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隧道路面加铺普通微表处层易出现强度不足、行车噪声大等问题,掺加橡胶粉及纤维对普通微表处性能进行优化,通过抗滑性能及耐久性试验,研究不同纤维种类及掺量下橡胶粉微表处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微表处混合料构造深度变化不明显,当纤维掺量大于0.2%时,构造深度随掺量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油石比大于7%,纤维掺量在0.2%~0.25%之间时,微表处混合料的抗磨耗性能、抗车辙性能及抗水损害性能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普通微表处混合料抗裂、抗车辙、耐久性不足及抵抗重交通能力差等问题,将一定量聚丙烯纤维加入普通微表处混合料中,对其配合比和路用性能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微表处混合料中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1%,最佳油石比取7.2%;纤维微表处混合料在最佳油石比7.2%下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及抗松散性能;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纤维微表处混合料维修后,路面的平整度得到显著提高,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也得到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寒高海拔环境下纤维类型及用量、改性乳化沥青类型对微表处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乳化沥青和4种纤维制备纤维微表处混合料,并对其抗磨耗性能、抗水损性能、抗轮辙变形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量在0.1%~0.3%范围内时,纤维掺量越大低温抗裂性能越好;微表处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或玄武岩纤维,其综合路用性能表现最优;SBS/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综合了SBS和SBR改性乳化沥青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黄伟  高萍 《中外公路》2013,33(1):256-261
介绍了影响聚丙烯纤维微表处性能的各种因素,通过拌和、粘聚力、湿轮磨耗、负荷轮和低温劈裂试验得到聚丙烯纤维微表处和普通微表处的最佳油石比,然后进行肯塔堡飞散试验和车辙试验来检验两者的路用性能,通过比较发现:聚丙烯纤维微表处稳定性更高,抗车辙变形能力更强,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中外公路》2021,41(4):307-312
针对普通微表处抗裂性能和抗车辙能力等的不足,室内采用微表处常规试验和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及汉堡车辙试验(HWTD),对比分析水性环氧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和纤维改善微表处性能效果的优劣;并探讨纤维掺量变化对微表处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结合料类型或添加纤维稳定剂均能提升微表处的相关性能,其中纤维的整体改善效果相对最好,尤其是低温性能,且能够兼顾改善微表处的各项性能。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抗车辙性能和成本造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耐磨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略差于聚丙烯纤维微表处,通过剂量优化玄武岩纤维微表处的整体性能仍优于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和SBS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根据微表处性能变化和经济因素,推荐微表处中纤维的掺量为0.10%~0.20%。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纤维掺量对微表处混合料施工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加可显著提高微表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松散性能和抗滑耐久性,基于以上研究推荐聚丙烯改性微表处混合料的最佳聚丙烯掺量为0.1%~0.2%。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MS-7型超粗微表处的组成设计与路用性能,通过直剪试验分析最大密度级配曲线n值对内摩擦角的影响,基于施工和易性确定MS-7型微表处的级配范围;通过湿轮磨耗试验和负荷车轮黏砂试验确定MS-7型微表处的油石比;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MS-7型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的影响;通过轮辙变形试验对比分析MS-7型微表处和多层微表处的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不同类型微表处级配中最大粒径的增大及MS-7型微表处最大密度曲线中n值的增大,微表处集料的抗剪强度及内摩擦角增大;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的MS-7型微表处级配对应的最大密度曲线n值为0.3~0.6;MS-7型微表处的油石比为5.0%~7.0%;温度是影响MS-7型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水泥掺量为3%、速凝剂掺量为0.9%时MS-7型微表处可在3 h内开放交通;MS-7型微表处的抗车辙性能显著优于多层微表处。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9,(10)
为了研究橡胶颗粒和聚酯纤维对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与降噪特性的改善效果,通过常规拌和试验、黏聚力试验、负荷轮车辙试验综合优化聚酯纤维和橡胶颗粒的掺量,进而采用低温SCB试验、剪切疲劳试验研究纤维橡胶微表处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与耐久性,并选取轮胎振动衰减与室内轨道下滑试验来研究和评价纤维橡胶颗粒微表处混合料的减振与降噪特性,结合实体工程应用情况,验证了聚酯纤维与橡胶颗粒复合添加剂对微表处混合料的抗滑、降噪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橡胶颗粒能够延长微表处混合料拌和时间,但橡胶颗粒会对微表处混合料抗磨耗性能、低温抗裂性和抗车辙性能有负面影响,当掺加0.2%聚酯纤维后,微表处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与抗疲劳性能明显得到改善,最终推荐复合添加剂的最佳聚酯纤维掺量为0.2%、橡胶颗粒掺量为2%~3.0%;聚酯纤维-橡胶颗粒微表处混合料比普通微表处混合料有更好的路用性能和减振、降低路面的噪声性能,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实体工程现场行车噪音实测结果表明,在60、80、100km/h行车速度下纤维-橡胶颗粒微表处路面的行车噪音比普通微表处混合料减小了5.1、4.7、3.6dB,研究成果为改善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和微表处罩面材料降噪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橡胶颗粒和聚酯纤维复合添加剂对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与降噪特性的改善效果,通过拌合试验、粘聚力试验、负荷轮车辙试验综合优化聚酯纤维和橡胶颗粒的掺量,进而采用低温SCB试验、剪切疲劳试验研究纤维橡胶微表处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与耐久性,并选取轮胎振动衰减与室内轨道下滑试验来研究和评价纤维橡胶颗粒微表处混合料的减振与降噪特性,结合实体工程应用情况,验证了聚酯纤维与橡胶颗粒复合添加剂对微表处混合料的抗滑、降噪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橡胶颗粒能够延长微表处混合料拌和时间,但橡胶颗粒会对微表处混合料抗磨耗性能、低温抗裂性和抗车辙性能有负面影响,当掺加0.2%聚酯纤维后,微表处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与抗疲劳性能明显得到改善,最终推荐复合添加剂的最佳聚酯纤维掺量为0.2%、橡胶颗粒掺量为2%~3.0%;聚酯纤维-橡胶颗粒微表处混合料比普通微表处混合料有更好的路用性能和减振、降低路面的噪声性能,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实体工程现场行车噪音实测结果表明,在60、80、100 km/h行车速度下纤维-橡胶颗粒微表处路面的行车噪音比普通微表处混合料减小了5.1、4.7、3.6 dB。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引入纤维微表处概念及施工工艺,从理论上概括了纤维微表处技术的综合路用性能及工艺优点,从选材及工艺控制的角度介绍了实现相关路用要求的科学途径,又通过相关试验过程进一步验证了纤维微表处与普通微表处之间的技术和性能差别,具有较强的实践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表处湿轮磨耗试验是评价微表处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文中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油石比条件下微表处混合料的砂当量、亚甲蓝值、比表面积SA及粉胶比FB与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值的相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在较低油石比状况下对微表处湿轮磨耗试验中60 min水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合成矿料的比表面积SA与亚甲蓝值,在较高油石比时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合成矿料的比表面积SA.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微表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粘结性和耐久性,采用拌合试验、粘聚力试验、湿轮磨耗试验、分散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研究了1%~5%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下微表处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和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的掺加可显著改善微表处混合料的抗松散性能,3%环氧树脂掺量可使1 h、6 d湿轮磨耗值分别降低46%、38.7%,随着水性环氧树脂掺量的增加,微表处混合料在水温耦合作用下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显著提高,推荐适宜的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2%~3%。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5)
为研究湖沥青(TLA)对微表处路用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拌和试验、黏聚力试验以及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研究不同TLA掺配比例下微表处混合料的拌和时间、30min与60min黏聚力、抗滑性能以及抗剥落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TLA掺配比例的提高,微表处的拌和时间、黏聚力、抗滑性能以及抗剥落性能均得到有效提高;但过多的TLA掺量不利于交通的快速开放,同时TLA掺配比例的增加对黏聚力、抗滑性能以及抗剥落性能的提高具有边际递减效应。综合试验分析结果并考虑造价因素,推荐微表处混合料的TLA适宜掺配比例为改性乳化沥青质量的2%~3%。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废橡胶粉颗粒大小会对胶粉干法微表处性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分别掺加40、60、80目废旧胶粉进行微表处室内试验,研究胶粉细度对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黏聚力、湿轮磨耗、轮辙变形试验的宽度变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橡胶粉越细,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越短,早期强度越低;达到相同性能时,80目胶粉比40目胶粉干法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的油石比约提高1%~2%;橡胶粉细度为40~60目时,微表处混合料水稳定性、耐磨耗性和抗轮辙变形性最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普通微表处混合料存在的耐磨抗剥落性能弱、抗水损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以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对微表处进行改性。通过成型混合料试件模拟,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和混合料油石比对微表处耐磨耗性能、抗水损性能、抗剥落性能及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并掌握了其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微表处,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微表处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路面修补技术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同时也发现了它的许多问题,如抗松散性差,填补车辙用的微表处本身容易出现车辙等.针对这些问题,许多研究人员采用在微表处中添加纤维的方法来改进微表处的性能,而该文则是通过肯塔堡飞散试验和改进的车辙试验来验证纤维微表处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了宝钢转炉滚筒钢渣细集料与石灰岩细集料的理化性质,评价其作为微表处细集料的可行性。采用MS-3型微表处级配中值作为设计级配,以4种不同的钢渣体积掺量(0%、50%、75%、100%)和两种乳化沥青用量(油石比6.15%和6.79%)制作微表处试件,测试其1 h湿轮磨耗值与6 d湿轮磨耗值,试验表明钢渣掺量为100%的微表处试件的耐磨耗性能提升了50%~60%,抗水损害性能提升了85%~95%。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橡胶颗粒对微表处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橡胶颗粒掺量的微表处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橡胶颗粒的加入对于稀浆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抗磨耗性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加人改善了稀浆混合料的成浆性1能,延长了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虽然对于混合料的初期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同时,加入橡胶颗粒后,稀浆混合料的油石比提高了约1%,轮辙变形试验表明,橡胶颗粒的掺量不宜超过5%.  相似文献   

19.
丁露萍 《中外公路》2020,(1):223-228
针对微表处等薄层罩面用混合料黏结强度低、在阳光直射下易产生高温变形、耐久性差等问题,该文利用布敦岩沥青作为改性剂,其具有黏度大、抗高温变形能力强等特性,采用外掺法将其加入到微表处混合料中,计算不同布敦岩沥青掺量下的乳化沥青外掺量,通过拌和试验、黏聚力试验、湿轮磨耗试验、负荷轮黏砂试验、车辙变形试验探索布敦岩沥青掺量对混合料施工性能的影响,综合确定布敦岩沥青的最佳掺量,最后采用适合于微表处的抗车辙性能试验和低温抗裂性能试验验证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微表处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油石比条件下随着布敦岩沥青掺量的增加,混合料所需乳化沥青外掺量不断减小,外掺最佳用水量不断增加,最佳用水量情况下,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不断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黏聚力和耐磨性能随布敦岩沥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抗变形能力不断增强;添加布敦岩沥青后微表处的车辙深度大幅减小,但低温弯曲变形至少降低12.5%,对低温抗裂性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综合确定外掺法的布敦岩沥青最佳掺量为4%,该研究可在节省乳化沥青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李彦斌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33-235,M0024
为了比较SBS改性乳化沥青与橡胶粉改性沥青在微表处技术路面养护中的效果差异,通过对两种改性材料含量的筛选与控制,得到了两种改性材料在与沥青混合后的指标,选取其中指标结果较好的掺量范围:SBS改性剂掺量取3%~7%左右,橡胶粉最佳掺量为10%~15%左右。并且通过试验对两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做出评价,得出:SBS改性沥青材料作为路面材料在微表处技术中的车辙性能更优,而橡胶粉沥青材料作为路面材料在微表处技术中的抗滑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