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传统信号控制器的信号灯故障检测不准确的问题而设计的信号灯终端光反馈故障检测系统,主要采用信号灯终端光反馈、光纤传输和光电转换技术,将信号灯的输出状态直接反馈到信号控制器,实现对信号灯故障的可靠检测。通过信号控制器对故障信号进行处理,并利用数字化传送,具有纠错、容错的功能,实现了对信号灯运行状态的准确、可靠检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铁路信号灯自动安全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DSP技术,实现了铁路车站信号灯工作状况的安全性检测和控制。运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实现了信号灯状态的远程传输和监控,采用CAN总线技术使各车站的信号灯及区间的信号灯统一纳入一个网络管理系统中。本文描述了系统的原理,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和算法,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组态技术是当前工业中用于监控的一项新技术。本设计中利用组态软件MCGS和PLC技术对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监控系统实现了实时远程监控,可靠性高,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种高度可调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按钮,通过该信号灯控制开关能够根据不同人的身高需求进行高度调节,通过脚踏式控制开关使电机驱动升降机构对信号灯控制开关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调节,以实现不同身高的人均可以操作信号灯控制开关的按钮.解决现有交通信号灯按钮高度固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道路交通信号灯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良好的出行...  相似文献   

5.
王永清 《交通标准化》2010,(23):202-204
针对城市道路机动车信号灯组合方式各异、设置规格多样的现状,解读现行国标关于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的若干规定,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上至规范、下至管理,总结目前信号灯组合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道路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的优化组合方案,以期最终实现交通信号灯设置的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在智能交通的实现中,对道路的实时图像监控是信号灯配时的重要依据。根据现有的多种图像边缘检测算法,针对各自的优缺点,阐述一种改进后的新算法,并对每种算法进行图像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实时检测画面中排队车辆的边缘检测质量,并能得到更加清晰的排队车辆整体外边缘,有利于进行等待车辆长度的准确计算,为智能交通系统下更合理的配置交通红绿灯配时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北京市交通信号灯的建设质量,科学合理地确定信号灯造价水平,对北京市城市道路信号灯的建设情况展开了调研,采用实际测算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总结北京地区交通信号灯的现状,以及北京市和其他省市现有信号灯建设标准规范以及定额情况,按照信号灯部件组成及分类、现场安装工艺流程、工作内容,结合调研结果和实测数据,提出了信号灯建设定额框架体系表,为指导和测定交通信号灯建设定额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8.
倒计时信号灯对过街行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倒计时信号灯的类型、各类倒计时信号灯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行人过街对倒计时信号灯的需求、对倒计时信号灯类型的偏好,以及在倒计时信号灯下行人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及道路交通信号灯是控制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的重要设备,各种交通控制方式最终都要通过它们采实现.概述了我国信号机产品在标准符合性、信号灯设置规范及控制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道路交叉口进行行人流量调查,研究通过人体热辐射能够自动控制并以热红外传感器为技术核心的LED交通信号灯的转换时间,使得当交叉路口人流达到指定数量时交通信号灯能够自动转换时间,自动放行交叉口人流而暂时阻止车辆通行。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射频信号沿电气化铁路隧道的传播。基于隧道壁的特性以及接触网和轨道的存在,对于应用频率、传输模式、场的表示给出了符合实际的分析。结合设计与研制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安全防护用便携射频收发机在宝(宝鸡)-成(成都)铁路沿线长期应用与测试,给出了在汇龙场隧道射频传输的实际效果。研究表明,电气化铁路隧道是语音和低速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信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微机控制铁路信号技术的硬件结构,并介绍其硬件电路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3.
对NS1251型伸缩臂式铁路救援起重机的运行动作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电液比例控制的要求设计了采用PLC逻辑控制器的电气控制系统,着重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原理和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对所设计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电控技术改善和提高了NS1251铁路起重机的可靠性、可操作性、维修方便性等,综合性能大大地超越了全液压控制的铁路起重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铁路10kV自动闭塞供电系统向铁路行车信号用电提供电源,其可靠性直接影响铁道运输安全。在2008年初的大冰雪中,武广电气化区段部分信号电源中断,造成该区段信号灯不能工作,暴露了电气化区段信号电源可靠性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自动闭塞信号供电系统外部电源过于依赖牵引供电系统,在铁道主干线采用双回路带备用发电机的方式值得探讨;另一方面,10kV自闭配电所的自动化程度低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制约因素,急需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的性能、试验方法以及线路试验结果与试验台试验结果的比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试验台动力性能试验得到了试验台的一些基本性能参数;由线路试验得到了试验样车的轴箱加速度响应,在试验台上利用波形再现技术,反推出了相应的轨道不平顺信号;并利用信号在试验台上进行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试验,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微机联锁系统的硬件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标准化模块结构构成微机联锁系统,并通过硬件冗余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达到对铁路车站信号控制的目的;并对其各构成模块及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Because the existing spectral estimation methods for railway track irregularity analysis are very sensitive to outliers, a robust spectral estima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to process track irregularity signals. The proposed robust method is verified using 100 groups of clean/contaminated data reflecting he vertical profile irregularity taken from Bejing-Guangzhou railway with a sampling frequency of 33 data every 10 m, and compared with the Auto Regressive (AR)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robust estimation is resistible to noise and insensitive to outliers, and is superior to the AR model in terms of efficiency,,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的列车加速度和轨道不平顺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不平顺是引起车辆系统振动的重要激振源.为适应现代铁路的发展,提高旅客乘车的舒适性,研究轨道高低不平顺与列车垂向加速度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综合检测车采集到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信号和垂向加速度信号进行处理,将分析的重点集中在具体的某一频段上,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轨道高低不平顺和列车垂向加速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具有运营时速快、平顺性高等特点,将其作为列车机动发射站坪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振动加速度作为高铁路基结构破坏的关键参数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弹塑性理论并引入三维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及其边界单元,建立半无限长无砟轨道-路基-地基非线性耦合静力学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模型系统的振型、固有频率,进而建立了动力分析模型,并对比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进行模型验证;基于上述动力分析模型,结合弹射冲击荷载得到了各结构层加速度时域信号;最后,基于EEMD-HHT变换对加速度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结构层加速度在荷载突变处取得瞬时加速度峰值,在0.17 s处取得加速度幅值;各结构层加速度成分主要分布在0~20 Hz,其中,2 Hz及10 Hz两处有明显峰值,且在2 Hz附近分布最为集中;自密实混凝土层、底座板、基床表层几乎没有发生加速度成分的吸收,而基床底层及以下有较大幅的吸收,因此,应重点关注0~20 Hz超低频范围内的基床表层及以上结构层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20.
370 t凹底车是目前载重量最大的凹底车,考虑到结构振动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把凹底架、大底架和小底架做成柔性体,建立刚柔混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美国5级谱和铁科院实测谱,并通过傅氏逆变换转换为时域信号,用模态综合法进行仿真分析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美国5级谱的垂向不平顺比我国实际线路情况要恶劣,短波轨道不平顺对该车的结构振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