NOx  相似文献   

12.
在大气污染中,汽车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有关资料介绍,大气中所含CO的75%,HC和NOx的50%来源于汽车的排放,“尽可能地降低有害排放”已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厂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现代”汽车公司从设计、制造上,采取了以下六种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燃油蒸发、尾气污染等问题,使排放控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3.
为达到模拟汽车在实际道路上行驶的瞬态工况,文章利用底盘测功机,在不同工况下给汽车加载不同的负荷,并进行测试。通过对瞬态工况下排放试验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汽车尾气排放中CO,HC,NOx在不同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时的变化趋势与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在行驶速度较低时,尾气中CO和HC的排放量较大,NOx的排放较小;行驶速度较高时,CO和HC的排放量较小,而NOx的排放较大。  相似文献   

14.
旨在减少氮氧化物(NOx)和CO2排放的伊顿新技术促使了汽油机和柴油机能够达到即将发布的排放法规要求。未来排放法规将带来实际驾驶循环(RDE),测试过程变得更加苛刻,对控制NOx和CO2排放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汽车制造商也需要对未来柴油发动机的应用前景和技术需求进行重新考虑。伊顿内部废气再循环(iEGR)技术直接控制柴油机排气系统的热管理,让汽车制造商能够满足严格的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车用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越来越严重,降低汽车排放污染已成为能源和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汽车污染物排放主要有曲轴箱渗漏、燃料蒸发和排气管尾气排放三种方式,其成分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气体(C0、HC、NOx、醛类)和颗粒物(碳黑、焦油和重金属等)两大类.柴油机排气中的NOx和颗粒物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环境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汽车的无线电干扰、噪音、排气污染,被称为汽车的三大公害。汽车排放废气中的CO、HC、NO、Pb、SO_2等排放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甚大。作为在汽车发动机中起主要作用的配件——火花塞,其性能对发动机性能,包括排放有很大影响。为了顺应环保的要求,我公司目前推出绿色环保系列火花塞。 绿色环保系列火花塞就是指那些不影响环境或对环  相似文献   

17.
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瞬态工况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德清  袁银南  孙平  陈竞 《汽车工程》2007,29(2):117-120
通过对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和0#柴油尾气排放的测量和分析,研究瞬态工况有害排放物模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0#柴油相比,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可显著改善冷启动过程的HC和CO排放,其HC、CO和PM比排放分别降低76.9%、45.7%和52.8%,但NOx比排放增加5.8%。燃料在燃烧转变为CO2和H2O释放出化学能的同时也将空气中的N2氧化成NOx,因而可用NOx/CO2来描述NOx排放随运行工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陈洪林 《汽车维修》2001,(11):46-46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排气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有: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化合物)、SO2(二氧化硫)、碳烟、醛类以及一些致癌物质等,不但严重污染了大气,恶化了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家公安部和环保局为了有效控制机动车的排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经国务院批准,从1999年1月1日起,对外埠进城车辆进行排气检验,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一律不准进城.车辆经长期使用,各部性能大幅下降,尾气排放大都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机动车排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主要由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碳烟颗粒构成,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长久危害,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近几年来,经常出现的区域性重雾霾天气,PM2.5值超标的来源之一就是机动车排气污染物。因此,机动车排气污染防  相似文献   

20.
实施排气再循环EGR反馈控制,使排气再循环量始终保持在15%~20%的最佳范围内,从而有效地减少了NOx的排放量。二者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三元催化转换器和排气再循环装置EGR的作用,同时降低HC、CO和NOx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大幅降低了油耗,提高了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